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在下不是给出没有证据,只是您不相信。

来源: 龙剑 2007-07-12 21:51:1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2523 bytes)
在下以为在帖子中已经提供了证据,而金笔先生认为这些都不是证据,这就没有办法了。在下引述的数据都是在坛上见到,并且根据以往的了解和自己的经历认为是比较可信的。下面在下又要用明前雨前茶今天提供的1958年人口总数65994万,增长率2.2%,略低于前前几年,1959年人口总数67207万,这一数据了。这个数据在下想金笔先生大概会接受的,因为和金笔先生的说法吻合:55,56,57三年人口增长最快,58,59年人口增长率下降。59年人口总数比在下估计的多207万,净增长数少187万,应该说在下的估计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在下引述的数据来自山中竹(薄一波回忆录中的数据)和明前雨前茶(其它数据)两位的帖子,是不是因为这两位和金笔先生意见不同,使金笔先生认为不可靠,因而说在下没有提供数据。但是由于国家的保密制度,在下不想冒犯泄露和盗窃国家机密罪的风险,只能引用这些数据。金笔先生甚至说,如果薄一波说过那样的话,也要与之辩论,怪不得金笔先生认为在下给出不算证据。这不要紧,不知金笔先生或其他朋友能否提供以下两个数据:一是1959年或53-59年间任一年全国死亡人口总数,由此可以算出正常的年人口死亡率,如果有多个数据不妨取最大的数,记为r;二是1960年人口出生总数或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60年生的人的总数(该数略低于前者,因为只作量级上的估算,这点误差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数字加上67207万(1959年人口总数)记为A,A减去1960年的人口总数(在下以为已有,如果金笔先生不认可,再请提供一个)就是1960年人口死亡总数,Axr是正常情况下的死亡总数(比真实数略高,因为只作量级上的估算,这点误差也可以忽略不计)
两者之差就是过多死亡人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尽管冗长一些,在下愿意采用‘过多死亡人数’这个词。金笔先生不相信在下引用的数据,请您个在下提供好吗?

以上讲的是原始数据问题,下面讲一讲数据推演方法问题。全面普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只能多年进行一次,平常是采用抽样调查,全世界人口大国无不如此。抽样调查理论已经很成熟,抽样调查方法的可信度很高,这一点不应该有怀疑。哼哼哈和144021都说有反例已证明不能用人口增长率推算
过多死亡人数,但在帖子中并没有给出这个反例。哼哼哈给出了上世纪上半叶美国人口每十年的增长数,指出1930-1940年间人口增长减少了1000多万,不能说是大萧条造成过多死亡人数。请注意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二十世纪初是移民高峰期,如果能同时提供同期的移民数据,再据此修正人口自然增长数看看结果如何?中国则无此问题,虽然当时也有外逃人员,毕竟数量很少,不会超过50万吧。旧中国人口增长缓慢主要是清末以来战争不断造成。人口的出生率不大可能突然变化,人口学对此有些理论结果,实践中我国一胎化后也是经过好几年才降低1%的出生率。还有那个由6人繁衍为24人的计算模型也有问题,按此方法现在我国人口应该是26亿不是13亿。在下给出过另一模型,在文化走廊上,金笔先生应该知道。

这个坛上的朋友性子都很急,口气都很硬,在下不适应这种气氛,真不该卷入这场争论。



所有跟帖: 

阅读了,谢谢您的回帖,我们在就事论事而已。:)))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2/2007 postreply 23:40:20

我觉得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 -两只黄鹂- 给 两只黄鹂 发送悄悄话 两只黄鹂 的博客首页 (271 bytes) () 07/13/2007 postreply 13:42: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