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评吴佩孚和蒋介石

来源: 小瓜头 2007-05-02 09:31:1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44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小瓜头 ] 在 2007-05-07 10:47:5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中央王朝倒台后都会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同样清政府倒台后中国大地上迅速出现了一批分裂割据的军阀,在经过混战和吞并后最出名的三大军阀莫过于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

吴佩孚,字子玉,于1874年出生于山东蓬莱一杂货店老板家,14岁丧父家境陷入贫困,只好投身军旅靠军饷养家,在摸爬滚打之余,依然苦读诗书并在22岁时考取秀才。吴佩孚早年亲眼看见日本军舰炮击蓬莱阁使中华名胜毁于一旦,心中悲愤难当,遂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率兵统一河山,驱逐倭寇。后来其投身淮军聂士诚部当兵,接着进入保定陆军学堂学习,在关外剿匪中奇谋过人得到北洋大将曹锟的赏识,被提拔为旅长。1917年在攻湘战役中兵不血刃占领岳阳,随后连克长沙、衡阳;1920年直皖大战中吴佩孚仅用三天就击溃皖系军队,被称为“常胜将军”。

[ ]

吴佩孚的操守是非常廉洁的,从来不任用私人,唯才是用,他曾经下过一道手谕:天、孚、道、云、龙,五世永不录用。把自己亲戚的攀附之路给堵死了,洛阳也被他经营的十分兴旺,康有为曾送其一副对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一半;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但他的清高孤傲个性使他得罪了冯玉祥、又加上屡战屡胜产生了骄傲情绪,最终在直奉战争中惨败。但其在失败后,坚持自己四不原则: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出国、不纳妾。宁愿亡命天涯也不进入租界。

后来吴佩孚在孙传芳的推举下东山再起,但其对共产主义十分反感,认为那是异端邪说,自认为肩负重任,要挽狂澜于既倒,匡复正义,以救中国,与北伐军血战湖北,在汀泗桥、贺胜桥惨败后退守武昌,在守卫武昌中,吴佩孚不顾枪林弹雨光着膀子亲自上城楼督战,直打到天黑北伐军也未得手。他探望伤兵时说:“我吴某平生只佩服岳武穆和关武圣,只晓得一句话,那就是文臣不爱钞,武臣不惜死。有这两条,就是一条好汉,中国就有救了。”守将刘玉春和士兵们感动不已,跪求吴佩孚离开武昌孤城,刘玉春流泪道:“大帅名重天下,现在武昌已成孤城,不如游说诸侯,登高一呼,招来援兵。玉春在此,决与武昌共存亡。”吴佩孚离开后,由于官兵拼死抵抗,北伐军围攻40多天才拿下武昌。邓演达进城后,非常欣赏守城官兵的精神,说:“真是视死如归,像这样不怕死的人,环顾各路军阀,也只有吴佩孚能调教出来。”并不顾反对,释放守将刘玉春。

武昌失败后,吴佩孚败走河南、四川。为躲避蒋介石和冯玉祥部队追杀,吴佩孚总是选土匪出没的山野行走,但每经过一处山寨,只要亮出吴佩孚的名片都通行无阻。在白帝城居住期间,日本上海舰队司令和特务机关总长专程游说吴佩孚,表示愿意资助山炮500门、机枪2000挺、步枪10万支、银元100万,支持其东山再起。但吴佩孚摇头道:“我过去有枪何止10万支,有钱何止100万,由此可知天下事的成败利钝,决不在有多少钱和多少枪!我们中国人家里的事,应该有中国人自己管。贵国的好意,我吴佩孚敬谢不敏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吴佩孚质问张学良:“沈阳事变,你为什么不抵抗?”张学良说:“我有中央命令。”“有命令也不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真丢你老父的脸。”旁人拉他衣襟,吴佩孚甩开衣袖接着说:“国仇你不报,私仇你不报,你老子棺材已经竖起来了!”

