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不能代替事实

来源: 南极风 2006-01-22 16:39:3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494 bytes)
读了芦笛的“李志绥回忆录的赏析与辨伪”一文感觉此文基本上是重复一些人及林克,徐涛,吴旭君的书指称李志绥撒谎,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与新闻媒体的过分强调和一些读者想象的不一样,李志绥在《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中,虽然没有把毛描绘成一个感情纯朴、道德崇高的人民领袖, 但是也没有把毛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专治暴君. 客观的说, 李志绥的回忆录只是使毛泽东走下了神坛, 但是他还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领袖的形象.而及林克,徐涛,吴旭君的书和指称李志绥撒谎一些人坚称毛就是一个感情纯朴、道德崇高的人民领袖, 李志绥的任合客观的描述都是撒谎.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往往不拿出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的原文,而是段章取意, 然后任意发挥,为了达到目的甚至歪曲原文,这反而引起了人们的疑问,到底是谁在撒谎.

如芦文:

[“李老对此事的回忆有两处错误,一个是无足轻重的记忆错误,如他记得的参加汇报的人多出了个胡绳。另一个错误就有作假之嫌。他说毛让他躲著旁听了汇报。据说,康生在汇报时说《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与会者无人敢驳。众所周知,“二月提纲”的精神,是把姚文元批《海瑞罢官》引起的大混战定性为“学术讨论”,它的标题就是《关於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康生这麽说,等於是彻底否定了该提纲。毛最后对彭说:“我不看了,you people work it out。”…… .

书中披露的庐山会议内幕与《庐山会议实录》就更是大相径庭。根据《庐山会议实录》,老毛决定发难,柯庆施那些职业马屁家的煽动功不可没。而整彭的中枢干将,是刘少奇和彭真,这两人甚至比老毛还起劲。这也毫不足奇。….

这就立刻出来个问题:李先说,他和林克并不住在毛的别墅中,连个电话都没有,有事李银桥得派人去叫他们。银桥让他们装电话,他们就是不装,因为他们既怕引起毛的怀疑,又不想与闻毛的绯闻。老毛传唤李老,要麽是想聊天,要麽是治病,开政治局常委会召他去干什麽?而且,一组成员竟然可以坐在那里听最高层的军机大事,是否太过于违反“组织原则”?….

更成问题的是这个重要会议的内容竟然无比苍白,全部记录只有毛的几段话,大意是他要把彭的信发给会议,如果党和军队要分裂,他就要另拉杆子。在此威胁下, “his colleagues' remarks were guarded。”常委们的反应,总共就只有这麽一句模糊的话来交代。 ….]

这二部分与李志绥回忆录的原文内容大相径庭, 还是应该把原文登出来, 看看李志绥到底是怎么写的.否定李志绥不能靠断章取义或歪曲原文来达到目的. 另外, 按照“组织原则”来说, 任命李志绥这样封建御医家庭出身的人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本身就是错的.党的“组织原则”是,所有重要的职位,特别是毛泽东的保健医生这样的重要职位应该由一位无产阶级家庭出身的人来担任. 李志绥的任命本身就是彻底破坏了党的“组织原则”,那么还谈什么党的“组织原则”呢?

李志绥还写了中共十大现场的一段情节! 没想到数年之后, 姚文员, 四人帮的要员, 文革时代的中共政治局委员, 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写了中共十大的这一段,与李志绥写的一么一样的文章. 中共十大的这一天, 毛泽东不仅讲了话, 其他领导人也讲了话, 而李志绥一个字也没有提. 这又如何解释呢? 难道李志绥写的在中共十大上这一段也是假的, 那么姚文员为什么在数年之后又重复了一遍? 实际上,李志绥的回忆录主要是对毛泽东的生理,心理及个人性格观察和描述并不是为毛泽东写一部无所不包的传记正史. 李志绥的回忆录一开始已说明他写的是他的个人回议录,不是毛泽东传,更不是中共党史或中国革命史.没有什么信史不信史的问题, 他没有必要像写党史一样把他所参与的会议从头到尾写出来, 甚至谁说了些什么, 仅写一些他认为重要的, 与主题相关的部分足以说明问题. 再有, 他在书中一再说明他感兴趣的是他的专业, 医学, 而非政治, 因此, 他也不可能记录会议的每一个细节, 这是完全说的通的.如果要想看为毛泽东写的一部无所不包的传记正史, 那恐怕就要看最近张戎新出的 “毛泽东传”了, 在李志绥的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中绝对找不到那些中央会议记录. 相信张戎新出的 “毛泽东传”绝不会让人失望了, 其中有大量的中央会议记录和其他的记录,包括前苏联及其卫星国的, 还有西方国家的.

