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课题:'中国人要想了解中国,就必须读懂明朝

来源: jinhui20 2007-05-01 18:57: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0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jinhui20 ] 在 2007-05-04 19:32: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转帖]课题:"中国人要想了解中国,就必须读懂明朝zt
[思想]我们应该毫不迟疑的给明朝热加温zt    


明代中国,思想开放,眼界远大,统治者阶层对于外来事务的态度和作为表明其不但不是保守派的代表,而且可以说是反对保守派的先锋;经济高度发展,思想高度活跃,成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得利者和世界经济的中心,出了全球最先反对君主专   制和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家。所有的这一切,追根溯源都必须归源到明朝开国之初所制订的政策。李申在《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一书中说:“明政府设置四个局,让各家互争雄长、百家争鸣,其措施也是正确的。其间可能有某些人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阻挠新法的情况,但无论如何,改历的阻力,不是政权的无理干涉,也不是什么传统观念、保守闭关、盲目排外的情绪。”        
          
  很长一段时间来,电视上流行清宫戏,其他也不过是先秦、汉唐、三国的故事片多一点,很少见明朝戏,而论明朝的文治武功皆有可歌之处。在此国人欲认识明朝的心思渐烈,欲认识明朝的国人渐多之时。近来这股明朝热可谓恰逢其时,深得人心!而此时出现的《大明王朝1566》,个人认为拍得不好,没有体现出真实的明朝来,其中一些镜头和台词让我不知道拍者是何居心?比如:以严嵩的话来故意突出永乐大帝灭方孝儒十族。它比不上电影《东方不败》,至少在我看来,可以认为它是一部失败的电视剧。关于明朝的事,很多都是国人不知道的,而又是很振奋人心的,比如:        
          
  一.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带去了明成祖给西洋各国的诏书,这个诏书有以下这么几句话:“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这一段话是说,天这么大,天底下的人我都不希望他们失所,为什么呢?我奉了天命,我是天子,我都让他们过好生活,不让他们失所。        
          
  二.蒙古土尔扈特部拜见乾隆皇帝这件事情,在满清被渲染得很了不起。但他们在拜见乾隆皇帝的时候,给乾隆皇帝送上的第一件礼物不是土特产,而是明朝永乐八年颁发的汉文印信。        
          
  以上两事都是很少有国人知道的事情,这种事还只停留在少数几个研究历史的人脑袋里,如果能入教材,那对于提高国人自信应是大有好处的,所以我不希望这股明朝热到此为止,而且还更希望各界努力给这股明朝热加温!使大家了解中国的历史。再比如说到武器,一般人皆认为我国古代是个不重视武器的国家,是个守旧的国家,可是在明代不是这样的!19世70年代,左宗棠督师西征新疆,在陕西凤翔县进行了一次“考古挖掘”,竟从一处明朝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感慨万千,叹道:“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这是一例,太平天国起义时还用到了吴三桂留下来的军火,这又是一例!在这里,我可以提供一份明代军队的资料,用以说明之:    

明朝末年神机营的编制: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 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 斤;    
    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的编制(标准车营):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辎重车256辆。      

而这无疑又是很少有国人知道的事情,大家看近代史,看近代的战争,感觉总是我国的武器不如人,打不过人。可是我要说,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正如左宗棠所说的。再者,大家对西方的一些大师级人物都比较熟悉,可是却不知道同一时期中国有哪些大师。夏咸淳在其著的《明末奇才——张岱论》中有这么一段话:“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大批多才多艺的人物,乃是人类的骄傲。明朝时期,中国也出现了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文化景观。当时思想文化的精英们,不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人文科学领域,抑或是在文学艺术的园地,都有着超越时代的卓越建树。李时珍,徐光启,吴有性,徐弘祖,宋应星,李贽,唐顺之,王阳明,黄宗羲,方以智,朱载堉,兰陵笑笑生,汤显祖,袁宏道,袁小修,冯梦龙,张贷,张溥、唐伯虎,石涛,八大山人,徐文长,李渔,傅山这一颗颗明星将中华文明点缀得格外绚丽夺目,那时中国也有自己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这些也只是部分,大家若知道同一时期的中国是在全世界领先的,是不论在哪方面都有进步,都有发展的,是人才辈出的!肯定会增加一些自信感吧!可惜的是这些是很多国人不知道的!其实正是在明朝统治下,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空前普及,士大夫阶层的活跃,哲学思想的突破,使得原来开始走下坡路的中国文明挽回了颓势,重新焕发出多样多采的的活力,重新显示出人性的尊严,个性的张扬。  


中国历史上在春秋战国以后再一次呈现出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局面。大家肯定知道南宋朱熹的理学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可是在明朝,从一开始理学就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应时代而出的阳明心学更是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明朝的科学家,关心的已经不是一草一木而是整个自然。他们突破理学的束缚,以研究和探访自然为乐。明朝的哲学家如王阳明、王艮、王廷相、李贽等的思想都突破了理学。王门二王(王艮和王廷相)都对王阳明的王学进行了革新,都更强调了个性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只不过王畿的思想更带有知识分子色彩,而王艮的王学左派更平民化。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李贽更明确为穿衣吃饭,即是道!再加上张居正提出的:“农商相资。”王夫之提出的;“工商皆本!”等,这些思想都是应经济发展而生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  
    
  总之,明朝对于中国孕育着无限的可能,而这一切随着满清王朝的建立都变成了不可能,诚为恨事!中国人要想了解中国,就必须读懂明朝,不然一切的结论都将归于草率,一切的论断亦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如今明史研究成为热门的时候,我想我们不应该赞同给这有如春风般的明朝热泼冷水,因为事实上对于明朝国人还很生疏,我认为为认清我们自身考虑也应该给明朝热加温!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转帖]课题:'中国人要想了解中国,就必须读懂明朝
•  春晚故意封杀猪内幕
•  把“西安”改“长安”
•  前南斯拉夫创建民族谈到壮族划分历史
•  前车之鉴:奥地利的民族冲突是如何因优惠少数民族的措施而激化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