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暗战"争夺能源忙

来源: changbaishan 2007-01-15 05:21:4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57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changbaishan ] 在 2007-01-15 19:06:4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从2006年1月1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断气”到2006年年底阿塞拜疆宣布2007年不再从俄进口天然气,从2007年1月1日拉脱维亚购买俄天然气的价格被提高50%到最近俄罗斯、白俄罗斯之间的油气争端、委内瑞拉石油国有化,这都使“能源之争”成为过去一年和2007年中不可忽视的主题。

“能源之争”背后,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萎缩趋势,是能源尤其是石油作为各国经济的“血液”重要性的表现。近来,因能源之争引发的大国暗中对抗、全球性小规模冲突的新图景正在形成。对全球能源资源的争夺,正在塑造着新的战略联盟,而旧有力量也将被重新洗牌。

很多科学家认为,石油生产的“巅峰”时期将在未来5~10年内到来。

但从长远看,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与稀缺性,今后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位。石油生产“巅峰”时代到来后,石油产量将逐年下降。

历史上,人类运用能源充当“斗争武器”的做法,曾给全球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如今,能源充足国把能源当作“盾牌”,同样让全球迎来了新时代:一个高度重视“能源战略”的新时代。

“能源武器”威力无穷

相对于真枪实弹的战争,能源争夺战的破坏力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广泛。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阿拉伯国家为报复和打击以色列的支持者——美国,把石油作为武器,大幅抬高石油价格,而引发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发生革命,引发石油产量受影响,导致第二次石油危机,诱发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西方经济衰退。一瞬间,西方各国陷入种种困境:能源短缺、工厂停工、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危机过后,深受其害的各国被迫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出现。

自去年以来,伊朗、委内瑞拉两国,都在充分利用“能源武器”拓展外交空间。因为核问题,伊朗与美国结怨很深,美国对伊朗“武力教训”的动机和想法早已有之。但由于伊朗油气资源丰富,欧盟、俄罗斯、日本与印度都与伊朗存在能源合作,这极大牵制了安理会对伊朗制裁的步伐。

论实力,委内瑞拉只是小国,军事上无法与美国抗衡。但由于委国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美国想对委动武,军事上虽不成问题,但原油价格也会出现暴涨。届时,美国经济将遭受巨大打击,而这正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抗争的核心本钱。

  “能源稀缺”时代逼近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先后发动两场战争,尽管借口冠冕堂皇,但却始终摆脱不掉争夺中亚与中东石油的影子。伊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球石油价格高涨、进而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冲击,让人类迎来第三次“石油高价时代”,并可能永远告别“廉价石油”时代。

尽管人类钻探技术一直在提高、提炼技术一直在革新、替代能源一直在研发,但这些都不足以满足全球性的巨大能源需求。在石油价格高位下,会刺激石油的钻探与替代能源的开发,短期内可导致石油供求实现新平衡。但从长远看,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与稀缺性,今后最终会使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石油生产“巅峰”时代到来后,石油产量将逐年下降。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未来一代将因前人肆无忌惮地消费不可再生能源而受到无情的惩罚。即便是类似太阳能、风能、生物源这样的再生能源——人类目前已经迫切需要这些替代能源——与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能一起补充到能源消耗的行列来,也只能满足工业化国家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一,而这还是最好的假设。

对比过去的两次石油危机,很多专家担心,“廉价石油”时代的结束,可能使全球经济同样面临因能源危机带来的严重挑战。为满足经济发展动力,为保障能源需求,能源需求大国只有靠“走出去”,参与到资源产区的激烈竞争中来。

  各国谋划“走出去”战略

伊战是美国希望主导中东石油资源的开始,也是各国重视“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对日益发展的各个大国来说,都或多或少面临能源短缺威胁,保证能源供应的“走出去”战略和能源替代战略,成为各国谋划的两种选择。

从目前看,能源“走出去”战略则是最现实、最重要的选择。

美俄各有打算

对美国来说,总统布什一直把能源政策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其战争与外交活动往往以此为核心而展开。2003年伊战以来,为恢复伊拉克石油生产,其石油部门成为少数受美军保护的“重点单位”。为保证石油生产顺利,美国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特别培训出“石油保护特种部队”。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的伊拉克,由于战后未及时恢复生产,其石油出口一直未达到战前水平。

美国总统布什本月10日宣布增兵伊拉克2万多人的新政策,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实现美国主导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战略,能从根本上巩固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对能源丰富的俄罗斯来说,俄罗斯从提供石油和天然气的角度制定了能源战略。在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俄罗斯将提高油气产能、发展对外油气合作作为拓展国家利益、提升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借此加快自身国力的恢复与发展。

对欧盟来说,近日俄白间关于油气的纠纷,正导致欧盟对俄罗斯的不信任感增加,迫切地寻求共同的能源政策,从整体保证欧盟能源的需求。自去年8月以来,欧盟构建协商一致的对外能源政策、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努力,备受世界关注。

对东亚各国来说,包括日本与印度在内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能源短缺,各国都在实现能源供应地的多元化、能源替代研发以及油气管道建设合作长期化,与其他大国以及油气资源国家展开合作与竞争。
开启一场“新冷战”
过去的2006年里,俄罗斯频繁运用天然气这个“能源牌”,多次威胁切断对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甚至欧盟的天然气供给,在欧洲普遍引起恐慌。俄罗斯“能源牌”的威力,远非只是乌克兰或格鲁吉亚受影响,整个欧盟进口的天然气中有一半来自俄罗斯,这使俄罗斯与中亚邻国、欧盟间正形成一场“新冷战”——不是战争而是暗中的对抗与角逐。

2006年5月4日,美副总统切尼出席黑海及波罗的海地区领导人会议时,抨击了俄罗斯用能源丰富的优势讹诈邻国,认定俄罗斯把石油和天然气当成胁迫和讹诈的工具。在俄媒体看来,切尼的讲话正在开启美俄“新冷战”。

与冷战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不同,能源领域“新冷战”呈现出多极力量并存。除表现为美俄“口水战”、外交战甚至宣传战等外,还表现为美国与拉美国家间的冲突、以非洲尼日利亚、利比亚及几内亚为中心的大国争夺。

未来的冲突中,美国情报专家担心未来恐怖分子可能对沙特发动袭击,这是国际能源市场最脆弱的地方,也是最易引发能源危机的地带。

即便未有恐怖威胁,美国能源专家麦克尔·克拉瑞也认为,全球冲突的新图景已经出现,这是一幅由资源短缺引发的新对抗图景。

所有大国都意识到油气对自己至关重要的生存战略意义,大国是未来冲突的幕后驱动者,新冲突热点正与能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西非、委内瑞拉、里海、中东。即便所谓倡导“自由与民主”的西方国家,在与油气生意伙伴打交道时,也不再有苛刻要求。

  暗中较量频发外交“口水战”

就能源引发的冲突看,之所以称为“新冷战”,是因为经济一体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背景下,冲突方不可能因能源引发大规模战争。因参与角逐力量与资源占有方的不同,能源引发的冲突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白俄罗斯、乌克兰甚至欧盟间的能源冲突,更多以外交“口水战”的方式表现。这种外交“口水战”,在东亚各国以及拉美也广泛存在。在国家性对抗的背后,是各国的暗中较量和讨价还价。比如,1月11日,俄白两国总统通电话,暂停石油战,进而避免了双方两败俱伤,这是冲突处于僵局时的退让,也是能源冲突方在衡量各自损失下的相互妥协。

很显然,21世纪能源领域的“新冷战”,已经逐步摒弃了过去的“零和”游戏思维,而视能源冲突为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博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