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蔣中正(节选)

来源: 没敌神探 2007-01-15 08:44:0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59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没敌神探 ] 在 2007-01-16 08:35:5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维基百科-蔣中正(节选)

婚姻

蒋中正在十四岁时,经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为妻。蒋中正与毛福梅生有一子经国,蒋纬国是他的养子(纬国的亲父为蒋中正留日时之好友戴传贤)。蒋中正在与毛福梅分居后娶姚冶诚为妾。蒋中正在1919年结识陈洁如(1905年-1971年),经过张静江及孙中山的介绍,他与陈洁如在1921年12月5日结婚。1927年,蒋中正登报声明与几位前妻脱离关系,随后于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1897年—2003年)于上海结婚。

蒋中正在西安事变时,曾给宋美龄和两个儿子留下遗嘱:

     
     

美龄吾妻:

吾决心殉国。经国、纬国吾子即汝子,望善视之。
     

经国、纬国吾儿:

余只承认宋美龄为余唯一之妻,务望汝等以生母待之,则吾虽死九泉之下亦瞑目矣。

蒋中正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逸闻

1920年岁末,蒋中正检点账目,发现全年花费已达七八千元之多,顿觉惊心,在日记中严厉自责说:“奢侈无度,游堕日增,而品学一无进步,所谓勤、廉、谦、谨四者,毫不注意实行,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药矣!”1925年4月,他到上海的大新、先施两家著名的百货公司选购物品,自以为“奢侈”,在日记中提醒自己:“逸乐渐生,急宜防虑。”同年5月,自觉“心志渐趋安逸,美食贪乐,日即于腐化”,曾严厉自责:“将何以模范部下,而对已死诸同志也?” [20]

1923年1月7日,蒋中正离开东路讨逆军总司令部赴鼓浪屿,见石壁新刻“天地正气”四字,顿发兴致,挥笔写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对联。指一亭对同游者说:“在此亭后筑屋三间,隐居于此,可足平生之愿”。又在涌泉写“其介如石”四字,请涌泉寺僧人雇工刻于更衣亭西,以为纪念。[21]

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统一编号自民国五十四年(1965年)开始编码时,编号第一号的身分证拥有者就是蒋中正,字号为Y10000001[3]。

根据《亚洲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报道[22] [23],林彪在文革爆发后不久,从陶铸处获悉毛泽东对自己关于“政变”的讲话有所猜疑,林陶二人在1966年末派黄埔四期同学萧正仪赴香港,秘晤居住香港的前国军华南补给区中将司令周游(同林,陶,萧三人一样,周也是黄埔四期的学生)并转交一秘函,林彪在函中倾诉自己“处危疑之局,遇多疑猜忌之主,朝荣夕枯,诡变莫测,因思校长(蒋中正)爱护学生无微不至,苟有自拔之机,或不责已往之错……”。该函由周游在1966年11月送交国防部特呈蒋经国。台湾方面对此做出了秘密回应,表示欢迎,但与林彪之间的联系随后中断。据陶希圣回忆,林彪死讯传到台北时,蒋中正为之落泪。

评价

蒋中正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的位置举足轻重,是个毁誉兼有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趋于两极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对蒋中正的了解逐渐增多,对他的评价也逐步发生了变化。由于2005年是抗日胜利60周年,抗日领袖是蒋是毛,曾引起中国大陆网络界的广泛议论。

正面

* 蒋中正坚韧不拔,在孙中山之后领导国民党战胜形形色色专制势力的反扑,统一了中国,捍卫了共和国统,重建了中华民国。
* 蒋中正在抗战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是民族英雄。中共领导人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4][5],首次公开承认国民党军队也是抗日战争的主导力量。大陆民众更逐渐认识到国民党军队是在蒋介石领导下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蒋中正最早认清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最早指出“共产革命不适于中国,以恨为动机的革命,决不适于中国的民族性,因为动机既然是恨,行动一定是残酷和卑污,而且要损人利己的,这完全和中国的民族性相反”。
* 蒋中正成功地防守住了台湾,使其免遭内战战火牵连,幸免于大陆人民所经历的“赤祸”;更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想在台湾得以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坚守中华民国的国统,为三民主义在大陆实现留下火种。
* 蒋中正致力于中国统一,反对台湾独立。不管是刚到台湾的最困难时期,或是朝鲜战争后的安全时期,蒋中正都极力压制台独分子的活动、清除日本皇民化运动在台湾的影响并促使中华文化在台湾发扬光大。大多海内外华人都十分赞赏蒋此一维持中华一统的行为。
* 西方史学界对蒋中正的的正面看法有:蒋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爱国者”,他“律己甚严”、“生活节俭”,有“无情的钢铁般的决心”、“不屈不挠的精神”
* 唐德刚认为蒋介石是“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难得一遇之旷世豪杰、民族英雄也……五千年来,率全民,御强寇,生死无悔,百折不挠,终将顽敌驱除,国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无第二人也。”[24]

