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新解:评说《资治通鉴》卷一(下)

来源: 唵啊吽 2006-02-05 16:56: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271 bytes)
内圣外王新解:评说《资治通鉴》卷一(下)


原文1: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评说1: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艰苦创业。流亡国外19年,公元前636年即位,到三家分晋之时,已经是二百多年基业了。
晋文公名重耳,据说,别人偷看他洗澡时,看到他的肋骨是连成一片的版骨,按理偷看的人眼睛不是x光,重耳肯定是皮下脂肪多一些,有点福相,看不到肋骨而已。从烽火戏诸侯的公元前770年,到晋文公即位的636年,中国已经经历了130多年的战乱,像重耳这样有福相的公子应该是凤毛麟角,版骨之说当属眼误。
周襄王的弟弟勾结国外势力(狄人)把周襄王打得落花流水,可见周室没落,早无天子之实。重耳听从谋士建议,抢在秦国之前把周襄王接回来,赢得尊王攘夷之名誉。由此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一代霸业。
“请隧”:要求死后墓坑有一墓道,这是天子葬礼。襄王不许。还好晋文公请隧不得,否则霸业难成。何也?没有了周天子尊严,挟什么以令诸侯呢?看看现在英国和日本,政府和国会不是都在维护徒有虚名的皇室吗?日本和英国政府的威信在于维持皇室的尊严。“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反倒是英国皇室不自重,闹出许多婚外恋、离婚等不符合皇室尊严的丑事。
“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为了社会稳定,酌情保留一些陈规旧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所有虚设礼仪,只要不阻碍社会进步,能保留就保留。礼多人不怪,至少,这些礼仪还是风俗文化旅游资源。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早已是独立国家了,但所以国家重典都少不了英国皇室的礼仪。有些法律,正因为虚设也要遵守,才凸显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这与买死千里马异曲同工。再有,再好的规矩也得练习才能落实到行动上。如防空演习,不练练真要防空时就乱套了。遵纪守法也一样,用一些虚法天天演练一下,在关键时刻才不会一不小心违反了法律。
所以中国要建设法制,就得恢复学校、机关唱国歌,升国旗等仪式。就像新兵操练,是为了养成士兵服从命令的习惯一样,一些仪式可以养成公民遵纪守法的习惯。政府部门早上办公前要升国旗奏国歌,路人要肃立一起唱国歌,等旗升毕才继续行走。这样才能养成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习惯。虚法无人遵守,实法也成虚设。晋文公请隧不得反而因祸得福,因为维持了周朝礼仪尊严才巩固了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

参考链接:
http://www.sxu.edu.cn/yjjg/my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58
http://learning.sohu.com/2004/02/10/88/article219018880.s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

原文2:
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评说2:
违背周礼则权威扫地,权威扫地则权力结构崩溃,权力结构崩溃则社会进入无政府状态,所以形成了诸侯征战的动乱局面。

