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许延滨也是一个101校友

来源: YY101 2007-10-04 16:01:1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6324 bytes)
这是共产党员的一面明镜
——访大将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少将许延滨

采访许延滨的时候,他正在北京301医院查体。此前,他刚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位置上退下来。8月6日早晨,记者通过徐海东大将的女儿徐文惠得知,他从5月底被“送”进301医院查体,一直到现在基本上都处于“监禁”状态,只有每周六可以“逃”出来,但那天,医生一大早就通知他说,他不能外出。
采访许延滨的地点只能选择在301医院。记者在经历了重重安检后,终于在一个重兵守卫的神秘的小楼里见到了将军,并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原定15分钟的采访时间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因为这次采访,一个将军和一个记者成为了朋友。
许延滨少将是十大将子女里面惟一真正继承父亲衣钵的将军。他与父亲都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并都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甲兵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都喜欢理论著述和科研研究,都在军事著述里面有过骄人的成绩,让世人瞩目。

自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毛泽东说:“共产党员的明镜。”
大将自请降衔的事,传为美谈。大将授衔时,许延滨只有16岁。正在北京101中学读书。他记得在授衔之前的一天,当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时,时任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十分焦急。他立即跑到贺龙家里去,当面提出降衔要求,但遭到了贺龙的拒绝。看看降衔要求没有得到老上级的支持,大将又专门给毛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
许延滨至今还记得信的内容:“军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授我以将衔的消息,我已获悉。这些天,此事小槌似地不停地敲击心鼓。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愧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面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许光达1955年9月10日。”
接到大将的这封特殊申请后,毛泽东感慨万千,他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革命的明镜。”面对朱德、陈毅等人,主席越说越激动,大步走到窗前,双手用力一推,两扇窗户敞开,说道:“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大将的降衔请求没有被批准,他为此内心很不安,要求行政降一级,报告被批准了。就这样,我国10位大将中,其他9位都是行政4级,唯独许光达是行政5级。
父亲去世,哥哥们想让大将回家主持丧事。他只派了一名干事
1956年,大将的父亲去世。
许延滨记得,当时在父亲的桌上放着一份电报,是叔伯们拍来的,电文大意是让大将立即回去主持丧礼,并带去供众多的家人和亲属们做孝服用的白布。
“爹爹去世,我真想回去最后再看上他老人家一眼。”许光达对邹靖华说:“按理说,我是应该回去,帮助哥哥们把爹爹安葬好,这是做儿子的责任。可是,哥哥们要大搞排场,点名让我回去主持丧礼,光是白布就要带回几十匹,这怎么行啊!”
邹靖华不无担心地说:“这可不好,中央号召我们移风易俗,从简办丧事。你不回去,从维护党的威信来讲,是应该的。可是,就怕哥哥和乡亲们不理解,骂你六亲不认,是不孝之子,这……”
“骂就骂吧。”许光达叹口气,下定了决心。后来,他只指派了一名熟悉湖南风土人情的政治干事回了家乡。临行前,他向那名政治干事交代三条:“一、不准搞迷信活动;二、取得地方党的帮助,做好亲属的工作;三、带500块钱,你去安排,该用的还是要用一些。”
没想到,大将的行为让以大将大哥为首的一些亲属们大为不满,他们质问那名干事:“许光达为什么不回来?家里等他回来主持丧礼,他不回来,老爹爹就不出殡了。”
政治干事没办法,只好给许光达挂长途电话,说明情况,但大将却在电话里告诉他:“继续做工作,按我原来说的办!”许光达的哥哥和亲属们没有办法,只好从简办丧事,安葬了大将父亲。
父亲“冷调”对待家人的这种处事方式,许延滨后来悟出:“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军队,一个将军才会真正无私,才会对家人‘冷漠’得不近人情。”
饥饿年代,两个兄弟逃难到北京。大将说:“执行党委的决议,司令员的家不能例外。”
