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百姓家常话:我的外祖父外祖母

来源: snail 2007-03-24 01:05: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42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snail ] 在 2007-03-24 02:49:0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出世的时候祖父母早已过世了,因此,从小到大,身边最疼爱我的就是外祖父外祖母。从记事的时候,几乎每个星期天,家里人就带着我乘电车去外祖父家团聚。

外祖父家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全家老小住在一个青砖瓦小院里。前房临街,是赖以维持生计的裁缝店面,中间的院子里有棵海棠树,天热的时候,全家就在海棠树下吃饭喝茶。那棵树枝繁叶茂,我小的时候还在树下捉过毛毛虫,提着柳条篮子接舅舅在树上丢下的海棠果。

外祖父小的时候读过私塾,后来就去裁缝店作了学徒。因此成了早年左邻右舍中的识文断字的文化人,帮别人写封家书,念个文告成了义不容辞的生活内容,他也因此受到了街坊的尊重。而外祖母几乎不识字,还比外祖父大两岁,出嫁之前什么手艺也没有,两个人也没见过面更没有谈过什么恋爱,全是媒人介绍成的家。过了门,因为在城市里,婚后妇女出来工作很正常,外祖父也不想自己老婆只在家作家务看孩子,就手把手教外祖母学手艺学认字,好在家里和有个曾外祖母帮着看孩子。于是,夫妻俩就帮人作衣服,后来添置了缝纫机,最后有了自己的店,,也带了几个农村的半大孩子作学徒。

和所有的裁缝一样,外祖父两口子都穿着整洁合身的衣服在店里做活,也算是给主顾们一个好的印象吧。外祖父一直自夸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精神的小伙,有时擦上头油穿的漂漂亮亮和外祖母去戏院。可是,从留下的当年的全家福老照片来看,外祖父只是个瘦削的年青人,发型也是茶壶盖式的老土,身上的长衫倒是没补丁,外祖母也是穿着宽松的旗袍,面料都是深色的布料。身边的几个学徒一看就是农村孩子,穿着短衫,戴着瓜皮帽。这,也许就是过去的流行装扮吧。

自我记事起,每次去外祖父家,就见到老两口一直在拌嘴。可以说,老两口一起过了一辈子,也扮了一辈子的嘴。唠唠叨叨从年轻一直吵到年老,彼此之间互相喊着“死老头子”“死老婆子”,就如同现在的年青人嘴里的“亲爱的,哥哥,妹妹”一样。老两口拌嘴的起因倒都是些家常琐事,从没有因为国家大事国际风云有过不同政见,最大最常见的争执就是拜神的规矩和神位的摆设。

外祖母家拜观音,外祖父呢,也迷信也拜,不过拜的却是黄大仙

(就是黄鼠狼)。老两口一辈子拌嘴最多的就是因为各自的神仙,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拜你的,我拜我的。有时,儿女们还要做作思想工作,我们这些晚辈在一旁看着觉得好笑。早年,有个年轻的加拿大神父被派来主持当地教务,经常来店里做些衣服和被褥之类,他常常借机会希望外祖父一家入教,几年下来,如水中捞月。国共内战大局已定,神父要回去了,临走的时候,他劝外祖父一家带上家当和他去加拿大,他允诺说,去了就会有自己的土地,可以申请贷款种小麦。外祖父一家没有去,身边的学徒也没有去,街坊中的中国天主教徒们也没有一个去的。后来,80年代初,父亲单位有个同事去加拿大小城温泽进修,外祖父帮他做西装的时候提及此事,那位同事去了加拿大居然打听到了那位神父还健在,但已经老了不能望弥撒了,他还记得外祖父和在中国的岁月。那个时候我还沉浸于外国电影中的情节中,不理解地问老爷子为什么不跟洋神父去加拿大,外祖父淡然地答道:“他信他的,我们信我们的。”是啊,那些受过洗礼的中国天主教徒不也没有去吗?心目中,同一个上帝,但更难割舍的是对故土的眷恋。

