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阿修罗(Asura)

来源: 红豆豆 2007-07-01 10:41: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57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红豆豆 ] 在 2007-07-03 21:19:1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阿修罗是印度神話及佛教中的一群神祇或魔鬼,因為不同宗教的傳說或歷史發展而具有不同的神格及地位。印度教的阿修罗(Asura)與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的善神阿胡拉(Ahura)是同源詞。它們大概是源自更早期的原始印歐語的詞根,與北歐神話的阿萨神族(Æsir),都有著非常相似的詞根以表示「神」的位格。


印度教
印度教神話的阿修罗(梵語:असुर)是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有時更被稱呼為惡魔,阿修罗族及提婆族(包括那伽族)都是迦叶波(Kashyapa,烏龜之意)的後代。最早期的文獻記載阿修罗族是一群司掌道德及社會的神祇,如伐楼拿(佛教名:水天)掌管天則與理法(rta),和跋伽(Bhaga)守護信徒的財富與婚姻;提婆族則司掌自然現象,如黎明女神乌莎斯(Ushas)及氣候神/雷神因陀羅等。

密特拉(佛教名:彌勒菩薩)、伐楼拿及弗栗多都是很具知名度的阿修罗神祇。毗楼遮那(佛教名:大日如來)、松巴(Sumbha)和尼森巴(Nisumbha)原為阿修罗王,後被佛教吸收成為佛陀。

於後期印度教的文獻如《往世书》和《过去如是说》(itihasa)中,兩族開始被明確地二元化,阿修罗族作為提婆族的對立被描寫成邪惡的一眾。根據薄伽梵歌16.6章的詳細描述,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帶有daivi sampad(神聖的特質,提婆的詞根)或asuri sampad(惡魔的特質,阿修罗的詞根)。總結薄伽梵歌16.4章,asuri sampad代表了傲慢、自負、妄想、狂怒、嚴肅及無知。部分品格正氣的原阿修罗族的神祇,如伐楼拿後期就因此而被「易族」至提婆族。


佛教

天龙八部之一。阿修罗是与天对立的一族。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而女的极美,有极好的福报,集极恶与极美于一身,但天性好鬥。佛教经籍称阿修罗为“非天”或“劣天”。他与鬼蜮有相似之处,却不是鬼蜮;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却不是人。他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又极端丑恶的怪物。据佛教传说,阿修罗因为是与天神对立的最高恶魔,被逐出天界,居于弥卢山洞窟中。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天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被打败,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释迦牟尼说法,说“四念处”,阿修罗王也说法,说“五念处”;释迦牟尼说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罗王偏又多一品,“说三十八道品”。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罗王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爱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乱,越乱越好”的事,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阿修罗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佛为说‘五众’,谓有六众,不为说一;若说‘四谛’,谓有五谛,不说一事。”“五众”即五蕴”,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观念。阿修罗听佛说法,疑心佛偏袒帝释,故意少说了一样。

另外,佛教認為六道中,天、人、阿修羅為三善道。作下品十善業可生於阿修羅道。

天龙八部
天 | 龙 | 夜叉 | 乾闼婆 | 阿修罗 | 迦楼罗 | 紧那罗 | 摩呼罗迦

所有跟帖: 

维基百科-阿波罗(Apora) -诗盗喜裸评- 给 诗盗喜裸评 发送悄悄话 诗盗喜裸评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1/2007 postreply 16:21: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