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废墟中走出了的大家 – 平山郁夫

来源: mychina 2008-04-26 08:05: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40 bytes)
知道平山郁夫有三十多年了,一直很喜欢他的作品,大气,磅礴,包容,宽广。有这样境界的日本画家只有平山郁夫一个人。这几天,平山郁夫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平山郁夫,193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1945年,平山郁夫在广岛读初中三年级。战争已经到最后时刻,从一个15岁的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战争已经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平山郁夫的不少同学,还有更小的儿童,都被动员到后方从事军事劳动,为前方生产军需品。美军经常空袭,有一次炸弹就落在离平山郁夫十几米远的距离。炸弹爆炸的瞬间,他被气浪甩到很远的地方,很多人被爆炸粉碎的岩石所伤,聚集在人们内心的恐惧一天天地增长。就在这时,更大的恐惧来临———1945年8月6日和9日,为了和平的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两座城市顿时成为遍布残骸的死亡之都。
 
平山郁夫在这次浩劫中死里逃生但是患上了原子弹后遗症。在事后20年内,平山郁夫一直逃避各种回到广岛的机会,作为画家,他也一直没画过广岛核爆题材。一直到34年后,平山郁夫完成画作 《广岛生变图》,表现了他对于广岛爆炸的恐惧记忆:漫天大火,燃烧的广岛;熊熊火焰中,站立着佛教怒目金刚“不动明王”。

平山郁夫曾70多次沿丝绸之路考察敦煌文化,并于1990年捐赠100万美元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基金”,资助敦煌学研究。1994年,平山郁夫捐赠2亿日元,成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这次平山郁夫来北京举办个人画展,他自己的风格有了不少改变。这次展出的46幅作品中,大多表现茫茫沙漠中坚忍不拔的骆驼队行走于楼兰古迹与阿富汗山岭,一组名为《大丝绸之路》的作品,演绎白昼与寒夜的对比、现实与梦境的共存。

日本的名人中,我比较喜欢的有加藤正夫,水源明窗和平山郁夫。加藤正夫和水源明窗都有过一面之交,这次平山郁夫来中国访问,我知道的晚了与平山郁夫先生失之交臂,甚憾!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