原文3: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鐸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鐸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鐸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评说3:
晋文公架空周王,晋国六卿加空晋公室。晋公挟天子以令诸侯,晋国智大卿挟晋公以令诸大卿。法律形同虚设,一切都凭地方实力说话。前458年,六卿兼并为四家,以智家最强,专擅晋国国政。有点类似今天美国专擅国际政务一般。
西方至今的外交理论,完全是强权政治理论,叫做Realpolitik。直译为现实外交理论,类似于春秋时的霸道,基点完全放在力量均衡上。西方将其它各种外交理论,但都被斥之为空想,Realpolitik至今是西方外交理论的原则与实践。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除了霸道,中国还有王道。比较中国与美国国际利益争纷的外交行为,就不难看成中国外交更注重王道。霸道相信得实力者得天下;王道相信得民心者得天下。
按霸道,智家势力最强,为什么后一下被三家分掉呢?那就是智家王道失缺的缘故。王道者,内圣外王。
对内圣外王的流行解释,是君师合一,精神领袖与行政领袖合一,这样的解释只会堕入政教合一的歧途,因为这样的圣,属内心世界问题,无客观标准。如基督教圣人与伊斯兰教圣人,无法通约对比。本文内圣,解释为内政励精图治,以民为本,凝聚人心,自强不息;外王,解释为外交上以王道立国。内圣,是能够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国内政治。这样,内圣外王的王与王霸之争的王就归于同一概念。内圣才能外王,正如上乘武术功夫,无不以深厚的内功为后盾。有外功而无内功,终有筋疲力尽之时;有内功而无外功,虽击不倒对手,也不会被对手击倒。赵家就凭内圣这点内功,躲过一大劫难。司马光在这里将智家与赵家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智家立能力强的智瑶为后,注重的是霸道,是外功,内政上兼了并范、中行两家,实力大增,外交上伐齐讨郑,震赫诸侯。与其相反,赵家立贤善的无恤为后,注重的是内圣,是内功,最后终以王道反败为胜,扳倒了智家。得道多助,是得王道多助,不是得霸道多助。
换言之,中国以国内腐败的官商政治及动荡不安的社会来追求国际和平环境,最终可能是镜花水月。

参考链接:
http://garden.2118.com.cn/taiyuandao/suwu/2002/1215-09.htm

原文4: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鐸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评说4:
这是一段精彩的博弈论案例。智伯是蚕食政策,每次要一万户邑地,美其名曰巩固晋国霸主地位,实际上是假公济私,私饱中囊。明知智伯不怀好意,给则有失地之痛,不给则有丧家之忧,真是两难境地。最好的办法是攻守同盟,如果三家一起联合起来,则智家绝讨不到便宜。这一案例用在博弈论教学讲解“信息不对称”最合适。三家哪一家,相互都不知道各家应对策略,结果韩、魏两家各失一万户邑,赵家到了覆灭的边缘。博弈论认为,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韩、魏与智家联合攻赵,是逆向选择,选择不符合自身利益;智家得以专擅晋国国政而假公济私,是道德风险。
韩、魏两家的靖诿政策,有如二战初欧洲各国对待希特勒的态度,都想祸水它引。大国如何博弈下边还有续评。

原文5: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评说5:
“沈灶产蛙,民无叛意”。君贤政廉,凝聚民心,共御外患,此国家内圣之功也。赵家凝聚力强,危难当头,民无叛意。想当年若不是慈禧腐败,甲午海战、鸦片战争能那么容易失败吗?若无慈禧腐败,何来百年耻辱?现在网上有些争论,争论究竟抗日战争中是国民党贡献大还是共产党贡献大争论,这些争论斤斤计较于击毙日军人数的统计,没有争论到点子上。国民党部队对日寇打击的功绩不可磨灭,但真正能凝聚人心、唤起民众抵御日寇的,是廉洁的陕甘宁苏维埃政府,而不是腐败的重庆政府。为什么日本占领大陆中国始终无法建立有效政权?就是因为共产党发动群众,抵制日本统治。台湾被日本殖民50年则是鲜明的反例。关于国共抗战功过的评价,仅以政府廉洁程度就知道抗日的核心力量在延安。仅以击毙日寇军队人数论功过,是舍本逐末。君不见近代名将林则徐、邓世昌等,在清朝腐败朝廷下终不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若不是国民政府腐败,一万日本关东军如何能够击败廿二万国民军占领东北三省?若无共产党陕甘宁政府而仅有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安能就此结束?

