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百科全书:国民党与亲民党签署七项协议 国亲将自然合并

来源: n 2007-05-16 12:15:2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819 bytes)
标  题: 台湾问题的由来


历史背景

一种说法
早在公元13世纪,中国的元朝就将澎湖纳入中国版图。17世纪时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曾先后
短暂地侵占台湾。1662年,明朝将领郑成功占领台湾,并在此建立对抗清朝政府、恢复明
朝的基地。但是清朝政府最终还是攻占台湾,将台湾纳入版图,主权包括台湾全岛及钓鱼
岛等附属岛屿。1894年清政府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迫
割让给日本。根据1943年开罗会议所达的共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结束时,日本
归还了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主权,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中国政府接管台湾。

另一种说法
17世纪时西班牙人曾占领过台湾的北方部分区域,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亦曾占领过台湾部分
区域,主要集中在现今台南附近,并将此区域取名为Tayouan,演变成今日台湾这个名称。
荷兰东印度公司并在占领期间大批招募来自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人移民到台湾开垦。16
61年,明郑开始攻台,1662年占领台湾,并在此建立对抗清朝、恢复明朝的基地。但是清
廷最终还是攻占台湾,将台湾纳入版图,但统治权不及全岛,未涵盖其它原住民所居住之
领域。1894年,清廷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战败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
日本。根据1943年开罗会议达成的共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结束时,日本放弃了台
湾以及澎湖列岛的主权,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盟军暂时接管台湾。

1946年国共内战再度爆发,到1949年为止,中华民国政府军驻紮于台湾,并代盟军行使治
理权。然而这是中华民国国军代联合国驻军于台湾或中华民国恢复对台统治权,在1951年
《旧金山和约》第二条第二项中,其实并未指定台湾主权的移转对象,这成为日后台湾内
部的统派与独派之间为各自立场辩论的源由,也是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起源。

无论如何1949年,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政府被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解放军击溃,不得不撤
往驻有中华民国国军的台湾,并于1949年12月,蒋氏在台宣布台北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两岸自此进入对立与分治状态。

主权争议条文

台湾在1945年以后,由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因素造成两岸目前分治的状态。第二次世
界大战前后,国际间欧美列强也介入两岸事务,使得台湾的政治地位以及主权归属有不同
的论调,各方并引用对自己有利的条文作为支持。国际间与此问题相关的条约、宣言、公
报(部分内容)如下:

1943/12/01 「《开罗宣言》」 (中华民国、英国与美国共同发表) —  
三国元首同意,恢复日本自一次世界大战起在太平洋所夺占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
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逐出日本以武力攫取
之所有土地。  

1945/07/26 「《波茨坦宣言》」 (中华民国、英国与美国共同签定) —  
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款应予履行:日本国的主权侷限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
我们所决定的诸小岛。  

1945/09/02 「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第1 条:馀等奉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之命令并为其代表,兹接受美、中
、英三国政府首领于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在波兹坦所发表,其后又经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邦所加入之公告所列举之条款。  
第6 条:馀等兹代表天皇与日本政府,及其继承者,担任忠实执行波兹坦宣言之各项条款
……  

1951/09/08 「《旧金山和约》」 (48个对日宣战国共同签订,但不包括中华民国) —  

第二条:日本兹放弃其对台湾及澎湖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1952/04/28 「《中日和约》」 (中华民国与日本签订) —  
第二条:兹承认依1951年在美国旧金山签订旧金山和约第二条,日本国业己放弃对于台湾
及澎湖群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第一○条:就本约而言,中华民国国民应认为包括依照中华民国在台湾及澎湖所已施行或
将来可能施行之法律规章而具有中国国籍之一切台湾及澎湖居民及前属台湾及澎湖之居民
及其后裔。  

1972/2/28 「《上海公报》」(周恩来、尼克森会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共同声明)
—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 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决台湾是中国
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手。中国政府坚决反对
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
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
问题的关心。  

1972/9/29 「《中日建交公报》」(中日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签署)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日本国政府充分理
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中日建交当天,外相大平正芳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代表日本宣布「日台条约已失去意
义」(指1952年中日和约)。  

