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文艺复兴”韬略纵横(一):“维基”就是力量

来源: 今日雨果 2007-01-30 20:34:2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947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今日雨果 ] 在 2007-01-31 06:56:1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今日文艺复兴力量韬略纵横(一):“维基”就是
(初稿)

La « Renaissance Aujourd'hui » Stratégie (1) : « Wiki » est Puissance

Rinascita Oggi ” Strategia (1): “Wiki” è Alimentazione

Renaissance Today” Strategy (1): “Wiki” is Power

作者: 今日雨果



athenianschool-raphael-1510-1511
画家:拉斐尔 作品:《雅典学派》 公元1510-1511


知识就是力量
孙长新

  提起大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大家一定不陌生;但其中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他是科学史上第一个将物理与数学融会贯通的人,也是第一个将计算技巧与严格证明融为一体的人。他一生在数学为、物理学、天文学、机械等领域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阿基米德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当罗马帝国的军队侵犯他的家乡时,七十多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挺身而出,竭尽自己的心智,为保卫国家而战斗。传说阿基米德制作了一面巨大的抛物镜,把阳光聚焦后反射到罗马的战场上,燃起熊熊大火,罗马士兵无一生还。他发明了一种投石器,能迅速投出成批的石子,把逼近城墙的士兵打得头破血流。罗马军队的统帅马塞尔沮丧地说:“我们是在同数学家打仗!他(阿基米德)安稳地呆在城里,却能焚烧我们的战场,一下子掷出铺天盖地的石子,真像神话中的百手巨人。”
  后来,培根在回忆上述历史时,写下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这就是这句名言的由来,你知道了吗?

摘自《小学生阅读世界》


大百科全书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有三种不同流派的政治艺术,第一种的信条是这样的:
  “我们的星球上居住着一些不开化的生灵,他们不会独立思考,每当要做独立决策,他们就会烦恼不堪,因此一有人煽动,他们就会跟着乱碰乱撞。对整个世界来说,最好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来领导这些芸芸众生;对民众来说这也是无比幸福的事情,因为他们可以不必操心国会呀、投票啦什么的,可以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他们的工作、孩子和菜园子上面。”
       
这个学派的信徒成了皇帝、苏丹、酋长、族长还有主教,他们从来不觉得工会是文明的必需品,他们辛劳地工作,修建道路、军营、教堂和监狱。
       
第二种政治思想的论点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上帝最高贵的作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君主,有卓越的智慧、非凡的审慎和高尚的情操,完全有能力料理自己的事情。但是一般说来,如果他企图组成一些委员会来管理世界,处理那些微妙的国家事务,总会显得行动迟缓,因此大众应该把所有的行政事务交给一些可以信赖的朋友,这些人不必时刻为生计操劳,所以能够把全部时间用来为人民谋福利。
       
不用说,这种光辉理想的信徒最适合做寡头政治的执政官、独裁者、第一执政官和护国公。他们辛劳地工作,修建道路和军营,只是把教堂变成了监狱。
       
还有第三种人。他们用科学的目光冷静地审视人类,原原本本地接受人类。他们欣赏人的优秀品质,也理解人的局限性。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在不受情绪或个人利益影响时,普通人的确会尽力做正确的事。但是他们并不被幻觉所迷惑,他们知道,自然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非常缓慢的,要调节或加快人类智慧的成长,就像要调节或加快潮汐涨落、四季变化一样,注定是徒劳无益的。他们很少被邀请掌管政府或者国家,但是一旦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他们会修建道路、改善监狱,余下的资金则用来修建学校和大学。因为他们是些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相信正确的教育将会逐渐消除世界上大多数积存已久的邪恶,所以认为应该不遗余力地加以扶持。
       
他们通常把撰写百科全书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最后一步。
       
像别的很多显示伟大智慧和巨大耐心的东西一样,百科全书也发源于中国。中国的康熙皇帝曾经用一部五千零二十卷的大百科全书来博取百姓的欢心。

摘自宽容(人类的解放插图珍藏版,第二十六章“大百科全书见参考文献[1]



