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怎样看美国总统选举

来源: 小瓜头 2007-03-13 11:37:5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2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小瓜头 ] 在 2007-03-13 18:07: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大清时代,闭关锁国,加上那时候信息传媒也不发达,一般人是不可能对美国总统大选有所了解的,在几千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下,尤其是清朝统治者对国民高压暴力奴化的结果,人们对西方民主政治根本无法理解。所以,对美国总统选举一事就是有所听闻,也认为是《山海经》里的海外奇闻。

因此,当时一些因职务或工作原因有机会接触和目睹美国大选的少数中国人中,著名诗人黄遵宪的看法是很有代表性的。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梅县人。从1876年(光绪二年)中乡试举人,旋为驻日本使馆参赞,到1894年为新加坡总领事,先后在国外十六七年。1882年(光绪八年)至1885年出任大清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

由于常年在海外工作,黄遵宪在同时期人中其实属于有见识、思想开明的那一类人,后来还积极参与了维新运动。 尽管如此,当亲眼目睹188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时,这位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先驱者还是傻了眼。

光绪十年(1884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其时在任总统是共和党人切斯特·阿瑟,争取连任,竞争对手是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结果是后者获胜。和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一样,竞争非常激烈,且屡有丑闻发生,黄遵宪把当时的见闻用《纪事》一诗写下以纪其事。黄遵宪目睹了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两派拉票的场面,两派候选人互相揭底的演讲,这一切令这位拖着长辫子的大清官员目瞪口呆,吓得他马上得出了“共和政体万不能施行于今日之吾国”的结论。

我们可以从他的《纪事》诗中领略到100多年前一位大清官员对美国总统大选的观感和认识。 全诗分八段。第一段描述两党各自开动各种宣传机器大造舆论: “击我共和鼓,吹我共和笳,书我共和簿,擎我共和花。请听吾党语,汝众勿喧哗。”

从这里可以感受到100多年前美国人在举行大选时的宣传活动,诗句描写的应是街头的鼓乐队和彩车队的宣传队伍,以及街头拉票演讲场景。诗中“共和”一词应是指美国的政体,而非指共和党。

第二段描述两党各自宣布的施政纲领及给选民的种种承诺,而对方斥之为“空言彼何益”。第三段描写两党互相攻击对方候选人,最为精彩:

“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又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隐匿数不尽,汝众能知否?是谁承余窍,竟欲粪佛头?颜甲十重铁,亦恐难遮羞。此党讦彼党,众口同一咻。”

这才是令清朝官员大开眼界的场面,两党互相攻击,互相揭底,竭力丑化对方,有说对方候选人年轻时有偷牛和聚赌前科,又有嫖娼的传闻,等等。

这样品德的人也可以出来参选当“圣上总统”?这对读诗书讲礼仪的清朝文人官员来说,是无法理喻的。这种言论开放的场面令这位大清官员摇头叹息不已。

第四段描写两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本党总统候选人: “最后手高举,明示党议决。” 第五段描写候选人发表演说,接见选民,进行竞选活动。

第六段描写候选人私下进行的各种拉票活动,双方揭露了许多贿选伎俩。

第七段描写选民投票选举总统(实际上是选出总统选举人)及急盼选举结果的情景。

最后一段用他的眼光概括叙述美国总统选举中他认为的种种丑态:

“乌知举总统,所见乃怪事。怒挥同室戈,愤争传国玺。大则酿祸乱,小亦成击刺。寻常瓜蔓抄,逮捕遍官吏。至公反成私,大利亦生弊。”

黄遵宪以自己大清天朝的思想观念,认为这种选举要不得,搞得整个社会乱轰轰的,挑动同胞互相斗争,唆使抢夺国家政权,弄不好大则会造成祸乱,影响稳定局面,小则会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仇杀,所以大清国坚决不可学习这种共和民主方法,以免误国



所有跟帖: 

今天共党愚民观点与黄有得比 -butdie- 给 butdie 发送悄悄话 (68 bytes) () 03/13/2007 postreply 11:50:32

精辟!顶! -华国峰- 给 华国峰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3/2007 postreply 16:04: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