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里的少男少女 -2

来源: YY101 2007-10-02 17:48:4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3118 bytes)
红墙里的少男少女(2) ?

  也许,对孩子来说,中南海的环境太好了,偌大一个可以游戏折腾的园子,到处都可以感到关爱的气息,所以孩子们都特依恋这里。平时,盼着星期六的下午早早到来;星期天的黄昏,总是不情愿地登上返回育英小学的班车。徐肖冰、侯波之子徐小焱回忆说:“妈妈动员我们回学校可是费了劲了,好说歹说都不见效,最后只好给我们塞点吃的,哄我们走。那时是供给制,也没有什么高级东西,或者是个苹果,或者两块饼干、一块糖。这些东西自己还不能独自享受,到学校全要交给老师,统一分给所有的孩子共享。自己得到的份额肯定是比原来少了,但消除了那种有人有、有人无的现象。”平等、友爱和互助的精神,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浸润于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在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们进入中南海也就半年左右,中南海内的环境已经整治得大有改观。南海海底的淤泥,据说清出了16万立方米。沿海边用石块砌起了护岸,杂草和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伍绍祖回忆中,老延安们养的鸭子,绝迹了。金戈初进中南海时那空气污浊,蚊蝇孳生的感觉,也烟消云散。中南海的水,变得清澈;中南海的空气,变得透明。

  星期六,孩子们一回到中南海,就可以在瀛台、静谷的假山、奇石、古树间捉迷藏;晚饭后,可以在新砌的小码头解缆划船;再晚些,可以到春耦斋等着放电影。星期天,同班和同年级已经熟悉的朋友,可以互相串串门。张纪宇和杨小二、毛远新是同年级的同学,关系也比较好,有时就应他们之邀,到他们家里去玩。

  “我们家和菊香书屋挨得很近。当时我还是小学生,头脑里也没太多的禁忌。毛主席是人民大救星,歌唱得很熟,但那时的感觉是大救星也是非常亲近的人,而不是要敬畏十分的神,见领袖就见领袖,挺平常的,心理上从没有要郑重其事的准备,有时应邀,有时想找毛远新,就奔菊香书屋而去。”张纪宇的话就像他的人一样直白。

  毛远新住处给张纪宇的印象,是书比较多。到他那里玩,多半是窝在房间里看一阵子书。“还能记忆得起的是在那里看过一位著名德国漫画家的漫画系列,可这位漫画家的名字怎么也叫不上来了。再有就是一些鬼怪的故事,看得毛骨悚然,不看又忍不住要翻翻。”

  “在毛泽东的院子里也很随便,我爬过院子里的树,还摘过菊香书屋院落里的梨吃。卫士让我下来,我就不下来。他们也没办法,也不能大声训斥,怕惊动了毛主席。”

  也许是因为他母亲是负责中共领袖的保健的,和领袖的关系比较近,张纪宇还有印象和毛泽东及一组的人一起吃过饭,坐过毛泽东划的船。


  “毛主席对孩子很随和,见面总喜欢逗几句。他跟我说过什么我倒记不得了,但有一次我和杨小二一块儿遇到他,他逗杨小二说:‘你叫杨小二。你为什么叫杨小二,不叫杨小三啊’杨小二当时怎么回答的,我也忘了。”

  这是在平时的周末、周日,孩子们玩一玩、闹一闹,对大人工作的影响不太大。但在寒、暑假,孩子们玩耍吵闹得太厉害,就要影响大人的工作了。因此逢寒、暑假,中央办公厅警卫处,会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做假期的辅导员,组织管理孩子们。

后面一段原作者也许搞混了,迁移到圆明园的不是育英学校,而是师大附中二部,也就是如今的101中学。 -- YY101

  1952年,学校从宝钞胡同迁移到圆明园西边。

  和关心在小学读书的孩子们一样,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样关心着在中学上学的子弟们。1953年,周恩来专程去圆明园西边,看望在师大附中二部读书的干部子弟。

  这些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因为父辈的关系,都认识周恩来。周恩来来到这些熟悉的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聊得无拘无束。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聆听过周恩来一番言语的孩子们,如今已是“知天命”、“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然而他们仍能复述出不少语重心长的片段。

所有跟帖: 

特权阶层形成了 -菜鸟东南飞- 给 菜鸟东南飞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2/2007 postreply 23:44:34

平头百姓和民主人士(老毛惹不起宋庆龄何香凝张士钊..)骂得太厉害... -明雨茶- 给 明雨茶 发送悄悄话 明雨茶 的博客首页 (71 bytes) () 10/03/2007 postreply 00:33:5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