林克,徐涛,吴旭君的书是专为反李志绥而写的. 其中有大量的自相矛盾和占不住脚的地方, 很多内容都不可信, 已被后来出版的有关毛泽东的书籍给否定了.如,蓬先知的 “毛泽东传”,其中就有与李志绥写的一么一样的地方. 最为滑稽的是, 林克,徐涛,吴旭君甚至在一个形容词 “大被同眠”上大作文章, 一定要抠字眼, 显得毫无水平. 如果一定要要抠字眼的话, 那么“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中还有一些掉字,漏字及错字,就都是可以作文章的地方了?


芦文: [第一、李说他给毛作了前列腺按摩,确定毛丧失了生育能力。徐、吴等人驳斥说前列腺液不是精液,不能用作检察生育能力的样本。第二、林克指出,中央的严格规定决定了李老不可能是无所不在的隐身人。第三、李说,林克曾奉田家英指示,为了避免党的分裂,将毛攻击陈云的重要批示扣压下来。林克说明了中央文件传送与保管的严格规定,指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

第一、如果毛没有丧失生育能力,那么他死后那些要求认他为生父的那些人就真是他的后代了? 第二、李志绥从来没有说过他是特工一样的无所不在的隐身人,而反复说他是医生,对政治没兴趣. 第三、林克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没有说明自己是怎样离开中南海的?是不是受了处分才离开的?

芦文: [就连赵先生对林克等人次要的反驳的反驳也显得苍白无力。据说徐涛出示了李老不是从1954年开始给毛作保健医的证据,上面还有李老自己的签名。对此,赵先生的回答是:不是毛的保健医,照样可以被请去给毛会诊。这样的反驳实在无法成立。如此说来,书中那许多给毛看过病的大夫,包括那位舒同找来的老中医,都可以自称是毛的保健医了。书中写得明明白白:就连赵先生对林克等人次要的反驳的反驳也显得苍白无力。据说徐涛出示了李老不是从1954年开始给毛作保健医的证据,上面还有李老自己的签名。对此,赵先生的回答是:不是毛的保健医,照样可以被请去给毛会诊。这样的反驳实在无法成立。如此说来,书中那许多给毛看过病的大夫,包括那位舒同找来的老中医,都可以自称是毛的保健医了。书中写得明明白白:汪东兴于1954年10月2日把李老召到他家去,通知李老中央决定由李接任毛的保健医。李老后来又提到,此前的保健医是徐涛,但他在肃反中被整,调去作江青的大夫。就连赵先生对林克等人次要的反驳的反驳也显得苍白无力。据说徐涛出示了李老不是从1954年开始给毛作保健医的证据,上面还有李老自己的签名。对此,赵先生的回答是:不是毛的保健医,照样可以被请去给毛会诊。这样的反驳实在无法成立。如此说来,书中那许多给毛看过病的大夫,包括那位舒同找来的老中医,都可以自称是毛的保健医了。书中写得明明白白:汪东兴于1954年10月2日把李老召到他家去,通知李老中央决定由李接任毛的保健医。李老后来又提到,此前的保健医是徐涛,但他在肃反中被整,调去作江青的大夫.

