观乎人文 以化天下——揭开《周易》的神秘面纱 (续1)

来源: WSTB 2008-08-12 09:57:1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6223 bytes)
谁是神奇的造物主?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而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八卦。据司马迁在《史记》记载:伏羲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

  传说在伏羲生活的远古年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当下雨刮风、电闪雷鸣时,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搞清楚,于是他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还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易传•系辞》中是这样记载的:
  
  古包羲氏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伏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肯定是在自己和天地万物、飞禽走兽什么发现了某种共同的东西。正是这个共同的东西,给了伏羲灵感,他才创作出了八卦。我想,当时的伏羲可能非常兴奋,因为他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发现了天地万物运转变化的大奥秘。

  伏羲做八卦的时候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先关注的是自己,然后才去关注外面的世界,把在人身上发现的东西类比到外在的天地万物上去。这也就是所说的 “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在这个问题上,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是先关注外面的世界,最后才关注自身。《圣经》中所讲的“上帝创世”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上帝用七天的时间创造整个世界的。先是创造了天和地,后来又创造了光、空气、日月星辰,最后才仿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人。《圣经》中讲的这个故事影响深远,以至于古代的西方人在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内没有关注人自身。直到苏格拉底喊出了那句“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后,这种状况才开始转变。

  那么,伏羲发现了什么?

  我说出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他发现了两性之间的交配!

  让远古的西方人感到惊讶的是天上那灿烂的星空,让我们的祖先感到不可思议的则是“人自身的生产”,即两性交配——怀孕——孕育出新生命的整个过程!

  你没有看到吗?一个男人,一个女人,通过本能式的性行为使女人受孕,随即一个新生命就这样诞生了!这个新生命的诞生,不是通过别的东西改造出来的,也不是从别的东西中移植出来的,而是从“无”到“有”硬生生的创造出来的。孕育生命这样的事情,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估计太不稀奇了,可是不懂生理学的古人却是感到万分的惊奇。所以他们感慨地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谓之易”。还有比创造新生命更大的“恩德”吗?这简直就是造物主的神奇!就像把一粒种子埋在土地里,它在合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禾苗,开花结果。男女交配的秘密就在于此,下面我们简要地分析一下其中所蕴含的基本思路:
  
  1、男人和女人性别是对立的,但又彼此互相依存。没有男人,也无所谓女人,反过来来说也是如此。
  2、男女不能互相替代,男人不能替代女人,女人也不能取代男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独立位置。
  3、男女性别又是相反相成的,只有男女的结合才可能有生殖行为,才可能有“生”。
  
  男女之间本能式的交配行为,给了伏羲莫大的灵感(钱玄同、郭沫若甚至断定,《易经》中阳爻“—”和阴爻“--”代表的就是男女生殖器)。也正因为此,伏羲演八卦的基本单位是阴阳两爻。估计在他看来,有这两个基本的单位就够了,完全可以演化整个世界。因为阴阳两爻相生相克,彼此交合,就会产生“生”的能力,而“生”出来的东西还能继续“生”,这样就能无限地延续下去,就是“生生谓之易”了。

  这就是《易经》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有人说,中国的文明是黄色文明,中国的文化是生殖文化。可谓一语点中要害。我们的祖先正是在男女交配的过程中发现了 “万物负阴以抱阳”的奥秘,在受孕生殖的现象中总结出了“生生谓之易”。17世纪,中国的伏羲八卦吸引了一个德国的科学家莱布尼茨,他研究来研究去,发现八卦的阴阳两爻很有意思,他把阳爻作为零,把阴爻作为一来研究,然后,发明了二进位制数学。而正是这种二进位的数学,而这种数学正是今天电脑技术的理论基础。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曾经断言:人是符号的动物。人之所以比动物更伟大,在于人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抽象出观念性的东西,然后再用符号表示观念,对现实世界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看见很多三角的东西,我们就用“三角形”这个概念来指称所有这一类的东西。但是,有些概念符号在现实世界中是没有相对应的东西的,比如,我们每天都吃水果,但我们谁也没有见过“水果”,我们仅仅见过苹果、梨、葡萄……西方中世纪有个哲学家叫奥康,他就认为,我们人类创造出了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而后又被这些东西束缚住了。比如上面这个例子,我们仅仅有“苹果”、“梨”、“葡萄” 这些概念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再在这些概念之上搞出“水果”这么个东西来,因为现实世界中根本就没有一个东西与这个概念相对应。比如你说:“我想吃个苹果”。别人可能就会给你拿一个苹果过来。但是,如果你说:“我想吃个水果”,别人估计就不知道你要吃什么。所以奥康认为,像“水果”这样的概念,就应该在词典里删除,免得制造一些麻烦。

  可是,从现实世界走向观念世界是人的本性,并不是奥康说删除就删除的。纵观世界任何民族,其实都有两个历史:一个是事实的历史,另外一个是观念的历史。事实的历史就是实际发生的历史,观念的历史则是人类头脑中产生的革命。观念的历史来自事实的历史,但一旦产生就具有了独立性,有其自身的逻辑,影响着人的思维和观念。在我们古代,观念的历史和事实的历史是并重的,正所谓“左手记言,右手记事”。一个手用笔把发生的事情记下来,另外一个手把感想也写出来。其实二者是不分家的,事实中肯定有观念的渗透,观念中也肯定有事实的侵染,所谓“六经皆史”就是这个意思。

  直接塑造一个民族思维,体现一种文化智慧的,正是观念史,而不是实际发生的历史。就拿《周易》来说,直接对我们这些后人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伏羲如何观天望地,从男女交配孕育生命的现象中获得灵感从而创立八卦的过程,也不是他用八卦来预测吉凶的事实,而是后人从这些事实中抽象出来的观念性的“义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是《易传》,而不是《易经》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真如郭沫若和钱玄同所考证的那样,伏羲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的就是男女生殖器,这可能是他观察到男女交配孕育生命这个现象后忽然冒出的想法。但以伏羲为代表的古代知识分子绝对不会就此停止,他还要沿着这种想法走下去,去推测和解释整个世界。果然,后来的周文王把伏羲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用此比附天地万物,不仅发现动物也是雌雄交配的产物,而且日月、天地也是相互依存而彼此消长的。于是范围越来越大,最后得出了结论:整个宇宙万物都是由两种相反相成的原始生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此一来,“阴” 和“阳”这一对概念就产生了。最后《易传》对《易经》中所有的卦象做了总结,得出了结论:“一阴一阳谓之道”。

  “一阴一阳谓之道”,别看这么简单的几个字,那是经过上千年才总结出来的,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由此,《周易》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真正地进入了我们中国人的观念史,塑造了我们的思维。

所有跟帖: 

观乎人文 以化天下——揭开《周易》的神秘面纱 (续2) -WSTB- 给 WSTB 发送悄悄话 (9214 bytes) () 08/12/2008 postreply 09:59:22

观乎人文 以化天下——揭开《周易》的神秘面纱 (续3) -WSTB- 给 WSTB 发送悄悄话 (9072 bytes) () 08/12/2008 postreply 10:05:5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