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九九运动成败未知 历史定位已决 (图)

来源: crn2005 2006-09-09 22:53:0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24 bytes)

  中评社香港9月10日电/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做为‘国家’领导人,你时时刻刻要想到的是:对你的‘国家’、对你的人民做什么最有利。”百万人反贪腐静坐运动昨日展开,总指挥施明德宣示陈水扁不下台,运动不终止的同时,开宗明义再一次呼吁陈水扁,“聆听人民的声音。”   无庸置疑,九九运动有可能成为台湾六十年民主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可能改变台湾现阶段僵滞沈闷的政局,更可能改写台湾的民主运动历史。特别是在政党轮替后,蓝绿对抗六年以来,任何政治运动无可避免地壁垒分明,这次运动进场者不带任何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旗帜,包括党旗、乃至‘国旗’,其用意无非是在告诉执政者,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对是非价值的选择和坚持,不是任何统独、蓝绿可以切割的,没有任何意识形态可以做为贪腐者的防护盾。   社论说,运动成败是否如此轻易定夺,当然未必如施明德所言,“一坐下来,胜负已定”。不要忘记,从二○○四年的三二○到三二七,凯达格兰大道集结的群众,远比九九首日更多,却未改变任何既成事实。但,这两次群众集结却有很大差别,三二七被定义为泛蓝群众不接受选举结果,九九运动与选举结果无干,集结的不是蓝军动员而来的支持群众,而是自动自发的倒扁群众。   南下官田老家的陈水扁,乃至绿营院党高层,对这场运动始终定位为夺权之争,甚至在高检查黑中心说明“国务机要费”案若干侦办进度、陈水扁承认确实借用他人发票核销之后,还以“怎么可以因为爆料就要求‘总统’下台”搪塞。很抱歉,事态的发展,已经远远不是“爆料”可以回避。   社论指出,陈水扁必须面对的是自己的良心,想想:为什么二○○○年,不论是否曾经投票支持过他,“举国”上下还是真心欢迎政党轮替,迎接陈水扁;即使二○○四有二颗子弹的阴影,他的就职还是接受祝福的。而如今,人民再次集结凯道,大声呼喊的只有四个字:“阿扁下台!”   做为台湾第一个本土政党,民进党同样面对自己的良心,想想:为什么曾经承载台湾人民厚爱与期待的政党,如今却跟着陈水扁的民意声望,支持度一路下跌?当民进党切割九九反贪腐的凯道民众时,可曾暗自警觉到自己也切割掉曾经是最支持民进党的民意?   九九运动开始的第一刻,即使遭到莫大压力,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还是坚持不介入运动,但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运动退场”,因为国亲蓝营五月推动罢免案失利,马英九提出由绿营在立法院提出二次罢免案,让倒扁民气从街头回归议会,这个意见被绿营讥为“吃豆腐”,又被民进党主席游锡堃指为“夺权”。但是,马英九依旧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呼吁:民进党人站出来,为什么?因为他不忍看到民进党就这样垮掉,民主政治需要政党相互竞争、监督;因为他不忍心看到台湾继续空转一年半;因为他不忍心看到静坐群众坐到无奈而“逸出法律”。   “不忍心”其实应该是执政者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施明德所说,“‘国家’领导人要时时刻刻想到做什么对‘国家’人民最有利。”很遗憾,从群众运动起家的民进党,面对九九呼唤的反应,府院党俱然,都是“严惩暴力”、“不容脱序”。他们忘了:当年民进党和支持者也曾为理想走上街头。   社论说,“夺权”之想,施明德没有,因为他已把九九做为人生最后战役;马英九则不必,因为他大可轻轻松松等二○○八大选,而且,根据马英九的建议,罢免陈水扁成功,继位者也不会是他。   权力,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做为“国家”领导人,如果不能把人民摆在最前面,思考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权力,这样的领导者是不及格的;而如果“国家”领导人连对人民最起码的“不忍心”都没有,人民也只能走上街头呼喊:“下台”!   社论最后说,运动究竟会如何延续?如何收场?群众坐下来了,却依旧没有答案,凯道群众、社会气氛、和掌权者的进退势将相互影响激荡。掌权者或许相信,只要自己不下台,他就成功了。但历史不会这样记录,历史将会一笔笔写下掌权者面对人民声音时,谦卑或傲慢的嘴脸。这就是施明德的信心:运动在历史纪录中绝不会失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