父亲坚持原则的秉性对许延滨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1960年,许延滨只有21岁。那年,我国的经济形势也进入困难时期,由于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我国城乡陷入了空前的饥荒之中。
当时,军队的条件稍好一些,所以装甲兵机关好多干部的亲属从四面八方拥进北京,在装司大院长吃长住。为此,许光达主持装甲兵党委制定了一项决议:困难期间,装甲兵司令部机关的干部要动员亲属不要来北京;已经来的,要动员其尽快回去;以后,凡是来探亲的,只允许其住3天,就动员他们返回原籍。
没想到这个决议刚颁布没几天,许光达的四哥许德富和六弟许德强也来到了装甲兵机关大院,他们也是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来投靠许光达的。
一石激起千重浪。整个装甲兵机关大院的军官和家属们,瞪大了眼睛,注视着许光达。
许光达和邹靖华热情地接待了两兄弟。当时,许德富和许德强还想,到了将军家里,一定会有丰盛的美餐。可没想到,炊事员端上来的只是两菜一汤。这顿饭吃得很冷清,大家相对无言。
妈妈邹靖华为难地对父亲说:“四哥和六弟这次来,不但不能留他们长住,还得撵他们走,我这心里……”
许光达也有同感:“是呀!堂堂的装甲兵司令员的家,竟不能容哥哥和弟弟多住几天,这叫世人无法理解。可眼下又是这么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只能这样做。”
当天,这件事由邹靖华向两兄弟提了出来。许德富火了,对许光达说:“这个地方,顶数你官大,你不发话,谁敢要我走?”他赌气地走了出去。随后,两兄弟悄悄进了厨房,把厨柜一一打开查看了一番,当他看到家里确实没有多少东西时,就问厨师张进保:“张师傅,他们平时就吃这些东西吗?”
“实话跟你们说吧,首长家里也吃上了小球藻。”张进保指着门口的一只大缸里养的绿乎乎的东西让他们看,“这就是邹主任养的小球藻。”
许德富、许德强看着缸里的小球藻,心灵受到了震动,大将军的家里也吃上了代食品,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两兄弟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第二天,许德富对邹靖华说:“我和六弟明天就走。”
两兄弟仅在大院里住了两天,就带了一些衣物和50多斤全国粮票踏上了返乡的列车。让大将难过的是,两天以后弟弟许德强病倒在返乡的车站上,并因饥饿去世。
学校推荐儿子出国深造,大将说不能因为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孩子就优先出国
大将对孩子要求严格,从不娇纵。作为独生子的许延滨无论是上小学或中学,都被父亲“教导”说:不准填登记表时写爸爸的名字和职务,只写妈妈邹靖华的名字。一次,由于许延滨学习成绩好,学校要推荐他到国外学习,征求大将的意见,没想到被他一口回绝,他的理由是:不能因为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孩子就应该优先出国。
这件事让许延滨难过了好长时间,他当时十分委屈:“我上学你不让填你的名字,可我这是凭自己的实力为自己争来的出国机会,也被你回绝了。”在他眼里,父亲的做法实在有点不近人情。后来,当他也成为将军,并凭实力在中国军事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做了一系列成绩后,他才明白,父亲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不希望自己的后人成为无所事事只靠父辈的荫封来获取官职和荣耀的寄生者。
背负着父亲的希望,1975年至1976年,许延滨参加了核试验,作为装甲兵部队指挥员,率先乘战车进入爆心。1978年至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争中光荣负伤。1983年至1988年,任陆军坦克二师师长期间,建立了全军第一个等级战备转换程序,研制开发了我军第一个数字化试验部队基本系统。
儿子的发展让大将骄傲。


所有跟帖: 

没错,那年头他从越战回来,带着一群大小长官 -xx_xx- 给 xx_xx 发送悄悄话 (42 bytes) () 10/04/2007 postreply 16:39:32

有50多斤全国粮票,两天以后弟弟许德强因饥饿去世?另有原因. -明雨茶- 给 明雨茶 发送悄悄话 明雨茶 的博客首页 (113 bytes) () 10/05/2007 postreply 03:53:57

本坛曾经有几个左棍发问:谁家有饿死的,报一下名字。 -明雨茶- 给 明雨茶 发送悄悄话 明雨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5/2007 postreply 04:11:02

对啊,几个装神弄鬼的东西咋不吭声呢?再来指鹿为马呢? -扎屁股的刺- 给 扎屁股的刺 发送悄悄话 扎屁股的刺 的博客首页 (42 bytes) () 10/05/2007 postreply 19:19:33

有50多斤全国粮票,两天后却饿死了,这足以证明“3000万”...? -军友- 给 军友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5/2007 postreply 19:35: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