原文6: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脣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末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评说6:
当智家一家独大之时,各家要建立多级社会,不可没有信息交流,攻守同盟。如今建立多级世界,欧洲各国首先建立攻守同盟,建立欧盟,统一市场,创出一个与美国一般大的经济体;统一货币,摆脱美元滥用信用的冲击。阿拉伯国家就不行了,几十年来被美国今天打一个,明天打一个,很像智伯对付三家的手法。
智伯水淹赵家晋阳,韩、魏两家暗自吃惊。古时哪一城都不旁水而建?当此之时,赵家与韩、魏联络,一拍即合,三家当仁不让把智家分了。这与二战初期各国祸水它引,到后期殃及池鱼时,终于结成盟军何其相似。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列强开始都皆做壁上观,还要利益均沾;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得不加入中国的抗日。
美国打南斯拉夫,俄国中国没有同进同退,致使北约东扩,中国领馆被炸、飞机海南被撞,银河号被搜。其后中俄学习欧盟经验,建立热线,建立上合,在中亚进退有度、有理、有节、有尊严。中国应该和韩国也建立高层热线,协调外交策略,保护东亚安全环境。

原文7: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评说7:
智家亡,不是亡于势力不够,而是亡于人心背叛,亡于立国以霸道为原则,而不是以内圣外王为原则。多行不义必自毖。无内圣之国政,则无外王之能力。从制度经济学角度,一个没有内圣制度的国家,国民精力都浪费在寻租等无益生产也无益生活的人事争纷中,怎能有外王之能力?

原文8: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献子生籍,是为烈侯。魏斯者,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评说8:
豫让宁愿以毁容求行刺机会,不愿以欺骗来求行刺机会。你可以认为豫让以身殉一庸君是愚蠢,但你不能不景仰豫让高尚的人格。正如我们可以不信上帝,但我们不能不佩服一些虔诚教徒的助人为乐的精神。社会价值观有多样性,我们不能评判各种价值之优劣,但为人处事,一定要言行一致并按自身价值观坚持原则,在能显出高尚的人格。襄子以仁为先,成为一位高尚的政治家;豫让以义为先,成为一位高尚的义士。
真,就是言行一致,坚持自身的道德原则。如今社会,有一种道德人人天天挂在嘴边,却从来不落实到行动上;还有一种价值,人人天天都做,但从来不说出来,美其名曰“潜规则”。然后还有争论那种价值是“真”。搞形式,走过程,如此求真,愧对古人。求真,不是求一个真实的信仰,而是求一个信仰与言行一致的真实的人格。
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即同样是好的价值取向,在特定场合也会有冲突。因此,社会各种价值观,很难有绝对的优劣。容忍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尊重个人的信仰,是社会自由发展,思想解放的前提,是造就具有高尚人格的国民所需要的社会环境。
豫让与襄子不共戴天,但都尊重自己的敌人。不像现代人,现代人污辱对方人格,亵渎对方神圣,妖化对方信仰。放眼世界冷战热战,生灵涂炭,无不由于以自身信仰凌驾其它信仰之上。信仰民主自由的可以妖化和侵略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信仰伊斯兰教可以攻击其它信仰的国家,这些都是极端主义,都是恐怖主义的温床。以为只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才是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那是偏见,凡是把以自身信仰凌驾其它信仰、并以暴力强制手段推行自身信仰的国家和族群,都是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以人权民主信仰制造战乱的国家同样也是恐怖主义。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容忍世界多元信仰,是王道原则,是世界和平未来的希望。

原文9: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评说9:
魏国以王道崛起,外交上第一讲公正,第二讲信誉。魏文公公平对待韩、赵,不受利欲诱惑,不受怂恿而行恶,保持公正;期猎风雨无阻,讲究信誉。该公正的事,不能因人费事。中国近期外交,有魏文候风范。不以民主国,专制国,盟国、敌国划线,而是就事论事,力主事事公正。不能因为一国制度意识形态不同而在经济贸易上压制或歧视,这是中国王道于美国霸道的不同。霸道戴上道德的桂冠,就成为极端思想和了恐怖主义。

原文10: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评说10:
翟璜拍马屁拍得如此道德,与当今官场厚黑学大相径庭。奉承上级领导,要学翟璜的本领。即帮助上级广开言路,防止上级走上斜路,又为同事解除危难,而且自身不落俗、不下流,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翟璜官场艺术,令人叫绝。
文候外交行王道,内政行圣道。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从谏如流。无怪乎三晋皆入战国七雄。中国今天外交有文候风范,内政却无文候之度量,恐大国崛起会功亏一篑。