老两口读书不多,对政治运动也是漠不关心。虽说经历了军阀,日伪,民国,新中国几个朝代,还是规规矩矩地过日子,靠手艺活着。手艺在哪朝哪代都用的着,这是外祖父的话,南斯拉夫电影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那个地下党老钟表匠在慷慨赴死前对伙计说了几乎同样的话:“记得学好手艺,一辈子都用得着啊。”。对于日伪时代,因为在城市中,没有经历过战火,外祖父印象中的日本顾客守时有信,对于成衣检查一丝不苟,但货款绝不拖欠。而外祖母则回忆说,为了防止传染病,日本的卫生检查官会在巡警的陪同下亲手掀开下水道检查,如果谁家的厨房下水道不清洁,就会挨他的皮靴踢。外祖父有个堂弟,读过中学有文化,投奔国军一直做到炮兵副连长。国内对垒,大局已定,国军上下都在自寻出路。那位堂外祖父也一样,和共军谈条件,因为是个技术兵种,那边挺重视,答应过去还当连副,还可以去军校做教员。他却脑袋里少根弦,仗着自己手里的几门大炮想再要个好价钱,可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没几天,整只队伍向共军投降,原来那些平日里让大家效仿岳武穆,文天祥精忠报国的上峰们早就和共军们暗通款曲出卖了下属们。收编后,普通军官打发回农村种田,后来三反五反旧帐重提又把他关了两年,彻底做了农民。同时代,外祖母的一个弟弟也是没什么文化,就是靠赶大车做个车把式为生,可人家因为会骑马就常着土改工作组送信,一来二去就进了县政府又去了速成学校,最后做到农牧局副局长的位置退休。所以每次,那个倒霉的堂外祖父一来探亲,外祖父一边招待他吃喝,一边呵斥他:“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干什么不好,舞枪弄棒的?”倒霉的老堂弟只能默默地听,一点看不出当年还做过炮兵连副。时代是变化的,时代也是可以改变人的。外祖父过去是个不问世事的手艺人,但是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大生产大建设时代的影响下,对于国家的观念也是彻底改变了。70年代,苏联在北国边境陈兵百万,一个下乡的舅舅和集体户里的年青人们一齐割破手指写了入伍要求,最后如愿以偿地光荣入伍,成了一名摩托兵。外祖父闻讯,夸他做得对,还特意去驻地看望他。那个舅舅,最终成了家庭中第一名共产党员。

和那个时代的父母一样,老人家对于子女们不是溺爱而是要他们听话做好学生,好职工。家里的最小的舅舅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经常和胡同的同龄人们拉帮结派打群架。每次闯祸了,外祖父总是当着人家家长的面不分青红皂白先打自己的孩子,再赔礼道歉,对方几乎也是一样。冬天的时候,街道的锅炉烧的不好,家里的暖气不热。小舅舅和一群半大小子站在锅炉房门外起哄:“锅炉房,狗屁!”我听到了,迈开两条小短腿,滚去向外祖父告密,在得到了糖果点心的奖赏后再牵着外祖父的衣角带路,外祖父拎着量身尺,直接去打小舅舅,一群臭小子一哄而散。

老两口作为旧时代的手艺人,自己读书不多,可是对于文化人却很推崇。有个舅舅的岳父是日伪时期的大学毕业生,后来做了教授。外祖父对于这门亲事是一百个,高兴自己高攀了人家。每次家庭大聚会,大家都帮着做家务,外祖父就是舍不得让那个媳妇动手,总是把活推给别的媳妇,引得妯娌们暗地里说公公婆婆偏心。每次那位教授亲家来访,吃饭的时候外祖父总是拉着人家去饭馆,还告诉外祖母就不用去了因为要和

L教授谈谈文化事。等他自己去对方家,还要象个小学生见老师一样先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说些客气话诸如“L教书哪天得闲,我去你门上看看”之类,然后穿戴整齐带上两盒点心出门,如果带外祖母一起去,实现还叮嘱“到了人家别乱讲话”。那位教授出了书,也盖上印章送给外祖父。老爷子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让原来的<<三国>><<水浒>>都靠边,逢人串门就拿出去显摆一番:“看这是我亲家出的书,人家特意给我留的。”书的内容呢,老人是肯定看不懂的,要的就是让别人知道,我有个教授亲家。外祖父对于教授亲家的态度是恭敬,而和其他亲家在一起就是无拘无束无话不谈的。那些亲家们,有火车司机,机关干部,工人,都是新中国的建设者,他们来到外祖父家里就如同在自己家里,几位老人坐在海棠树下下棋聊天。外祖母在一旁下厨炒菜,然后一起唠家常。唠唠叨叨的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车轱辘老话,比如:X家的谁谁过去是拉三轮车的,街坊后娶了个妓女,生不了孩子收养了日本遗孤;X家的谁谁是电影演员,专门演反面角色;XX家的谁谁文章写得好,每个月都上报纸有稿费。我在一旁都听腻了,他们却似乎永远地热衷于此。