1978/8/17 「《八一七公报》」(中美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签署) —  
第一条:在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于一九七九年元月一日建立外交
关系所签署的联合公报中,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
政府,其亦认知中国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历史背景===

=一种说法=
早在公元13世纪,中国的元朝就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17世纪时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曾先后短暂地侵占台湾。1662年,明朝将领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在此建立对抗清朝政府、恢复明朝的基地。但是清朝政府最终还是攻占台湾,将台湾纳入版图,主权包括台湾全岛及钓鱼岛等附属岛屿。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根据1943年开罗会议所达的共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结束时,日本归还了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主权,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中国政府接管台湾。

=一种说法=
17世纪时西班牙人曾占领过台湾的北方部分区域,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亦曾占领过台湾部分区域,主要集中在现今台南附近,并将此区域取名为Tayouan,并演变成今日台湾这个名称。荷兰东印度公司并在占领期间大批招募来自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人移民到台湾开垦。1661年,明郑开始攻取台湾,1662年收复台湾,并在此建立对抗清朝、恢复明朝的基地。但是清朝最终还是攻占台湾,将台湾纳入版图,但主权不及全岛,未涵盖其它原住民所居住之领域。1895年,清廷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根据1943年开罗会议所达的共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结束时,日本放弃了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主权,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盟军接管台湾。

1946年国共内战再度爆发,到1949年为止,中华民国政府军犹驻扎于台湾,并代盟军行使治理权。然而这是中华民国国军代联合国驻军于台湾或中华民国恢复对台统治权,在1951年舊金山和約第二條第二項中,其實並未指定台灣主權的移轉對象,這成为日后台湾内部的统派与独派之间为各自立场辩论的源由,也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起源。

无论如何1949年,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政府被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解放军击溃,不得不撤往驻有中华民国国军的台湾,并于1949年12月,蒋氏在台宣布台北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两岸自此进入对立与分治状态。


===观点===
不同的人对台湾问题有不同的立场。基本上值得注意的观点有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台湾内部统派的立场以及台湾独派对该问题的立场。此外,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再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外国(特别是美国)对该问题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宣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大陆方面认为,台湾的主权已经于1945年归还给中华民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在1949年取代中华民国的正统地位,因此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享有对台主权。

1992年在新加坡所举行的汪辜会谈上,大陆方面认为海峡两岸曾经达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中各表”)的原则立场。

大陆方面多次表示,“一个中国”是两岸协商的前提,在该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台湾问题可以通过香港和澳门模式,即邓小平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模式来解决。但大陆方面绝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的可能性。


===台灣各政黨及中華民國政府的看法===
台湾方面的立场则包括對大陸較為友善的泛藍或對大陸較不友善的泛綠两派。泛藍政党主要包括了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他们愿意在台湾人民的认可下,接受“一中原则”,惟坚持一个中国指“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不過由於擔心在選舉中被泛綠政黨指為中共同路人,擁有較多本土派人士的國民黨,相較於新黨,在論述中逐漸減少對於中國政權法統的宣示,甚至偶爾出現近似泛綠政黨的統獨主張,在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時國民黨候選人連戰則提出一中屋頂的構想,類似於政治學上的邦聯制。至於親民黨雖然採取較新黨模糊的偏統論述,但是由於組成份子的類似性,一般台灣居民的認知中,親民黨和新黨的統派性格相去不遠。
台湾的泛綠则主要包括民主进步党、台湾团结联盟及台湾建国党。他们主张旧金山和约方具有法律效力,他们并相信,台湾拥有土地、人民、军队和一个民选、自主的政府,完全符合主权国家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应尊重现状和台湾人民的决定,承认中华民国是代表台湾的主权国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没有管辖权。海外的台湾人士中有组成世界台湾人大会者,认为有需要“去中国化”,将过去容易与中国大陆混淆不清的地方修正,使人民了解台湾与中国是有所区别的。其中前总统李登辉在多个场合里表示,台湾自1949年以后就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若是中国欲以武力遂行“统一”,可说是侵犯了台湾的人民意志。