维基”就是力量
« Wiki » est Puissance
“Wiki” è Alimentazione
“Wiki” is Power

  为什么说“维基”就是量?上的维基”说到底,是一个信息库,而是一个知识库。知识”就是量。

  让我们来看一看维基”在文明中的地位:

  一个强健的,可适应性强的文明(法语Civilisation意大利语,Civilizzazione英语,Civilization)的内涵(法语,connotation意大利语,connotazione英语,connotation是一个层次型的结构。其从分为个层次。从最初级的的层面到最高级层面,依下列次序排列:

       法语        意大利语     英语
----------------------------
  智慧     sagesse       saggezza    wisdom

  知识     connaissance   conoscenza     knowledge  信息     l'information    le informazioni   information
  原始数据  données brutes    dati grezzi     raw data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小雨曾读过权力转移见参考文献[2])。小雨觉得若将书名翻译为力量转移:知识,财富,以及二十一世纪前夕的力量》似乎更贴切该书清晰地分析了人类历史上分三阶段,早期的人类认识到了暴力的力量,然后人类认识到了金钱的力量,以后人类认识到了信息知识的力量。通过“维基的出现您可清晰地看到当前信息力量知识力量转移的态势


  很难指望由一个或数个企业来整理创造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因为企业往往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维基在人力资源方面可说是拥上亿个愿者任何功利主义倾向很难立足出现,将遭到全体人民公正的评论和修改。


  维基”就是量!谁构想、设计实现未来语义包括维基在内的搜索引擎,更确切地说,未来语义网的分析引擎,谁就有力量,谁就是站到了时代的前列。




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Une occasion d'Une fois-dans-un-mille-années
Un'occasione di Una volta che-in-un-mille-anni
A Once-in-a-thousand-years Opportunity

  我们究竟指望什么力量来改变世界?


  维基是自下而上,全民动笔全民评论,全民修改;自由流传,全球共享。维基大百科全书的基本单元。


  全世界熟理解热爱(不溺、也偏爱华夏文明朋友,无论是人或华人,华裔或非华裔齐心协力,一个撰写编辑一代华夏文明百科全书的机会到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康熙皇帝在他那个(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算是为子孙后代做了件益事(见参考文献[3]。三百年后的今天,。。。


  目前的维基一个致命的不足是:同一篇文章,同一种知识N种语言的版本不能在电脑屏幕上的浏览器里同时显示,同步卷动!(见参考文献[4] 向传统的浏览器作自我挑战


  为什么同时显示,同步卷动这么重要?研究比较哲学,比较教育学,比较文学比较??学,等等,如果不能在电脑屏幕上的浏览器里同时显示,同步卷动N种语言的版本,研究人员如何作“比较研究人员如何作跨语系跨国度跨文化的全方位的思考


  如果您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前的中文维基个显然的不足:为什么它们很少被翻译成法语、意大利语、英语、等等语言呢?例如,中文维基的“康熙字典”,居然没有任何一种外语的翻译版本!百科全书发源于中国,西方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都知道这一点。现在倒好,。。。


  当我们认清了“维基”就是力量的规律后,我们该如何理性地,明智地,愉快地生活呢?


  让我们伸开双臂去迎接,去拥抱,去创造今日的文艺复兴吧!

  ...

  ...

  ...


参考文献
Référence
Riferimento
Reference

[1]
???
书名:宽容(人类的解放插图珍藏版
作者: H. W. Vanloon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http://www.tingbook.com/Player/189-27.html



[2]
Powershift: Knowledge, Wealth, and Power at the Edge of the 21st Century (Mass Market Paperback)
” (year 1991)
书名:权力转移:知识,财富,以及二十一世纪前夕的权力1991
作者: Alvin Toffler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
译者:??