因此,看了赵先生的反驳,我倒宁愿相信徐的说法。本来,如果他要撒谎,何不把谎撒得更大些,乾脆彻底否认李老是毛的大夫?只把李的“工龄”减去两年又有什麽意思?类似地,徐和吴承认了李是第一次抢救毛的医疗组长,却否认他在第二次抢救中担任了第二次抢救中这个职务。如果他们要撒谎,何不连第一次也否认?同样,徐等人默认李是305医院的院长,却坚持说李没有当过中南海的诊所所长,此话似乎也是可信的。承认大的却否认小的,这似乎不是撒谎者的惯伎。]


汪东兴于1954年10月2日把李老召到他家去,通知李老中央决定由李接任毛的保健医。这是组织决定,并不等于马上上任.这样重大的决定,而李老的家庭出身又是封建御医,当然要经过的长时间考验才能正式上任.还有李老适合不适合给毛作保健医生,要经过一段与毛的接触后由毛来作最后决定.李银桥不是也说过试用了一年多后才正式上任卫士长一职. 徐和吴否认李是第二次抢救中的毛的医疗组长,并坚持说李没有当过中南海的诊所所长,但是却没有说出是谁担任这两个职务, 那么这两个职务就一直空着没人担任了? 说不通!

林克,徐涛,吴旭君的书是专为反李志绥而写的称李志绥撒谎. 而林克,徐涛,吴旭君的书本身大量的自相矛盾和占不住脚的地方,并且被其它人的回忆录否定的地方使人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谁在撒谎? 看上去更像是林克,徐涛和吴旭君在撒谎!

至于说英文版和中文版有所不一至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按字直译, 恐怕不是英文就是中文会成为没人能看的懂的天书.至于对出版商出版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过程的那些毫无根据的猜测,让人听起来更像是一千零一夜的天方夜潭,越编越离奇,编造者本人都可以再出版一本奇书了.曹长青的推论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特别是对原稿的内容被删掉三分之一的推论, 是从合而来的?把原稿打散重写又是从那里来的? 原稿的可读性到底怎样,你没读过又如何作出的可读性不高的结论?这种编出来的故事能让人相信吗?

正是由于一些人及林克,徐涛,吴旭君的书撒了谎,所以人们要搞清楚事实到底如何,这就促使学者张戎深入探讨在毛泽东研究问题上的真与伪, 于是出版了研究毛泽东的新书“毛泽东传”. 不同的是, 李志绥的回忆录只是使毛泽东走下了神坛, 但是他还是一个人, 而且是中国农民革命领袖的形象, 基本上证明了中共十一界三中全会给毛泽东定的三七开的评价.张戎的“毛泽东传”却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评价了毛泽东, 既毛泽东是一个与希特勒,斯大林一样的专治暴君, 李志绥的回忆录 都把毛泽东说的太好了, 她给毛泽东的评价是十零开, 毛泽东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恶之根, 万恶之源.


· “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於说真话。”

不错, 张戎新出的 “毛泽东传”正是由于一些人及林克,徐涛,吴旭君的书撒了谎之后引出来的自然结果.




*《历史的真实》也钻了同一个死胡同

《历史的真实》也钻了同一个死胡同,试图在这些小事情上一一打倒李志绥,从而推翻他所有的关于毛泽东的回忆。我们只好也提起兴致,看看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在「提早两年」做毛的保健医生问题上,有李志绥亲笔写在毛泽东病历上的一段工作记录﹙原件照相制版﹚作为铁证--一九五七年六月三日今日由黄树则局长交代,今后主席保健工作由我负责。卞志强大夫已将工作及病历交代。李志绥任何人都不会反对,自李志绥亲笔写下这段工作记录的那天,即一九五七年六月三日起,他正式接管毛泽东的保健工作。但这并不能说明,在这之前,他就一定不是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更不能说明没给毛看过病。给毛泽东看过病的医生很多。