原文11: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评说:
民工和农民可以对政府官员不礼貌,政府官员不可对民工和农民不礼貌。政府官员对民工农民不礼貌,就会失其政;总理主席对民工农民不礼貌,就会失其国!今天讲稳定社会,不应以闭塞言论来稳定,而应该用以尊重农民和民工的基本生存权利来稳定社会。

原文12: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评说12:
李克为人,君臣有位,提供国事咨询业务,只提供理论判据,不越俎代庖做决断。选相是君主的权力,李克点到为止,不越权限。李克推销技巧娴熟,想要顾客买的,一定得顾客自己说出来,不把话塞到顾客口里,否则只能得到逆反心理反应,图得一时口快,把事说砸了,所谓过犹不及。为官处事,在于尽心竭力而不逾矩。如今社会,好像不腐败就不能为官了,完全没有理解为官艺术。李克为官,机智而不失厚道,与豫让谏君,相映成趣。

原文13: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鄴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评说13:
推荐五个将相良才,不如推举三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功劳大。没有智囊团绘制蓝图,再能的将相也无法立国。

原文14: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评说14:
诚如前边评说8所言,个人价值取向不同。以善恶来观察,杀妻求将与吮卒病疽,其后似有矛盾;但以吴起追求打仗而言,则前后是一致的。杀妻求将是为了打仗,吮卒病疽也是为了打仗。鲁候以自己价值观度人,失了人才,魏候宽容大度,得了人才。容忍不同信仰价值,是人尽其材的条件之一。吴起是无可置疑的将才,而且还是为自己的战争追求伤害了许多性命的有争议人物。但他毕竟还是执着自身追求的人。魏候知人善任,与宽容大度是分不开的。若鲁国容忍多元价值,或许吴起不至于有太大压力以至于杀妻。所以吴起终不能为鲁国所用。知人善任,要发挥他的价值,使他得以个人自我实现,这叫作激励。但也要限制不让他的自我实现阻碍他人的价值自我实现,这叫作制约。知人善任在于设计激励与制约。
市场经济本质是多元价值合理组合。如按计划经济,张三李四各分得10个桃子和十个苹果。张三李四可以按自身喜好做桃子苹果的贸易。并不能说喜欢桃子的人毕喜欢苹果的人优越。容忍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是贸易产生更高经济效用的基础之一:即桃子苹果没有增加,但贸易增加了桃子苹果的效用价值。不过道德的市场竞争,要满足帕勒托最优:即最求自身利益不应以牺牲他人利益为前提。同理,追求自身价值也不应以牺牲他人价值为前提。吴起为追求自己的专业生涯而牺牲妻子的生存权利,是极端主义行为,超出了道德底线。和谐社会,在于多元价值并存,要有信仰自由,但要限制任何人为自身信仰消灭以暴力和强制手段压制乃至消灭其它信仰。当今世界,凡是为一种信仰而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消灭其它信仰的都是极端主义,是世界战争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不应该武力压制伊斯兰教,反之亦然。民主信仰也不应该用战争和经济制裁消灭共产主义信仰,反之亦然。
将军为士卒吮疽,何其高尚。然其母反对,何也?吴起价值观并不是救死扶伤,而是为了将士同心打胜仗。吴起的打仗专业生涯价值是与农妇的家庭价值相冲突的。当苏联实现民主之时,西方冷战胜利了,很多民主人士以为是民主的胜利,为之欢呼。民主自然是好,正如吴起为士卒吮疽是善举一般。但西方在苏联推行民主的目的,是削弱俄国势力,其后各联邦共和国独立,北约东扩,颜色革命等等都证明,西方并不想要一个民主社会的强盛苏联,而是要一个孤立软弱的俄国。这些民主人士以单一价值观解释多元价值世界,致使其见地还不如2500年前的一个农妇。农妇都知道吴起的价值与自家价值相悖,而一些民主人士却对西方200年来争夺它们的在华利益这一事实视而不见,以为西方在中国推行民主是为中国老百姓好。看看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所作所为,就知道扩展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控制能力是其唯一目的,只要不服从美国,民主政府也被推翻;服从美国的,专制政府也得到支持。中国近代从戊戍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都在追求民主社会,而往往由于外国势力干涉而不得实施。可是西方不喜欢中国有可以强国的民主,而希望有可以分裂中国的民主。只有中国人自己推行和建立的民主才是对中国老百姓好的,西方选民选总统时不可能把中国人民的利益放进他们的选举考虑因素之中,它们甚至不会考虑本国其它州、其它省、其它阶层的利益,投票是为自己利益投票,这就是民主政治。如果攻打伊拉克对他们经济有好处,他们就会选举敢打仗的总统。依靠外国势力而不是依靠中国人民推进中国民主进程,用削弱中国国力的方法来推进民主而不是以推进民主来建立富强的中国,都是民主人士的误区。