[3]
维基“康熙字典
http://wiki.1062222.com/index.php?title=%E5%BA%B7%E7%86%99%E5%AD%97%E5%85%B8


[4]
向传统的浏览器作自我挑战
Individu-défier les Navigateurs de Web Traditionnels
Self-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Web Browsers
第一稿   2006823
第二稿   2006825
第三稿   2006910
欲查原文,请点击网址: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9&postID=29086


[4]
Goggle vs Semantic Web
http://www.openlinksw.com/blog/~kidehen/?id=1018

(Some excerptions from this article)

Google exec challenges Berners-Lee 'At the end of the keynote, however, things took a different turn. Google Director of Search and AAAI Fellow Peter Norvig was the first to the microphone during the Q&A session, and he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raise a few points.

Google & Semantic Web Paradox

The Semantic Web vision has the RDF graph data model at its core (and for good reason), but even more confusing for me, as I process Google sentiments about the Semantic Web, is the fact that RDF's actual creator (Ramanathan Guha aka. Guha) currently works at Google. There's a strange disconnect here IMHO.

If I recall correctly, Google wants to organize the worlds data and information, leaving th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to someone else which is absolutely fine. What is increasingly irksome, is the current tendency to use corporate stature to generate 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 when the subject matter is the "Semantic Web".

BTW - I've just read Frederick Giasson's perspective on the Google Semantic Web paradox which ultimately leads to the same conclusions regarding Google's FUD stance when dealing with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Semantic Web.

I wonder if anyone is tracking the google hits for "fud google semantic web"?

[5]
Norvig(Google) and Berners-Lee on the Semantic Web at AAAI 06
http://fgiasson.com/blog/index.php?title=norvig_and_berners_lee_on_the_semantic_w_06&more=1&c=1&tb=1&pb=1

(Some excerptions from this article)

Later Tim said in answer to Peter:

Berners-Lee agreed with Norvig that deception on the Internet is a problem, but he argued that part of the Semantic Web is about identifying the originator of information, and identifying why the information can be trusted, not just th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itself.”

[6]
Wikipedia 3.0: The End of Google?
http://evolvingtrends.wordpress.com/2006/06/26/wikipedia-30-the-end-of-google/

(Some excerptions from this article)

Filed under: Uncategorized, Google, Web 2.0, web standards, Web2.0, SemanticWeb, vision, Startup, Wikipedia, GoogleBase, Semantic Web, Evolu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Reasoning, ontology, oWL, Web 3.0, mass psychology, Inference Engine, vision building, computer reasoning, ontoworld, Wikipedia 3.0, AI Engine, AI Matrix, Wikipedia+AI — evolvingtrends @ 5:18 am

[7]
FOG: Fear of Google
http://www.semanticwave.com/blog/archives/000207.jsp

[8]






初稿 :  2007130
稿: ??
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 hits)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今日文艺复兴”韬略纵横(一):“维基”就是力量
•  ★ 刘宇廉,一位从天国来的理想主义者(初稿)
•  ★ “中国星期五植树日”随想曲(九稿)(四)
•  ★ “中国星期五植树日”随想曲(九稿)(三)
•  ★ “中国星期五植树日”随想曲(九稿)(二)

所有跟帖: 

读过了,还要好好理解,对我来说看一遍是不行的。 -wumanh- 给 wuman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31/2007 postreply 01:28:47

如果能系统介绍维基的起源,发展和不足就更好了 --infos- 给 -infos 发送悄悄话 -info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07 postreply 01:36:04

咳,难逃音符师锐眼,这就订正 :) -今日雨果- 给 今日雨果 发送悄悄话 今日雨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07 postreply 08:03:06

学习! -旁白- 给 旁白 发送悄悄话 旁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1/2007 postreply 07:19:03

hi -wumanh- 给 wumanh 发送悄悄话 wumanh 的博客首页 (88 bytes) () 02/02/2007 postreply 01:28: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