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佐命殊勋八大铁帽子王

来源: 小瓜头 2007-10-08 12:15:0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763 bytes)

清朝佐命殊勋八大铁帽子王

说起曾为清朝建国开业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当首推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礼烈亲工代善(1584-1648),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在与乌喇兵打仗时,因功赐号“古英巴图鲁”(无畏英雄)。明万历四十四年( 1616年),被封为贝勒。2年后,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兴师伐明,中途下雨,欲回师,统带正红旗并任征战明朝统帅的代善力劝不可,战而胜之,果获大捷。后又成功发动了攻占抚顺、萨尔浒大捷、占领沈阳等战役。天命六年(1621年),成为辅助努尔冶赤政事的“四大贝勒”首席。努尔哈赤去世后,拥戴皇大极即位,继续参与轮流辅政。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和硕兄礼亲王”。皇太极去世后,又拥戴福临为世祖皇帝,揭露并杀掉了密谋的反对者,其中就有代善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顺治元年(1644年),命其上殿不拜。顺治五年(1648年)去世,其家得到比通常高1倍的1万银两赙赠金,井为其立碑。康熙十年(1671年),圣祖皇帝谥其号为“烈”。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皇帝追叙其功,命恢复礼亲王号、配享人宙、世袭罔替。





睿忠亲王多尔衮(1612-1650),是清人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自天聪元年(1627年)始,几乎每一次战役都随军出征。第二年在统领正白旗征讨察哈尔的战争中,因临阵骁勇及敖木轮大捷等彼赐子“墨尔根代青”(聪明战将)称号。随后,提出先“征明”、怀柔察哈尔、朝鲜政策。崇德龙年(1636年),又因大凌河、松锦等战设中屡立奇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崇德三年(1638年)授大将军,与岳讬各统帅一支军队,袭击了直隶、山东40余城,一年后携带大批战利品和俘虏返回。皇太极死后,拥立5岁的福临为帝、与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以叔父摄政王身份率清军入关,井做出定都北京的决定。同时,争取了很多汉人投降,为新王朝奠定了基础。第二年,他被尊为皇叔父摄政王。此后接管了原由皇太极控制的正蓝旗。其弟多铎死后,又控制了镶白旗。顺治五年(1648年)他又被免除了君前跪拜之礼。随后,又被加上了皇父摄政王的尊号。顺治七年(1650年)去世。十几天后,他被尊为懋德修道广生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亩号成宗。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的爵位被废除,死后的荣典也被追夺,并令其嗣子归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皇帝重新评价几位开国元勋的功过时,多尔衮备受褒扬,其罪得到昭雪,爵位得到恢复,并谥号“忠”,命配享太庙并世袭罔替。







郑献亲王济尔哈朗(1599一1655),是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12岁丧父后,由其伯父努尔哈赤养育,封贝勒。天命十年(1625年),在皇太极麾下征蒙古时首立战功。天聪元年(1627年)后,随莽古尔泰(四大贝勒之一)伐宁远受伤,带伤力战。后又攻大安口“五战皆捷”。天聪四年(1630年),接阿敏(四大贝勒之一)职务,统带镶蓝旗。后又参加了大凌河之战和征讨察哈尔战斗。在锦州、松山战役中,重创明军,降明将80余人。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和硕郑亲王,世袭罔替。当时,皇太极在外征战,他受命负责卫戍盛京。崇德三年(1638年)始,济尔哈朗成为战场上的风云人物,立下赫赫战功。世祖被拥戴当皇帝时,他受命与多尔衮一同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被封为“信义辅政叔王”。顺治四年(1647年)因建府超越规定,被罢辅政。第二年,摄政王多尔衮又给他加上不举发大臣谋立肃亲王的罪名,降为郡王。一个月后又复爵,并授定远大将军职出征西南,在长沙与明朝桂王交战,数破明军,并击杀明总督何腾蛟,先后攻克60余城,于顺治七年(1650年)凯旋。当年,多尔衮死后,他与诸王一起参劾多尔衮一党。翌年,以年老免朝贺谢恩行礼。九年,封“叔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1655年)他为削免吴三桂、耿仲明等人的王爵再呈奏折后,身染重病。皇帝视疾时仍奏:愿以取云贵,歼桂王,统一四海为念,第二天去世。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诏配享太庙、恢复郑亲王号。







