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台湾当前弊案风暴下的时局观察

来源: hpu1234 2006-06-25 23:14:5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43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hpu1234 ] 在 2006-06-27 06:15:4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香港《经济导报》第25期(6月26日出版)/岛内连番爆出的弊案以及泛蓝提出的“罢免”行动,使民进党由开始的“与扁切割”演变为“保扁行动”,民进党因此也失去了长期维持它成长发展的“清廉”与“民主”这两个重要支柱。善于操纵民粹的民进党,将反腐败的“罢免”案操作成“蓝绿政争”的“本土政权保卫战”,再掀恶战。但不论时局如何演变,陈水扁政治人格破产,操纵统独议题的能力受到遏制是可以确定的,因此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危机的可能性下降,两岸关系或许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岛内弊案风暴仍在持续发展,泛蓝阵营反贪行动进入“罢免”的法律程序阶段,但岛内时局也由此出现新的变化,“罢免”与“反罢免”成为政坛新的斗争焦点。在激烈的政治斗争面前,泛绿阵营又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弊案本身及其对真相的追求。

与扁切割变“保扁”行动

前段时间,在弊案风暴持续向“第一家庭”燃烧之时,确实一度曾让陈水扁陷于被动,也引起民进党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以及对陈水扁的不满情绪,出现部份政治人物与扁的切割行动。然而,岛内政局瞬息万变,在陈水扁的幕后操作下,在美国的幕后背书下,在民进党上层政治人物对权力布局的重新审视下,很快得到新的整合,特别是在面对国亲两党在“罢免”案问题上达成共识情况下,民进党与泛绿阵营重新团结在一起。同时,善于操作政治斗争的民进党对策略进行了调整,将“罢免”案定位为一场蓝绿政治斗争,于是岛内政局从原先的以反腐为核心的社会焦点逐步转向蓝绿对抗与政治斗争,进一弱化了反腐的声势,从而减轻了陈水扁的压力,让陈水扁与民进党加大了反扑的力度,岛内政局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政治斗争与揭弊并存的时期。

不论这场反腐风暴与“罢免”案的结局如何,整个反腐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政治影响深远,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这次弊案风暴突显的最大价值就是重创了民进党的“清廉”与“民主”价值。民进党一路走来,高举“民主”大旗,标榜“清廉”形象,将国民党作为专制与黑金的代表,从而掌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掌握了话语权,处于政治斗争的主动地位,也赢得人民的掌声,终于夺取政权。然而,执政仅六年,民进党迅速变为一个执政无能、贪污腐败的绿色统治集团。尤其是第一家庭以及扁身边政治人物的官商勾结与贪污弊案接连爆发,其影响所至,不是让陈水扁陷于弊案漩涡,不是让民进党人灰头土脸,不是给了泛蓝阵营推动罢免陈水扁的机会,而是重创了民进党与陈水扁长期标榜的、打败国民党的“清廉”形象与“民主”价值,民进党与陈水扁再也无法高举“清廉”大旗炮打国民党,民进党的民主假像被揭穿,民进党因此失去了维持它成长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柱“清廉”与“民主”。民进党要重新打回这两个价值可能要作出艰苦的长期努力。

“民粹”手段依然有效?

从弊案爆发以来民进党的所作所为观察,民进党是一个已经失去社会正义与灵魂的政党,是一个缺乏反省的政党,依然是一个操纵民粹的政党。

一个执政党,一个“总统府”,一个扁亲家,如此贪赃枉法,犯下数十年官商勾结、贪污、行贿受贿的大案要案,尽管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但民进党却没有任何的反省能力,没有真正的自我检讨行动。党内头脑清醒,有一点正义感的政治人物少之又少;敢讲真话,敢面对真理者,寥寥无几,整体上是一个充满狡辩、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善于煽动民粹的政治集团。

如果说前段时间,民进党内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还能对扁的作为提出一些批评,但短短数日之内,民进党内这些人迅速变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保皇派”,变为一个对腐败政权的维护者,变为涉案累累的第一家庭的保护者,成为是一个无视社会正义的反动政治集团。且看,民进党将泛蓝阵营的反腐败与罢免行动定位为“政治斗争”;不问是非,不问第一家庭为何有如此多的弊案,而是在问谁是“深喉”、而是在恶毒攻击“揭弊英雄”邱毅;甚至不惜气急败坏,大骂媒体主持人,要关掉“批扁揭弊”的电视台。这就是充满民粹与缺乏反省的民进党。

社会政治结构未显变

观察这次弊案风暴以及后续发展影响的一个重要角度是,这场弊案风暴是否会唤醒台湾民众的自觉意识,能否打破目前台湾社会牢固的蓝绿社会与政治结构?

从目前形势观察,弊案风暴虽然越刮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支持罢免陈水扁的民调持续走高,主流媒体对“第一家庭”弊案的批评持续升温,但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似乎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弊案并没有唤醒台湾人民对台湾民主的真正反省,中间选民并没有站出来走到反对弊案的第一线。至今除了国亲阵营组织的、有限的反贪污与要求罢免陈水扁的抗议活动外,整个社会显得相当平静,没有大规模的、持续性的群众游行抗议活动,更没有代表时代潮流的青年学生的抗议声音。正是缺乏这样的压力,缺乏中间力量与青年学生的抗议活动,才让民进党将罢免案定为“政治斗争”,才让陈水扁开始大肆反扑。从某种意义上讲,台湾民众的过于冷静与冷漠,是在纵容绿色腐败政权。

现在,还难以断定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发生变化,但可以肯定地讲,在民进党民粹策略下,台湾社会蓝绿对抗结构与社会基本矛盾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蓝绿对抗与分裂仍是台湾社会的主要特徵,也预示着台湾社会蓝绿对抗与政治斗争将会长期持续下去。

泛蓝阵营揭弊是反对党的天职,有社会的正义性与法律的正当性,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让人民对绿色政权有了新的认识。不过,泛蓝阵营不能只揭弊,一直停留在“破”的阶段,还必须有“立”的准备,提出新的改革口号,在制度上提出一套新的改革设计与建议,否则很容易被民进党污蔑为“政治斗争”,很难再激起民众的反腐热情,也难以赢得广大人民对泛蓝阵营的社会期待,这场反腐斗争就会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与政治效果。泛蓝阵营在反腐行动中,需要新的思考与作为。

两岸关系发展的转机?

岛内政局的变化必然会折射到两岸关系上。弊案冲击的影响,不在于陈水扁是否下台,而是让一个看似不可侵犯、狂妄无比的陈水扁威风扫地,政治人格破产,权力受到制约,操纵统独议题的能力受到遏制。未来两年时间,陈水扁只能为平安度过“残年”寻找机会,已没有能力再搞他一心想推动的“法理台独”,即使想走极端行动,已无法有效推动。这是这场弊案风暴的意外收获。也就是说未来陈水扁以“公投制宪”方式搞“法理台独”的危险性降低,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危机的可能性下降,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过,民进党不会放弃对“台独”的追求,仍会在将大陆与台湾“一边一国”定位下,追求台湾的实质独立,不时会制造两岸的紧张气氛,“台独”与“反台独”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建构和谐与健康的两岸关系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