台湾政府立场因其执政党的轮替而时有更换。在蒋经国去世以前,台湾官方对此议题的看法是:
1:中华民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有权对中国大陆、台湾及外蒙古行使主权;
2:对在大陆的“共匪”即中国共产党采取“不合作、不接触、不谈判”的政策。
尔后李登辉接任总统,在1991年之前仍维持蒋氏的政策。但是1991年,台湾政府在亚洲银行的年会上,一个国际场合,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并尊重中国共产党是现阶段大陆地区的合法政府。惟往后,台湾政府鉴于两岸政治制度及两地人民生活水准皆存极大差异、观点不受北京当局尊重,遂对中国的统一不再一厢情愿。当两岸特使为统一问题奔波时,李登辉也同时进一步推行蒋经国晚年所制定的台湾本土化政策。
1999年,李氏在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首次提出“两国论”,表示“台湾和中国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国与国关系”,惟该观点曾导致中国大陆方面的激烈反应。2000年,独派的民主进步党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当选第二任民选总统,上台后一段时期内提出了缓和两岸关系的看法。2002年8月,陈水扁在对日本世界台湾人大会发表演说时,提出“台湾应该走自己的路”,“大陆和台湾一边一国,要分清楚”,并承诺将推动公投,由人民自主决定台湾命运。


===國際社會的觀點===
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拒绝与任何承认中华民国为主权国家的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台湾则称其国际生存空间受中国打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未能在國際上充份代表台灣人民的利益及聲音。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官方的外交关系,但大部分的国家往往与台湾保持密切的经贸暨民间往来或半官方交涉。例如对台军售、在台湾设立半官方性质的代表处。台湾官方近二十年来多次以各种名义加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主权国家所組成的国际组织,但是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阻拦和反对,请参看:台湾和世界卫生组织、台灣與聯合國。
台湾官方一直试图增加其国际影响力,但在政治现实下,甚少国际组织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思接受中华民国作为其会员国。不過,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则接受台湾作为其会员,台湾使用的名称多为“台澎金马”或简称台湾、“中华台北”。


===民间立场===
兩岸民間對臺灣問題的看法各不相同。中國大陸地區的民眾絕大部分接受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觀點,無法容忍臺灣的分裂主張。中國大陸還有部分較激進人士,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當使用武力來解決臺灣問題。不過流亡海外的民主邉尤耸浚瑒t是因為試圖讓台灣的民主政治,能夠影響中國,因此基本上支持台灣現階段維持主權。

臺灣民眾中有一部分人士認為,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另一批人則認為,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經歷了五十多年的民主安定生活,讓大部分臺灣人都同意,維持現狀是最好的結果。不過,隨著「台灣主體意識」的逐漸宣揚與啟發,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開始注意到前途自決的權利與風險。另外,對於中國的武力威脅和外交封鎖,台灣人也普遍呈現出反感的態度。

我們無法完全準確地評估臺灣島內到底有多少人支持統一、支持獨立。雖然之前的選舉中各政黨的得票數略可作為參考,但在傳媒發達、言論眾多的情況下,得票數已不可作為唯一依據,總之,台灣的民主發展使台灣問題變得更為複雜,不再是國共內戰時期的蔣介石、毛澤東兩位領袖之間的協議,也不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兩黨之間的戰爭,而是大陸人民與台灣人民之間的政治文化經濟融合、彼此接受的問題。此外,關於台灣地區人民對統獨立場的統計可參考在2004年4月,由台灣官方(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所舉辦,針對台灣地區人民關於統獨問題所採取態度所做的一個民調,該民調顯示,有約84%的台灣民眾,支持維持現狀。在支持維持現狀的民眾當中,有18%支持永遠維持現狀,16.6%支持維持現狀以後獨立,9.8%支持維持現狀以後統一,和40%支持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而對於一國兩制的看法,有80.8%的民眾持反對的立場,而8.3%的民眾表示贊成。


