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縁诺贝尔经济学奖

来源: 辛泰浩 2007-11-03 04:06: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77 bytes)

日本無縁诺贝尔经济学奖比中国与诺贝尔奖的夙愿還哀切。
日语里的“哀愿”是恳求、哀求的意思, 希望得到而总得不到的夙愿。
日本最希望拿到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才符合日本第二经济大国
的体面!
但是日本人到未来許多年恐也难圆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梦。
为什么?因為经济学者的学問太偏颇!
 据有关资料显示,历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各国科学家中,美国人
大约占70%。今年的诺贝尔得主共有11名个人和一个组织,美国
人约占一半左右。然而,这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再次没有中国
本土科学家,仍然在中国产生震撼并引发热烈讨论。

最近八旬老翁杨振宁先生预测说中国将在十年内在本土出现
“诺贝尔奖获得者”, 如果要他打赌的话肯定在二十年内会出现
“诺贝尔奖获得者”。
看来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希望越来越“有普”、得到诺贝尔奖
的范围也越来越宽了。
 
同样属于亚洲的国家,日本有诺贝尔获奖者,印度有诺贝尔获奖者,
就是中国大陆到现在还是为零。

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到现在却还与诺贝尔经济奖无缘日本在经
济学的领域没有自己独创性的研究。 日本的许多经济学者,以
前至多就是翻译欧美论文在国内发表,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在国内有许多业绩的学者都是使用欧美构筑的理论分析日本
的国内经济。工作中心就是用他人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问题、
而不是建树自己的“原创”经济理论、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国际
经济。在独创性地构筑自己新理论方面与外国的研究这差距
很大。

日本的经济学家不少但在国际性学会上推销自己的专业的人
不多。与诺贝尔经济奖的距离还很大。
 
只会“转帖”而缺少“原创”的论谈估计是很少读者的了,
更不用说推荐为榜首。当然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奖人
的变化来看今年有有了质的变化。 如1997年的获奖者麦
隆·舒尔茨教授(斯坦福大学)与萝伯特·马彤教授(美国哈佛大学)
并不是开发的宏观经济学新理论,而是开发用于投资用的极
端实用的数式。

构筑了今天的Delivertive (金融派生商品)发展的基础的理论。
这个“黑色舒尔茨模型”主张回避价格变动风险的同时运用
在而获利高的投资金融派生领域,使用在投资领域。
如果按照这种实用理论也能获得诺贝尔奖的趋势,日本人
完全可以靠其得心应手的应用手段,靠应用欧美产生的基
础理论在日本经济学者中产生获得诺贝尔奖者也是可能得。

不过值得注意的实事是:中国大陆科学家层出不穷,搞研究
开发的绝对人数最多。然而人多并不等于代表强有利的潜在
势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日本政府提出在未来50年间要拿
到30个诺贝尔奖获,如果日本经济学家不改变其研究方式,
那么中国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愿望实现那一天,日本的
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是“高岭之花”(日語:可望不可及)。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比诺贝尔奖还难的高尔夫球冠军!亚洲人就“打”不过欧美人?
•  高尔夫运动哲思录(8)中国的汽车与高尔夫球场
•  高尔夫运动哲思录(7)高尔夫与人生
•  中日建交背后的不等值的“物物交换”(补偿贸易)
•  亚洲人到底“干”不过欧洲人!中日习惯的细微比较(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