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韩国威胁论, 中日应当联手抵制“韩流”

来源: hpu1234 2006-03-11 00:39: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040 bytes)
去年恐怕娱乐界最流行的东西有二,其一曰“超级女声”,其结果是湖南台从早晨到晚上,全是这些人的身影。弄得全国人民无法耳根清净。另一种现象美其名曰“大长今”,其造成的结果,就是“韩流”垄断了整个中国娱乐的大的趋向。前者是中国内部的,反映了一种国民自身的“空虚性”和盲目的崇拜性,而后者,是这种盲目崇拜的升级,甚至要比前者还要可怕。

于是乎,铺天盖地的韩剧席卷了中国的主流电视台,在中国提出了“文化生产力”的前提下,韩流无疑是对中国本地的娱乐市场造成强有力的冲击。去年,成龙大哥发起了抵制“韩流”的运动,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但是,幸好还有成龙大哥这样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韩流”的危害。一个国家侵蚀另一个国家,从思想文化领域的侵蚀往往比政治经济层面的侵蚀还要可怕。

无独有偶,在亚洲的其他国家,诸如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也无一例外地对“韩流”感到头疼。在日本,当一步韩国电视剧与一部日本电视剧同时上映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所谓的“韩剧收视率居高临下”的局面。马来西亚,印尼这样的小的娱乐市场更是被韩国人瓜分地一无所有。韩剧的危害,已经到了亚洲各国必须警觉的层面了,这两天,我们的戴秉国部长正在东京出席第四次中日战略对话,中日两国尽管在政治领域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在文化抵制“韩流”的问题上,中日两国目的其实是一致的。

韩流罪状一: 已经构成文化层面的“倾销”

中国和日本是离韩国最近的两个国家,是韩剧的海外市场最大的两个消费国。中国拥有13亿人口,文化消费数额不可估量。日本是好莱坞电影市场的第二大消费国,日本控股的电影公司占到了好莱坞公司的40%。而“韩流”的侵入,已经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倾销。低廉的成本,宣扬着韩国的价值观,已经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市场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威胁。尽管现在中日两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估算这种“倾销”行为,但是在文化在国民经济的比重的逐渐加剧,中日两国应该就此事相互交换意见,同时应该立法,进行“反倾销”。

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走在了中日两国的前面,正是因为“韩流”让美国大片一定程度上在韩国市场甚至亚洲市场没有了一席之地,使得美国向韩国政府施加压力,敦促韩国国会立法通过了电影配额制度。韩国人的民族性是非常强的,此举也让韩国的电影人联合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行为,甚至喊出了反美口号。美国的举动,多少能让来势汹汹的“韩流”有所收敛。但是,如果中日两国不能通过相关法律进行文化的反倾销,那么未来“韩流”市场份额有可能在两国大到“失控”的程度,造成的也不仅仅是经济的损失而已!

韩流罪状二 歪曲的价值观

我的妹妹在青岛上学,她们的舍友崇拜韩国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在街上处处学韩国打扮,甚至都愿意结交韩国男友,以进韩国企业和去韩国工作为荣。“韩流”在她们心目中已经成为神一样的东西。如果你感对韩国“说不”,她们就会群起而攻之。韩国每年有21个情人节,她们记得比谁都清楚,但是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开始逐渐的淡化。甚至歪曲地认为韩国文化才是正统。这种观念即所谓的“哈韩”一族甚至要比前几年流行的“哈日”还要可怕。诸如端午节之类的节日,韩国人居然先于中国人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解释理由是“端午节在韩国已经形成了文化”。试问,源头为何?如此这般,我们是否也可把藏传佛教,回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呢?