原文15:
威烈王五年(甲申,公元前三九七年)日有食之。三月,盗杀韩相侠累。侠累与濮阳严仲子有恶。仲子闻轵人聂政之勇,以黄金百镒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政不受,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侠累。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识。其姊嫈闻而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遂死于政尸之旁。

评说15:
聂政是职业杀手。最职业的地方,在勇于承担所有后果。未行刺之前,先尽孝道,不以自身职业生涯剥夺老母天伦之乐,与吴起对照鲜明。行刺后毁容,为的是不累及姐姐。其姐姐以死彰显其弟的职业名誉。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是否实现自我。聂政以勇实现自我,其姊以烈实现自我。姊弟俩死的惊天地、泣鬼神。他俩的价值观我们未必苟同,但他俩视死如归的精神不能不令我们敬佩。世人皆认同的终极道德价值标准和善恶判断或许不存在,但世人皆敬佩的精神却存在,聂政姊弟刚烈的精神就是世人皆敬佩的精神之一。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人的生存应该主张唯物主义,为了生存得像个人应该主张唯心主义。没有精神,人与动物何异?

原文16:
威烈王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年)秦伐蜀,取南郑。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评说16:
这段文章从反面印证了非内圣不得外王。三苗氏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修政不仁二汤放之;商纣修政不德而武王杀之。落后就要挨打的论点不完全,如赵家有内圣功夫,遭智家打而不被打垮。所以辛中先生“腐败就要挨打”论点更为真实,此论有五千年历史反复印证。内俗外媚、内腐外辱,内不圣外不王。以史为鉴,可以治国。中国腐败若长此以往,亡国有日。
参考链接:
http://www.cnread.net/cnread1/zzzp/f/fangning/qqhy/022.htm

原文17: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引不已,国无类矣!”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评说17:
“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国事将日非矣!” 咋一看好像子思说的不是卫候,倒像是说今天中国的官场政治,说的是今天中国官场的潜规则。中国仁人志士还能安枕乎?

原文18:
威烈王六年(辛亥,公元前三七零年)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赵伐齐,至鄄。魏败赵师于怀。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评说18:
齐威王在外遵守国际法,在内微服私访,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公正,达到内圣外王。

原文19:
威烈王七年(壬子,公元前三六九年)日有食之。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太史公曰:魏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適子,其国可破也。”

评说19: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一分为二,有如韩懿侯分魏为二的策略,使欧洲得以安宁;同样是二战之后,日本被完整保留,是由于美苏在亚洲势力范围划分意见不合,有如韩懿侯与赵成侯对如何处置意见不合一般。美国包庇轴心国日本而敌视二战盟国中苏,使日本与魏惠王一样,身不死,国不裂,致使东亚有韩越两战,至今东亚不如欧洲稳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