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亡于蒙古的最后一刻 ZT

来源: 谢无莫 2006-05-02 13:18:1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51 bytes)
宋亡于蒙古的最后一刻 ZT

文章来源: 南娱北狼 于 2006-05-01 09:57:21




摘自《续出的英雄·宋时代》
……
有些说张世杰坏话的人,骂他是从无赖汉窜出来的下等士官,但他毕竟还是为宋起而作战
的人。
至于忽必烈这边,他之所以不杀文天祥而将之俘虏,乃是想要让他为自己所用之故。当时
降服于元军的人很多,当然忽必烈也会将这些人加以采用,然而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些人
乃是因为事态对宋不利,因此才降服的,实际上就如皇后所说,当事态对元不利时,那他
们便会舍元而去了。所以,反而那些顽强抵抗的人,人格比较值得信赖。由于忽必烈这么
想,所以他也曾对降服的人出言讽刺道:“难道说宰相不好,就是背弃皇帝的理由吗?”

特别的是文天祥不但是科举合格,也是以前曾经说过的那种能够得到天子赐字的人,因此
忽必烈自会想要让这种人能够出仕于自己。在他的计算下,如果连这种人都愿意跟随自己
的话,那么不论是以武力抵抗的人,或是在精神上抵抗的人,大家应该都会降服的。
然而文天样还是一直顽强地抵抗,并展开了游击战。只是文天样实在是太为正直,在他的
心目中也认为别人都应该是如此,是以也曾好几次地遭到背叛。
他曾一度为元军所俘,幸好后来以计谋逃脱。其后,由于连身份低下的人都对文天样十分
尊敬,而不惜生命来跟随他,因此又持续了数年的转战,惟在情势依然不利之下,文天祥
再度为元军所俘。
在陆秀夫这一边,则虽然一度扶立幼小的皇帝,惟他后来却因病而死,所以只有再立其弟
卫王赵幕为皇帝,而这也正是宋最后的一位皇帝。
这个人在海岸乘上船一面辗转往南逃去,一面躲避元军的追击。当时应当是有着拥大船团
以逃向海上的想法才是,于是就想前去倚赖蒲寿庚——这个人的名字看来有点奇特,乃是
因为其祖先乃是阿拉伯人之故,同时他也是泉州这个港都的支配者。自唐至宋,泉州这个
港口已成了仅次于杭州的世界最大贸易港口,从阿拉伯、波斯、印度各地都有不少外国人
前来。当然,这个人也是伊斯兰教徒。总之,泉州这个港口是在他的支配之下,拥有着从
大船团到水军、陆军等的力量——所以陆秀夫才会想前来投靠他。然而蒲寿庚却看穿了宋
朝气数已尽。而且,不只是忽必烈,在蒙古帝国之中,不管是行政官,还是在商业等方面
,其实都是非常重用色目人的。在此所谓的色目人,指的就是各种西方的外国人,其中波
斯、阿拉伯等伊斯兰教徒就占了大半,因此蒲寿庚舍弃宋朝,其实是对他非常有利的。
是以,当陆秀夫和张世杰来到的时候,泉州的城门是紧闭的,不但不得其门而人,甚至还
把他们赶走。至于当时在泉州的城中,早已有数百名趁早脱逃而来的宋代皇族,蒲寿庚也
将他们赶尽杀绝,而后就降服于蒙古。在降服于蒙古之时,他的说法指张世杰这个家伙实
在非常自大,态度也十分恶劣,让人相当生气,因此才想要归顺于蒙古。不过,我认为这
应该是个借口,只是把它归罪到张世杰的头上罢了。至于宋的皇族,反正不是将之俘来交
给元军,就是把他们杀死,从这地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蒲寿庚这个人物的性格。
总之,在此时,蒙古军就取得了庞大的船团。
在此,元的大将张弘范——此人是从父亲那一代便出仕于蒙古的汉人,就领着军队追击陆
秀夫和张世杰。
结果,宋朝廷最后停泊船团的地点,就在崖山这个地方。这是个位于现今香港以西大约一
百公里左右的岛屿。宋在这儿聚集船团,同时,也让义勇军加入。在崖山这个小岛上,当
时共有包括宫女在内约有十万人聚集。
也因为这样,蒙古军并不能够完全无视于他们的存在。宋已经灭亡了,其残党也必须要加
以肃清才行。如果就这么放着不管的话那将会成为其精神上的支柱,而可能会造成各地反
蒙古的叛军起义也说不定。张世杰和陆秀夫也是这么想,当反蒙古军一齐蜂拥而至时,他
们就要成为其核心的武力,也因此他们必须保存实力,因而没有直接出面迎战。
在元军方面,则是要以全力来攻击崖山的。在西元一二七九年的正月,蒙古军大举从海上
攻向崖山。这时,负责指挥防御的张世杰将幼小皇帝的乘船置于中央,在周围集结巨大的
船只,然后再以锁连结成海上的要塞。虽然蒙古军意图攻进,然而却被阻于大船团之壁下