抗战期间,日本人妄图利用吴佩孚的威望调停中日和平,在记者招待会上,吴佩孚当着中外记者的面宣布,他本人虽然赞成和平,但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无条件全面撤兵;二、中华民国须保持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议和的交涉对象。汪精卫也曾到北平约吴佩孚去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令的官邸商谈合作,吴佩孚断然拒绝:“我们都是中国人,谈的是中国事,到日本人那里谈什么东西?”日本人为了拉拢吴佩孚花了重金,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恼羞成怒,决定对吴佩孚下毒手。1939年11月4日,吴佩孚吃饭时饺子里的骨头渣嵌入牙缝,日本立刻派出医生和宪兵在川本少将的带领下气势汹汹的进入吴佩孚的卧室,日本牙医的手术刀直接刺向吴佩孚的喉咙,吴佩孚圆眼怒睁,血如泉涌,就此离开人世。在其葬礼中,北平上万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为吴佩孚送葬。

吴佩孚和蒋介石虽然同为军阀,但我认为两者却有本质的不同:吴佩孚是国家第一、个人第二;蒋介石是个人第一、国家第二。

吴佩孚虽然割据中原,但他的最终理想是率兵统一中国,挽狂澜于既倒,建立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当他在战败后退居白帝城期间,日本人主动愿意提供资助帮其东山再起,但吴佩孚深明大义,断然拒绝了日本人,并说天下事的成败利钝,决不在有多少钱和多少枪。说明他并不是以个人为重,而是以中国为重。吴佩孚并不是穷兵黩武的人,当他战败后,他宁可到处流亡,也不愿意在外国人帮助下东山再起。而蒋介石则不然,在日本大兵压境之际,他仍然忙于内斗扩展自己势力,不仅仅对共产党,对国民党其他派系的将领也一样,战损后不但兵员装备不补充非中央军,还撤消番号。这也是抗战中许多将领不坚决抵抗、保存实力的原因之一。蒋介石宁可中国亡于日本,也不让共产党得逞的言论更深刻的反映了这一点。

[ ]

在对待共产党的问题上,两人都进行过屠杀,但我认为在这点上两人也有很大的不同。吴佩孚考取过秀才,受过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他认为共产主义是异端邪说,自认为肩负重任,要挽狂澜于既倒,匡复正义,以救中国。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悲剧,被他屠杀的共产党是传统儒家思想和新生的民主思想相互冲击下的牺牲品。两者都想挽救中国,却因为理念不合而产生冲突。而蒋介石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孙中山在时他也接受三民主义,但当孙中山死后他立刻背叛三民主义,不仅仅对共产党,连同国民党左派也一并屠杀,他只是利用三民主义服务于其个人的野心!而其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漏网一个的做法更让人发指,看不到一点点忧国忧民的思想。被蒋介石屠杀的共产党完完全全是蒋介石个人野心的牺牲品。

在治理内政上,吴佩孚从来不任用私人,唯才是用,他曾经下过一道手谕:天、孚、道、云、龙,五世永不录用。把自己亲戚的攀附之路给堵死了。他的做法完全不逊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明君,他并没有个人野心,他想用自己的理念来挽救中国。而蒋介石任用人才的第一出发点是看其对自己是否忠心,在有才干之人和自己亲信之间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亲信,导致了他身边出现了一堆低能且贪污腐化的高级官员,这也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在对待东三省问题上,蒋介石更加暴露了其个人主义的本质。蒋介石最看重什么?地盘、枪和钱。东三省是其死对头张作霖的地盘,现在张学良虽然易帜了,但东北军政大权仍掌握在他手上,自己完全插不到手。他利用日本人赶跑了张学良,然后再让张学良去剿灭共产党,同时削弱东北军和红军,自己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其削东北军两个师的番号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东北不是自己的地盘,蒋介石当然不心急,他心里没有中国只有地盘。倘若把吴佩孚放在蒋介石的位置上,我很难相信他会放任日本人占领东三省而袖手旁观。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吴佩孚的评价是岳武穆、戚继光式的人物,可惜生不逢时,倘若其出现在封建王朝中,完全具备成为一代民族英雄的条件。而蒋介石则是半个曹操,他有曹操的玩弄权术计谋,却无曹操安邦治国的雄才大略。当然我并不是为了颂扬吴佩孚,只是想还原历史一个真实的面目而已。






所有跟帖: 

回复:小评吴佩孚和蒋介石 -maofan- 给 maofan 发送悄悄话 (369 bytes) () 05/02/2007 postreply 13:17:35

想不到吴先生还是条汉子,共产党的教科书真有问题 -一刀一个- 给 一刀一个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5/2007 postreply 04:56: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