负面

* 蒋中正的性格被批评者形容为“反民主的”、“权威主义的”、“独裁的”、“专制的”、“顽固”。据说“武士道”,“军事组织精神”是他性格形成的基本因素。
* 汪荣祖、李敖[25]认为蒋中正虽然是军事强人,但不是一个称职的领袖。蒋中正曾身为黄埔军校校长,却是个不称职的军事家,在战术层面乏善可陈。比如,在七七事变后,蒋中正动用了差不多全部国民党精锐调往淞沪作战,希望扩大上海之战,以冀国际可以出面调停,犯了战略上的错误[26],以至做成国军精锐尽失,形成日后完全无力防守南京。当时的一些将领,也曾劝说蒋不要全部投入淞沪,应该保留实力在南京和日军硬拼一场。在国军松沪战役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蒋此后又采纳坚守南京的意见,也应对南京保卫战付出的代价付相当的责任。
* 据说蒋中正应对国共内战的爆发负责:抗日胜利后,国民渴望和平的到来,国民革命军以至是平民百姓,都早已厌战、倦战。蒋中正身为国民领袖,竟完全不理会民情。当时在美苏的调停下,的确有希望实行联合政府,而民众亦对重庆和谈抱有相当期望,但蒋中正此时只一心想将共产党消灭,最后导致全面内战。
* 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期间认可苏联将外蒙古纳入势力圈,造成外蒙古独立的既成事实。
* 蒋中正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默许阎锡山留任大批成建制日军准备对中共的战争,还聘请日军高级将领,曾任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的冈村宁次陆军上将为国军顾问,致使其未受审判。
* 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委托张炎宪等人,所作《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指出蒋中正是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的元凶。

* 蒋中正在台湾的威权统治使一些台湾人对蒋评价甚低甚至充满憎恨。国民党当局制造对他的祟拜风气,蒋中正铜像大量出现于车站、各级学校及各公共机关,其名也出现在道路名称,成为台湾最常见的路名之一。1990年代台湾民主化后,蒋的图像逐渐从公共建筑上消失,新版的新台币也不再大量采用其肖像;政党如国民党亦然,鲜以蒋氏之记忆作为号召。很多评论家也指出蒋中正为巩固政权展开恐怖统治,以刑法一百条及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造成白色恐怖。
* 蒋中正在大陆和台湾的“权威统治”的力量被认为是并非来自自身权威,而是依赖军队和特务进行的高压统治,在台湾民主化后所谓“权威统治”成为独裁统治的代名词,两蒋政权的专制常被与北韩的两金政权和新加坡的两李政权相比,其腐败被人与南韩李承晚政权相类比。
* 在中国共产党治下的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包括教科书)曾长期将蒋定义为负面人物,中国共产党和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指责蒋“背叛总理(孙中山)遗志”,“背叛革命,血腥屠杀革命群众”。抗日战争中的蒋中正被认为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忽略抗日、枉顾民族利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1990年代以前),蒋被批判为“蒋帮头子”、“流氓刽子手”、“新兴军阀”、“旧势力之化身”、“军阀之工具”、“群众之仇敌”、“背叛革命”、“反革命”、“反动”、“无耻”、“美帝国主义走狗”、“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等反动势力在中国的代表”等。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评价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中国法西斯头子”,“独夫民贼”。[27]

所有跟帖: 

回复:维基百科-蔣中正(节选) -腰围两尺八- 给 腰围两尺八 发送悄悄话 (211 bytes) () 01/15/2007 postreply 19:47:56

"共产革命不适于中国,以恨为动机的革命"-倒也没说错 -尚文- 给 尚文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5/2007 postreply 20:58:38

你没经历过多数人辛劳整年,不能裹腹蔽体,年复一年的时代,风凉话好 -洞若观火- 给 洞若观火 发送悄悄话 (189 bytes) () 01/15/2007 postreply 21:31:13

我倒知道直到80年代走资派当权前,多数人辛劳整年,裹腹蔽体也是头等 -尚文- 给 尚文 发送悄悄话 (95 bytes) () 01/17/2007 postreply 18:10: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