豫通亲王多铎(1614-1649),是清太祖第十五子。天聪二年(1628年),从征察哈示,克著勤劳,赐号“额尔克楚虎尔”。参与大凌河之战。崇德元年(1636年)晋为豫亲王,掌管礼部,并辅佐皇帝对明廷、朝鲜、蒙古进行过多次战役。崇德四年(1639年)因小过而降贝勒。崇德七年(1642年)参与攻取松山和锦州战役,因功晋郡王。2年后、首次被任命为帅攻锦州。皇太极去世后、曾多次劝其兄多尔衮自立为帝。顺治二年(1645年),再次晋为亲王,并被授子定国大将军衔。随后,统帅军队,经河南入陕西与李自成作战,经多次小胜后,在潼关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又统兵南下,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京,在夺取江浙一带时下令进行了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大屠杀。返京后晋封为德豫亲王。第二年,被授予扬武大将军,讨伐并击败蒙古苏尼特部。顺治四年(1647年),济尔哈朗被罢辅政后,命为“辅政叔德豫亲王”。顺治六年(1649年)死于天花。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后遭遣,多铎被追降为郡王。康熙十年(1671年),圣祖赐谥“通”。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在重新评价开国诸王功过时,有“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评语,多铎被追封亲王爵,恩准世袭罔替并配享太庙。







肃武亲王豪格(1609-1648),是太宗皇太极长子。早年便以军功著名。夭命十一年(1626年),因征蒙古、察哈尔之功封为贝勒。此后,多次参加其伯父、叔父率领的远征,历围水平、攻香河县、掠归化城及黄河一带。崇德元年(1630年)被封为肃亲王。曾几度任户部尚书。期间,因2次卷入阴谋而受到惩处降职,后均又复职。皇太极去世后,在承继王位的斗争中,与多尔衮结怨。顺治元年(1644年),以出言不逊,侵犯摄政王多尔衮被削爵,不久又复爵。二年,被派往山东作战。三年,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统兵前往陕西、四川,去啃硬骨头,追剿张献忠所部。败毙张献忠后,在四川又进行了一年的统治巩固工作。五年,率部返京,只享受了一个月的自由,便被多尔衮投入监狱。不久,便自杀于狱中。豪格之妃也被多尔滚占有。八年,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为其兄豪格昭雪,恢复了爵位和封号,并立碑旌表。十三年,皇帝又赐其“武”谥,成为满族亲王中,第一个按照汉族惯例被赐予谥号的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叙豪格功,以佐命殊功命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承泽裕亲王硕塞(1628一1655),是清太宗第五子。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后随豫亲王多铎入陕攻大顺军,破李自成。又南下攻南明军,击败明福王朱由崧。此后,复从多铎征喀尔喀,从英亲王阿济格征山西大同姜瓖。八年(1651年),功晋和硕承泽亲王,掌兵部事。十一年(1654年),去世,谥曰“裕”。其子博果铎袭爵后改号“庄”,其府例外地直至清末始终未用始封王爵号而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克勤郡王岳讬(1599一1639),是礼烈亲王代善长子。天命朝,偕阿敏伐朝鲜连克数城;随皇帝伐明,围宁远有功,败明兵于牛庄;攻大安口时,迎击遵化来援,五战皆捷;初设六部时,掌管兵部;上疏“抚民”案,被嘉纳;破归化、攻旅顺、沈阳大阅兵,指挥有方。天命十一年(1626年),拥皇太极为帝,封贝勒,为镶红旗旗主。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为成亲王,后因徇庇帝从宽处罚,降为贝勒,并罢兵部事。二年(1637年),以不能执弓拒绝参加较射、因骄慢罪当死,皇帝再次从宽处理,被降为贝子并罚银五千两。三年(1638年),复贝勒,从皇帝征喀尔喀;后伐明,被授为扬威大将军,统带八旗右翼军,与统带左翼军的多尔衮一起,入山东、克济南,卒于军中。一年后还师,皇帝始知其卒,大恸。辍膳、辍朝三日、诏封为多罗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立碑纪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命配享太庙,复号克勤郡王,世袭罔替。







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1619~1652),是礼烈亲王代善之孙。崇德八年(1643年),因其袭郡王的哥哥阿达礼图谋拥立多尔衮被诛,受到株连,被黜出宗室。顺治元年(1644年),因其年幼无知而获赦并复其宗籍,封为贝勒。二年,任平南大将军,进军江浙,平定明鲁王、唐王所部。三年,率部攻湖广大顺军余部李孜(李自成弟)、田见秀、张鼐、李佑、吴汝义等。五年,晋多罗顺承郡王,和郑亲王济尔哈朗攻取湘潭,俘杀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后,又移师广西转攻抗清军。七年还京,掌刑部事。康熙九年(1670年)三月卒。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恭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