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 is 洋伞^^

清乾隆、嘉庆年间,湘鄂地区系国内纸伞重要产区之一。同治后期(公元1871年前后),汉口西关帝庙一带先后有汉阳罗洪兴,黄陂杨天泰,长沙苏恒泰、罗仲和,湘阴吴永顺,湘潭郭复兴等19家伞铺、作坊开业,主要生产油纸伞,成为汉口纸伞产销集散地。尔后纸伞业形成南(湖南)、北(湖北)两帮。
1907年武昌的湖北广艺兴公司,为抵制洋货,集资5万银元,生产“洋伞”。自此,武汉始有布伞生产。清末民初,三镇的纸伞店(坊)有77户,其中汉镇49户,多设于集稼嘴、关帝街、药王庙一带;武昌19户,汉阳9户。此时,汉口纸伞与湖南湘潭、长沙,粤地广州、南海,苏之镇江,浙境杭州等地的纸伞齐名于国内外,销路日广,年产约50万把左右。其间较大的店、坊有罗仲和、苏恒泰等,年产量均在7~8万把以上。1909年,在武汉劝业奖进会上,吉盛昌的袖伞和林万兴的油布洋伞分获镀银铜牌奖。1928年,在湖北省区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罗仲和的花伞获特等奖;汉口苏恒泰、汉阳曹大兴的雨伞获一等奖。30年代初,武汉有伞店(坊)84户。1938~1941年,武汉雨伞业户骤减,全市不足20户,从业者60余人,年产量近4万把。铺坊多集中于汉口关帝街、魁斗巷,武昌积玉桥,汉阳青石桥、东正街等处,大都兼产木屐。?
武汉解放后,制伞业逐渐恢复。1950年,个体手工业有78户,149人。1951年,有19户,46人合资组成私营群力晴雨伞厂,20人组成晴雨伞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以后,制伞业有较大发展,至1957年晴、雨伞产量达48.45万把。1961年经调整后有硚口雨具厂、苏恒泰雨具厂、永安雨具厂和红星雨具、武昌雨具、建桥雨具、新成纸伞、大智雨具合作社等8户计549人。硚口雨具厂按苏恒泰传统工艺生产的特琢油纸伞被评为武汉市名牌产品。60年代初期,红星雨具社试产自动伞、钢骨油布伞、塑料伞和花布伞。此际,使用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做伞面的钢骨塑料伞生产突起,但终因塑料伞易老化变质,到70年代末期渐被淘汰。油纸伞亦因原材料短缺,加之粗笨、易破,70年代初停产。80年代初,除生产传统的油布伞外,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钢骨布伞、尼龙绸伞。有半自开伞、折叠伞等多种。?
1985年,二轻工业系统有武汉、金星、江燕3户伞厂,另有附属厂1户,职工795人。拥有各种设备近500台,总产值1 089万元,利润17.8万元。年产伞192.75万把,其中晴雨伞177万把(包括半自开伞7万把、自动折叠伞2万把),油布伞15万多把。?
武汉制伞厂是国内沪、穗、汉三大伞厂之一,创建于1951年。1985年有职工528人(含附属厂)。以生产镀铬钢杆晴雨伞为主,有普通、半自开、半自开缩折等品种;又分青布、花布、尼龙绸以及儿童伞、海滩伞等30多个花色。年产能力210万把,实产99万把

所有跟帖: 

很详尽^^ -天眉- 给 天眉 发送悄悄话 天眉 的博客首页 (34 bytes) () 06/08/2007 postreply 06:18: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