李志绥的回忆录也多次提到,他自己任保健医生期间,经常请别的医生为毛治病。保健医生的主要职责是保健,「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遇到疑难重症当然不免另请高明。自称从一九五三年秋至一九五七年五月任毛泽东保健医生的徐涛,一九五○年二十五岁才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其临床经验及医术水平可想而知。而李志绥拥有双学历,一九四五年获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的文凭﹙协和是「解放前」中国最好的两所医学院之一,有「南湘雅,北协和」之誉﹚,还是医学博士﹙见李氏回忆录封面折页「作者简介」﹚。相较之下,年长六岁,学历较高,从医经验远比徐涛丰富的李志绥被请来给毛看病,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毛泽东身边用人,如果觉得他顺手称职,多会长期使用。如汪东兴、田家英、李银桥、李志绥、张玉凤,......都是例证。按徐涛所说,他当保健医生还不满四年,然后又回到原工作单位北京医院,可想毛泽东对他并不十分满意和感觉合适。再看,即使按徐涛的说法,在徐卸职﹙五月﹚到李志绥正式接手﹙六月三日﹚,短短的﹙不到﹖﹚一个月之间,还有一位卞志强大夫。按李志绥及其它一些回忆录中的说法,做过或试做过毛保健医生的,在建政前有傅连暲和陈兵辉,建政后至少还有王鹤滨和周泽昭。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去苏联访问,还带上一位曾在青岛给毛治过病的刘惠民。试过这么多医生,这样频繁地换来换去,显示毛泽东保健医生的选择和正式任命,经过了反复挑选、试用和考量,才最后作出决定,由保健局局长黄树则当面交代,「今后由我负责」。而李志绥一旦接手,一直到毛泽东去世都没再换过人,更说明当时作出这个决定是非常慎重的。李志绥完全可能有一段相当长的试用期和实习期,--不是「实习」当医生,而是「实习」当保健医生,包括与保健对象互相接触、谈话、熟悉了解和适应。

*先干着试试看

李志绥的父亲做过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他本人参加过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又是刚解放时从海外归国的,在担任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才能取得信任。参加复兴社的事,毛泽东也知道,还在与李志绥的第一次见面时就主动提出来﹕

「你加入复兴社时,只有十六、七岁吧,那还是孩子嘛,懂什么﹖你已经向领导上讲清楚了,这没有什么问题了。唐太宗手下有一个大将,叫尉迟敬尉德。迟敬德归顺的时候,唐太宗手下的人都说他不可靠,可是唐太宗让尉迟敬德和他睡在一个帐篷里,后来尉迟敬德建立了不少功劳。当然我并不是说,我是唐太宗,你是尉迟敬德。这只说明,互相之间要以诚相待,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短时间还不行,要长时间的考验才算数。」显然,李的历史问题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毛泽东才觉得满意和放心,一用用到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怎么个考验法﹖按毛泽东的老法子,在相互的接触中,在医疗的实践中,是最好考验的时候。《历史的真实》中林克承认,「一九五六年他曾被临时找去为毛泽东看过病」﹙八页﹚。徐涛和吴旭君的回忆也说,「一九五六年......周泽昭﹙当时北京医院院长,并负责毛泽东的保健工作」在一组主持专家会诊时,根据毛泽东病历的记载,毛的健康情况是由卫士长李银桥和护士长吴旭君介绍的。李志绥临时被找来帮助做过记录,那时他和毛偶尔有过接触。」﹙一二四页﹚这说明,一、毛泽东的保健工作并不是由一名保健医生包干的,徐涛之外,还有周泽昭「主持专家会诊」,李志绥至少在场作过记录,参予了专家会诊并带有试用和实习的性质。二、在这之前李志绥的确接触过毛,给毛看过病,并不是对毛泽东及身边的事「一无所知」。

