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姓异名(7)兼谈毛泽东用人之道

来源: 辛泰浩 2007-09-03 04:51: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478 bytes)
中国人经常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名鼎鼎”,“久闻大名”,
“尊姓贵名”,“如雷贯耳”……等等。

一个人的姓名“响亮”与否关乎着他自己的为人和周围的人对他的反应。
一个好的姓名可以给周围的人带来有益的气场感应。当人们听到优美
的音乐舞曲时, 人们在享受中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跳舞的冲动,这是因为
音声对人体具有诱导的感应力。

在上集我们谈到毛泽东的用人标准充满了先入为主的随机性。
尽管毛泽东公开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但有关自身和人事方面的意识或
潜意识上,说他有深厚的迷信色彩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这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由于毛泽东的母亲文氏在生产毛泽东之前就生
过两个孩子,种种原因所致都死在襁褓中而夭折,到了毛泽东已经是第三胎了。
“事不过三”,毛泽东父母对他的生命寄托了强烈的期望,希望他能存活下来,
也是希望让自己的香火继续下去。

去过毛泽东故居的人都了解,那儿的人都是很信迷信,很相信风水的。
他父母为了他不再短寿,想尽办法要给他取一个好名字。他的学名取为
“润之”,表示“滋润,润滋”有水滋养之意。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让他拜石头
为干娘,因为排行第三所以他的小名被称为: “石三伢子”。
毛泽东对于名字的研究可以说是有其历史渊源。因为自己的名字是有那么
多的经历和考究, 所以对他人的姓名很在意也是天经地义的。
人们对于某种事物长时间不忘地经常性的在日常生活中反反复复,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嗜好, 有意识无意识地表现出来。

所以毛泽东晚年的行事和处世,多对他人的姓名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抱有
个人的喜恶爱憎。 在“文革”中,只要是“红色”的就是革命的,只要是“黑色”
的就是反革命的。 “东风”就是社会主义,“西风”就是资本主义。而且“东风”
和“西风”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

所以当时取名的人有数不尽的叫“东风”的人。“刘东风”、“马东风”、“李东风”
等等而绝少见到“王西风”、“马西风”的人。那时“高、大、全”就是正面的,
反之就是“负面”的。

如果将现在的“微软”放在当时,可以料想是绝对没有市场的。“微小而有软弱无力”
的东西不就是恰恰相反的“负面”、“反革命”吗?一定会受到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
的人民的唾弃!

要承认人名对于该人的一生有许多“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文章说当年毛泽东在自己的专列上第一次“邂逅”乘务员的张玉凤后,
就对其姓名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据后来中央办公厅的汪东兴说,毛泽东用铅笔
不断地在记事本上重复地写“张玉凤”的名字。
汪东兴是知趣尤其是揣度了解毛泽东思想很及时的,于是通过组织调动,
让张玉凤来到了毛泽东的身边作为专用秘书。
精通文学的毛泽东不会不知道“凤求凰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凤求凰”与“凤求皇”相通,作为一国当之无愧的“皇”,毛泽东想到的自己不
正是和“凤=玉凤=张玉凤” 之间的“求与被求”的关系的暗示吗?
这又解开了为什么张玉凤后来作为毛泽东的机要秘书,权力一天比一天大
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上集说到毛泽东培养接班人最后选择的汪洪文是因为他的名字好,能寄托
保卫“文化大革命”成果的期待和梦想。则张玉凤永远是和“凰=皇”在一起
不会叛变的。所以据张玉凤后来的回忆(交代材料)说, 毛泽东死前对中共中
央的人事安排,是力保江清和张玉凤进入政治局常委的,只是后来被汪东兴
施行箝口令而没有外传而已。

人们看到的不是王洪文和张玉凤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
在当时看来,极合毛泽东的胃口的“好名字”,而更重要的是周围的人竟然
“心领神会”,促成了毛泽东的越来越玄乎,越来越神化,使毛泽东口头上不相
信迷信而实际行动上则是被误导被牵引到另一条迷信的道上了。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高尔夫球场见闻(1)要打球先要去“脸洗脚”?
•  奇姓异名(7)兼谈毛泽东用人之道
•  奇姓异名(6)兼谈毛泽东的用人术
•  26个英语字母开头的征婚广告
•  奇名异姓(8)中国人姓名的“一窝蜂”到“多样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