无独有偶,韩国人的这种盗窃行为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某报采访一位6岁的小女孩,当被问及针灸,印刷之类的中国古文化遗产时,她居然大声纠正说“不对!针灸和印刷都是韩国人发明的。”在场的人皆吃了一惊。咎其原因,居然是“《大长今》里面这么说得。”这样的在文化领域的歪曲颠覆,假如不加以控制引导,必将对本民族产物形成危害,也会使我之国民“丧失抵抗”。

韩流罪状三 歌颂的是“鸳鸯蝴蝶”,并非“励志社会”

韩剧虽然也有所谓个人奋斗,但是其志乃国家之志,并非个人之志。纵观韩国的影视作品,无一例外地反映了韩民族是多么多么地“强大”,韩民族的“斗志无敌”这种狭隘的价值观。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和日本如此火爆,正是中日两国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致性的共鸣。而该片在韩国上映,居然成为被叫骂的作品,韩国人不买帐,原因就是他们根本无法看懂这样一部深刻的文化性如此之强的一部作品。中日两国其实都爱歌颂社会的底层,小人物。从去年央视的《任长霞》,《铁色高原》等等之类的作品,到以前我们所倡导的“文化作品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无一例外地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主题。而这类作品也在日本随处可见。从《挚浪青春》,到电影《扳道员》,甚至《排球女将》,他们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成功,都说明了一个成功人士其实并不完美,他们坚强的品质也给中日两国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反观韩剧,并没有歌颂什么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更关心那些被树为典型的所谓“韩民族”的代表,甚至将他们表现 “完美”。理想化,从《大长今》,到《加油,金三顺》,甚至许多影视作品,我们甚至有一种类似琼瑶式的“鸳鸯蝴蝶派”风格。尽管外表华丽,内容其实空洞无味,没有什么主题,一部剧总是有个百八十集。重复地体现其民族性。因此,中日之间,在文化领域的共识,正是都要克服本国国民的那种“盲目跟风”,“无味的追求”。韩流迎合了那些寻求完美之人的口味,甚至让人觉得韩国的社会就是如此,是为天堂。而对中日两国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却往往加以指责。这就是空洞!

韩流罪状四 是韩国的东西,不是亚洲的东西

韩国的民族性是亚洲最“强”的国家,甚至到了一种极端。比如黄宇熙“干细胞论文”造假。当汉城某电视台揭露之时,居然被人群起而攻之。因为当时黄已经被国民视为“民族英雄”,被人神话,只要有人敢对神说不,就是卖国,是批判韩民族的精神。韩国人总是把荣誉放在了第一位,甚至有可能这份荣誉是名不副实。2002年世界杯上,韩国队依靠裁判先后做掉了意大利和西班牙,但是他们的报纸丝毫没有觉得这是裁判原因,反而认为裁判更偏向西意两国,是韩民族的精神战胜了一切力量。看看满场高喊“大韩民国”的口号,你就不难明白事实了。再往前的1988年,韩国更是靠裁判取得了不少荣誉,但是这些都被说成是民族精神的胜利。韩国人觉得中国人说“汉城”侮辱了他们的祖先,硬是要将汉语音译的“汉城”改名“首尔”,并以此威胁中国,这都体现了韩国人这种在亚洲推行他们民族价值观的体现。

这一点上,中日两国一定要重视。在他们的影视作品中,处处流露着对亚洲其他国家文化的不屑。韩剧《海神》曾经描写了一个韩国青年到了唐朝奋斗创业的故事,其结果,被韩国人描绘成了,安史之乱是韩国人平定的,韩国一个武馆随便派出几个保镖就可以封锁大运河。甚至韩国人可以左右唐明皇的皇权。在这个人到了日本,居然可以说服日本天皇迁都,派遣唐使与唐朝展开贸易,如此这般,成了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从韩国人开始的事实。而其《太极旗飘扬》,更是宣传了自己才是朝鲜国家统一的正统,甚至有丑化共产主义和人民解放军的趋势。

综上所述的四大罪状,我认为中日文化界的人士应该予以注意。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其实要比中韩两国更近一些。在现在“韩流”日盛的时代,中日都处在了被动挨打的位置。假如再不重视,那么未来中国,日本乃至东南亚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所谓“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呢?

所以,笔者今天郑重地抛出“所谓”的反韩流倾销的文化界的“韩国威胁论”!

所有跟帖: 

哈哈..., 在当前形式下写出这样的东西,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离粟- 给 离粟 发送悄悄话 (47 bytes) () 03/11/2006 postreply 03:31:23

想转移视线的障眼法! -wsljj- 给 wsljj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1/2006 postreply 07:37:3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