,完全无法靠近。即使利用箭矢攻击,也没有办法射人其中。
对于这种将巨大的船以锁连结的阵仗,一般来说就是要利用火攻,因此蒙古方面便将数百
艘小舟上积满薪柴、点上火,然后一齐放出。张世杰料准这一招,早就在最外侧船只的船
体外侧涂布了满满的泥,如此一来,火就不会蔓延。另外,当着火的小舟靠近时,他们也
准备了非常长的竿子,把小舟——推开。如此一来,乘着潮流的小舟在回头后就反过来往
元军的方向靠进,反让元军的数十只船着火,而赶紧弃船。
张世杰这个人出身北方,本来是习于陆战,据闻对于水战是完全不懂,然而此时他却打了
一场实实在在的胜仗。
这时的张弘范也只有自己率领大军将崖山包围。并曾一度派遣张世杰的族人前去劝降,然
而张世杰不为所动。他虽然知道如果自己投降的话,将可以得到荣华富贵,只是这事实在
是做不得,于是便令其退下。没多久,张弘范就以大舰队将宋军给重重包围,首先断绝了
宋军的水路。当宋军在水上的补给中断数日之后,兵士们逐渐衰弱之时,张弘范就发动了
总攻击。
这时,文天祥为张弘范所捕,在张弘范的旗舰之上看着宋灭亡。当时乃是二月天,海面为
浓厚的大雾所笼罩,在早就已经无法区分敌我方的状态之下两方开战了。结果,在宋军体
力较弱,而张弘范又乘着潮流攻击而来的情况下,末了,宋军终于被迫逼至角落。在当时
,占据船只的印记就是将那艘船的帆柱切断,在宋军的帆柱依次倒下之后,元军也步步进
逼。
张世杰看到大势已去,就想用少数的船来突破元军的包围网向外逃出。陆秀夫也是这么想
的,只可惜海上要塞乃是位于最内部的地方,因此就算想要逃也会被前方的船所阻。当时
周围的船沉的沉、烧的烧,而元军又已迫近,无能为力的陆秀夫惟有背着幼小的皇帝跳海
。见到这一幕的残兵败将、以及官吏、宦官、宫女等,也就跟着纷纷投海自尽了。
这样的结果,造成了海上十万余的尸体漂浮,真的是很凄惨的情况。这件事发生在日本坛
之浦之战约略百年之后,造成了坛之浦之战五十倍左右的牺牲,光是想象起来,都能够深
觉这是中国史上最悲痛的光景。
在此时,张世杰好不容易突破了包围逃出,却还没有放弃,一面搜寻着宋皇族的生还者,
还准备要东山再起。元这边也发现了这件事,并且了解到张世杰这个人绝对不是一个会投
降,或是会放弃的人,因此也努力地搜查他的下落,但是一直都找不着。
在这之间,张世杰遇到了暴风,船只即将沉没,就在兵士们认为岌岌可危,准备要弃船逃
往陆地上之际,张世杰命所有的兵士离开,自己一个人则留在船上,大叫道:如果上天真
的要亡宋的话,那就让这艘船翻覆吧!结果,在巨大的风暴吹袭过后,船还是翻覆了,而
张世杰应当也死于其中。
从《十八史略》中的文章来看,“舟覆世杰遂溺宋灭”的短短八个字,可说是充满了悲愁
的思绪,中国文字的表现力确实是令人吃惊。而在《宋史》中,则是以“世杰死宋遂灭”
来形容。由于张世杰的死,宋就因此而灭亡。在遂灭这两个字之中有着很深的感情。
《宋史》基本上乃是在元时代中所编撰的东西,而且是元朝皇帝所承认的历史书。在这本
历史书中,写着因为张世杰的死而使得宋灭亡。在名义上,宋是于西元一二七六年时出降
时被灭的,而七九年于崖山灭亡的说法,则是当时人的想法。
就这样,张弘范对文天样说,正如你所见,宋已经灭亡了,你也乖乖地放弃,出仕元朝如
何?文天祥当然是加以拒绝。于是张弘范也只有将文天祥带回今日的北京,去与忽必烈会
面。
当张弘范从崖山退兵时,还曾在海边的大石头上写下夸耀自己功绩的文字。
十二个文字一共分为三行,写的是:
镇军大将
军张弘范
于此灭宋
连张弘范自己也认为是他在这里将宋给灭亡的。因此,一二七六年当时宋帝降服一事,虽
说是宋在名义上于此灭亡,但不管是当时的人,或是后世的人看来,都认为宋乃是在一二
七九年于崖山灭亡的,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认识。
宋灭亡一事对中国人来说乃是一场悲剧,像是身为宋最后一位皇帝的卫王赵禺就是一位年
仅五、六岁的少年,由于这少年的周遭全都没有同年纪的玩伴,所以他的朋友就只有一只
鸟,无论何时总要在一起。而当少年皇帝为陆秀夫所背、跃入海中时,见了此一情景的那
只鸟,据说还带着笼子一起跌跌飞飞地追在后头号泣,留下了凄美的传说。



所有跟帖: 

卫王赵禺就是一位年仅五、六岁的少年,他的朋友就只有一只鸟 -谢无莫- 给 谢无莫 发送悄悄话 (368 bytes) () 05/02/2006 postreply 13:36: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