这种「先干着试试」,干得好再继续﹙正式﹚干下去的事不是没有先例。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九日,李银桥从周恩来身边调去给毛泽东当卫士,李表示「不想去」,汪东兴皱着眉头说﹕「今天你先去,最后怎么办,等我们研究以后再决定。」毛泽东知道了,跟李银桥达成协议,先干半年,「算是借用」。半年一到,又达成协议续了半年,「再借用」。一年之后还要「借」,李银桥自己不愿意走了。这一干就是十五年。﹙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李志绥原就是中南海门诊部医生,为毛泽东看病,可以说是「借用」,也可以说是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后来发现他干得好,--我想至少比徐涛干得要好,不然不会让徐涛这样的「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哪儿来哪儿去,--于是下达正式任命,再一干二十年。从他本人而言,即使是出于虚荣心,把为毛工作的这一段「实习时间」,一并列入他漫长的保健医生工作期计算年限,又有什么可以厚非的呢﹖在对毛泽东,特别是晚年毛泽东的了解上,难道做过不到四年初期保健医生的徐涛,反而比李志绥更能接近「历史的真实」吗﹖

李志绥做没做过门诊部主任,当没当选过机关模范,这已经是太不重要的事了。用批评者的话说,李志绥「在这些事情上都要造谣」。可见「这些事情」对于回忆毛泽东无关痛痒,因此他也就犯不着要去撒谎。一个做过毛泽东二十年保健医生的人,做过解放军三○五医院院长﹙军级﹚的人,还会在乎「门诊部主任」和「机关模范」的头衔吗﹖除非这人事事要强,太好出风头表现自己,一点小机会都不放过。但李志绥不大可能,他长期伴君,如果要强好表现,早就被「炒了鱿鱼」。毛泽东是深恨手下的人尤其身边的人不知天高地厚的,这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他问刚调来的卫士李银桥,为什么是「银桥」不是「金桥」﹖李银桥回答﹕「金子太贵了,我叫不起。」「噢,你很有自知之明么﹗」毛泽东于是很高兴,喜欢了他。一留再留,让他一干十五年。﹙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李志绥是不是抢救小组组长

作为一名医生,李志绥受过很不错的现代西方医学的教育,也曾有过不小的志向,属意成为神经外科专家。但二十多年保健医生把他给误了。只给一个人看病,这人又是个不好伺候的主,主要是临床经验严重不足,使他成不了一位堪称优秀的医师﹙李志绥的医术,我们还将在下一章的开首有所讨论﹚。这本来也是中外一切专任「御医」的悲剧,无足为怪。在毛泽东病重期间,单凭李志绥一个人的力量必然不够,必然得邀请最好的专家会诊。但李志绥绝非不也是一位专家。至少,他在对毛泽东这位特殊病人的生理特点、体质状况、脾性好恶、病源病史的长期追踪和总体了解、把握上,无人能出其右。毛泽东对医生,尤其对自己不大熟悉的医生,一向存有疑窦与反感,李志绥跟随他那么多年,可说是最能获得他信任的医生,也是病人与专家们之间达成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最佳人选。再加上中南海禁苑首席医师兼解放军三○五医院院长的政治身份,即使医道不及临时请来的每一位各科专家,也足以使他的地位在抢救小组中独居其首,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正像没有任何文士、秀才,可以取代晚年毛泽东身边的张玉凤一样。

从这点看来,李志绥担任抢救小组的负责人,应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了。《历史的真实》否认李志绥是抢救组长,并说毛泽东临终前已不可能握住李的手问「还有救吗﹖」证据是一页抢救毛泽东医疗记录原件的照片。然而这页医疗记录的头签,却是李志绥任院长的「三○五医院医疗研究组」,恰好说明李的组长头衔不是自诩。按中共的组织原则,谁比院长更有资格担任组长﹖徐涛和吴旭君出书之前难道连自己的稿子都没有审阅过?其实徐涛和吴旭君的文中已承认,李志绥是第一次抢救小组组长﹙一六二页﹚﹔但第二次抢救小组没有人记得和听说过任命谁是组长,只知道李志绥负责医务行政方面的事务。毛泽东晚年成立过两次抢救小组,第一次是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前,历时一年多﹔第二次是一九七四年到毛泽东去世,共两年多。