岁月不饶人,我们一天天长大了,外祖父外祖母一天天变老了。孩子们成家后都搬出去了,曾外祖母也过世了,裁缝店后继无人转手了。然而对他们打击最大的是,小区的开发和拆迁。居住了几十年的青砖小院一下子要离开了,老街坊邻居们也四散分开了。望着青砖小院和海棠树消失在灰尘飞扬的建筑工地中,老两口仿佛一下子老了很多,木然看着轰鸣的工地,一句话也不说。外祖父先病倒了,几个月后去世。出殡后,外祖母知道自己的日子也不多了,默默地把首饰分给大家,子女们都尽力安慰着她,答应经常来看望她。每次我和父母去看望她,她总是舍不得我们离开,要我们多坐一会儿,因为来一次就少一次了。每次我们告辞,外祖母一定坚持送我们送到汽车站,说要下楼运动运动,一直看着我们上了汽车,还站在那里望着。

一晃,两位老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十几年了。然而,在我的脑海中,他们似乎永远定格在一个青砖小院里,在一棵海棠树下,老两口一起聊天拌嘴,一口一个“死老头子,死老婆子”称呼着对方,一天天互相扶持着,一天天互相望着对方变老,走完了人生的旅程。他们象无数质朴敦厚的中国劳动人民一样,留给晚辈的永远是关怀和慈爱,而把生活的另一面:忧愁和辛酸,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心底。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平民百姓家常话:我的外祖父外祖母
•  今天去餐馆小酌,醉意朦胧乘出租车回家,又和司机争辩了起来
•  说笑几句:中西包子与民族性格
•  抛砖引玉:新加坡企业的生存前景和国际定位,请斧正
•  记性

所有跟帖: 

伸头瞄了一眼,貌似很精彩感人的样子...好!先顶再看∶) -笑比哭好- 给 笑比哭好 发送悄悄话 笑比哭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1:22:31

我倒是想抱著一颗平常心看完,可是 -笑比哭好- 给 笑比哭好 发送悄悄话 笑比哭好 的博客首页 (48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1:41:31

亲情感人.....老百姓的故事最朴实动人:) -念念有词的女巫- 给 念念有词的女巫 发送悄悄话 念念有词的女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1:47:36

1?你没去爬山∶)) -笑比哭好- 给 笑比哭好 发送悄悄话 笑比哭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1:49:58

XIXI..... -念念有词的女巫- 给 念念有词的女巫 发送悄悄话 念念有词的女巫 的博客首页 (33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2:12:53

O...IC... -笑比哭好- 给 笑比哭好 发送悄悄话 笑比哭好 的博客首页 (116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2:15:57

今天出去吃饭SHOPPING还有超市买菜....每周末都差不多啦.. -念念有词的女巫- 给 念念有词的女巫 发送悄悄话 念念有词的女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2:24:20

平民百姓家常生活...开心平和就好∶P -笑比哭好- 给 笑比哭好 发送悄悄话 笑比哭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2:35:32

其乐融融:) -念念有词的女巫- 给 念念有词的女巫 发送悄悄话 念念有词的女巫 的博客首页 (22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3:07:01

自得其乐∶) -笑比哭好- 给 笑比哭好 发送悄悄话 笑比哭好 的博客首页 (44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3:15:54

包子其实是性情中人,细腻着呢 -金锌- 给 金锌 发送悄悄话 金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2:57:16

我的外祖父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 -飞翔的鱼- 给 飞翔的鱼 发送悄悄话 飞翔的鱼 的博客首页 (2156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7:10:14

文中有误,应该是 我上一二年级的时候, -飞翔的鱼- 给 飞翔的鱼 发送悄悄话 飞翔的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4/2007 postreply 07:14: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