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梅林

来源: 辛泰浩 2008-03-22 17:33:0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173 bytes)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初春季节应隐居乡间的朋友之邀前去观梅。
彳亍于沁人心脾的林间小道,听朋友熟悉地道出各种花名、草名、树名和
鸟名。各种动物名称让人感觉到新鲜而又熟悉,真体会了一种享受大自然
魅力的一刻时光。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笔者忘情于将美景收于眼底的同时也排了数十张令人赏心悦目的
照片,然而至今还在眼帘所放射出余韵是无法用照片来传达其神韵的。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看到那一片片的梅林让人行道了,过去,现在,他,她的一些往事......。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梅花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红梅、绿梅等
拉丁文学名:Prunus mume (命名者 Apricot )
英文名:Mumeplant Japanese
科属:蔷薇科、李属
中国原产,在奈良时代的遣隋使、或遣唐使从中国带回日本繁衍的。
后来在平安时期日本人更喜欢樱花了。
梅花:薔薇科;学名 Prunus mume(梅)
普拉纳斯/牡梅(日本江户时代的称呼)
Prunus mume var. bungo(豊後梅=日本名)
Prunus : 樱属 ; mume : 梅
古代拉丁名称(Plum)李子为其语源。
开花时期: 1/25~ 4/ 5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1964年6月21日、中華民国政府正式将梅花定为国花。
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
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
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
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
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
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
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中国的“松竹梅菊”或“竹梅菊兰”四君子的说法。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每当赏梅你就不能不想起古人曹操巧用人们对梅子的“生津止渴”的
条件反射,让士兵们“望梅止渴”,更忘不了他在试探刘备的野心时在
“煮酒论英雄”时使用的梅子。《三国志》的作者总将这些“好花不如好果”
的实用主义印象强加在曹操的“奸雄”身上,总觉的对历史人物有点
不公也有些对前人的不恭。那是为了历史,那是为了历史于现实的瓜葛
不得对历史人物那样写......。

真正对梅花的欣赏,真正了解梅花的应首推王安石对梅花的赞美。
香色俱佳 别具一格——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
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南朝陈诗人谢燮的
《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
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
“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
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
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世界人口的变迁
•  你希望在世上能活多久?
•  邓小平所系之铃由谁来解?
•  第二恩格尔指数
•  十大精典日本谚语論女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