===民间交流===
自中华民国政府于1987年开放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台亲以来,两岸民间交流一直在不断发展。1991年,在北京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台北了成立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但两岸“三通”问题(通商、通邮、通航)一直得不到较好解决的障碍主要还是政治问题。


===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与前提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未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而中华民国在解严前也曾表示将会武力反攻大陆。目前则因为台湾独立一事,两岸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容忽视,也是东亚局势的重要焦点之一。

中国大陆的军事实力近年来不断增强,大多数人相信中国大陆有能力在外国军力不介入的前提下,可在短时间内用武力“解放”台湾。根据台湾国防部于2003年的说法,中国大陆目前有450枚导弹对准台湾,美国的情报单位在2004年的估计则为750枚。这些导弹有能力击中台湾岛内的大部分目标,並以極快的速度增加中,此外中国的海军也有一定能力在战争爆发后控制台湾的海域。不过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则认为,中国大陆目前登陆台湾的能力还不足够,但是已经可以有效地军事封锁台湾。

许多人相信,台湾一旦宣布独立,中国大陆将不惜一切代价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是也有台独人士认为按目前局势美国将介入,2008年前将是台湾独立的最好机会。美国政府则公开表示反对任何一方对现状的单方面改变,也暗示如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美国不保证将会出兵介入台海战事。

台湾方面多数人相信,在不宣布独立的条件下,美国将会保护台湾。台湾政府指出,美国国会在1979年美國與台灣斷交後所通过的《台湾关系法》就明确列明了美国政府保卫台湾的意图。部分人士进一步指出,1996年台湾海峡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就曾派出两艘航空母舰到台湾海峡巡逻,显示美国保卫台湾的决心。但是也有人怀疑美国是否愿意为台湾而与中国大陆交战。另外也有學者認為,即使維持現狀,仍有可能被中國方面視為獨立狀態,因此台灣本身也應該積極備戰。

台湾本身也在加强防务实力,台湾一直是美国军火的重要购买商。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又提出“决战境外”的國防概念,而台湾的导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说法,也有能力袭击中国大陆沿海一些重要的城市。不过,台湾目前的国防政策仍以防卫为主,亦有依靠美国出兵协防的倾向。

虽然台湾海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容低估,在短期内爆发战争的机会还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戰爭將影響中國經濟長期的發斬,更可能引起中國內部四分五裂。除了前述原因外,无论是台湾还是美国,都不愿看到台湾海峡局势紧张,影響亞洲、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公投解决台湾问题===
民进党主张的是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自决,提出了通过公民投票的形式来决定台湾的主权议题。台湾方面的理由是,台湾是民主的政治实体,人民有权行使自己的参政权,在有关国家前途的时候更是如此。他们认为这是民主的必要体现。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则不认为台湾有资格举行触及主权议题“统独公投”,因为有人认为在国际法上,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是没有权利举行可以改变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公投的。民族自决的原则只适用于殖民地人民。尽管如此,也有其他人提出加拿大魁北克的例子以为反驳,因为魁北克的独立公投并未让全加拿大公民参与,而只让魁北克公民参与,不過也有人指出魁北克与台湾不同,魁北克再加入加拿大联邦的时曾在相关文件中提到:魁北克随时可以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自身的前途。

就部分台湾独派人士的看法,中国共產黨政府無論在历史上或現實上均未统治台湾,與加拿大政府與魁北克之間的關係亦非相同。再者,中國既在马关条约中將台灣割让为日本國的殖民地,而日本既已于旧金山和约及台北和约中放弃对台湾的主权,台湾的政治地位自然要由公投來做最后确认其住民意志。

有一种说法則认为,台湾在二战之后由日本归还给了中国。但当时合法政权为中华民国,事隔半世紀,两岸对此仍有争议。也有人认为,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的前途应由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决定。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全中国人民投票的形式来决定台湾的前途。


台湾海峡冲突
两岸曾经发生多次冲突:

金门登陆战(古寧頭戰役)
金门炮战
1996年台海危机
两国论
一边一国
台湾公投法
大陆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事件
台湾和世界卫生组织

[ 本帖最后由 钓猫鱼 于 2007-4-24 08:22 编辑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