就是说,李志绥确实担任过抢救小组组长,不是「谎称], 第二次即使没正式任命组长,也是医疗抢救小组的总负责人。比方邓小平,从来没有担任过最高领袖的职务,却是中共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逝世后,由李志绥代表医疗抢救小组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汇报﹔粉碎四人帮以后,由医疗组提供的「揭发材料」「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之一」」,作为中共中央正式文件下达全国,签名次序亦以李志绥为第一。一九五七年离开毛泽东的徐涛,和一九七四年离开毛泽东的吴旭君,对一九七四年以后第二次抢救小组的人事安排,跟我们任何一个普通读者一样,不是直接见证人,不能凭空说「是」,也不能凭空说「不」。


在病夫治国,尤其这病夫又是至高无上的独裁者的时候,就完全有可能发生一些听起来很玄乎的事情。比如吴旭君撰写的《毛泽东的五步高棋--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始末》一文,就把她自己说成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一位关键性人物。从一九七○年十月一日把斯诺夫妇请上天安门,向美国放所谓「试探气球」开始,毛泽东似乎每走了一步「高棋」,都要私下里跟她这个小小的保健护士湖吹海聊,让她明白连林彪、周恩来都不知底细的辉煌构想。到了走「第四步高棋」的当口,她更是代表毛直接向外交部传令,收回他临睡前「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成命,终于挽回战机,导致尼克松的来访。据她说,毛泽东第二天醒来后,咯咯地笑出了声地夸她﹕「你这个人呀,已经为中国办了件大事,可是你自己还不知道呢。」﹙《历史的真实》三一○页﹚

同样是在毛泽东身边,同样是在尼克松来访这件事上,吴旭君的叙述比李志绥的叙述,听起来似乎更带传奇色彩。

这也就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汪东兴曾一再向李志绥表白,总有一天要扳倒他的仇人江青。在李志绥面前,汪东兴是他的「老板」,共同侍奉毛泽东,共同受过江青的窝囊气,藉用一句样板戏的唱词是﹕「黄连苦胆味难分」。李是汪提名派往毛身边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应算是汪的死党。李绝不至于出卖汪,或走露风声。而且工作人员私下的这种泄忿之语从来就有,谁也不会当真,--连汪东兴自己恐怕都不会当真。因为即使手握禁军兵符,如出师无名,终不免一败。只有当党中央,--不管是那一派的党中央,下定了决心,发出指令,他才可能行动,「一举粉碎四人帮」。当然,他并没有把粉碎四人帮的决定,预先走露给李志绥。以前要扳倒江青,只是他的个人愿望和愤恨,而非党中央的决策。

据一位接近过林克的学者透露,林克曾私下承认,李志绥所言毛与众多女友淫乱一事「都是真的」。这大概可以作为林克其人其书的参考。但也仅仅是参考,因为林克谈论李志绥所言真伪是「私下」而不是公开发表,不足以为凭证。不过,观《历史的真实》全书,没有一处敢于正面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毛泽东究竟淫乱与否﹖其作者在这样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上,采取这样一种公然的回避态度,当然也就很自然地让我们看出了林克等人的胆怯。

一本回忆录,刻意回避的事实越多,其真实性打的折扣就越大。哪怕它讲述的故事无一出自编造,无一不精确无误。因为它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份事先经过作者刻意取舍和裁剪的材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到那么多关于毛泽东的回忆,不管是正面赞颂还是负面攻讦,总是很难指出它们的不实之处,却又总感觉其虚假、不可尽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玉凤回忆:“你办事,我放心”的真实由来

  1976年2月至5月,毛泽东仍抱病在他日常起居的书房里勉强会见几批外国客人。5月27日,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和夫人来访,成为毛泽东会见的最后一批外宾。6月,中共中央宣布毛泽东主席不再会见外国来访人士。

  华国锋是陪同毛泽东最后那几次会见外宾的唯一中央领导人。4月30日晚,毛泽东会见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后,华国锋留下向他汇报近期工作。当时在场的张玉凤回忆道:“华国锋对主席说,最近我处理了几件事,现在有几个省发生了一些问题,我已同政治局的同志研究,作了处理,签发了中央文件,形势正在好转。国际上也有些事。我经验不多,有事多同政治局的同志商量,看主席有什么意见。主席说:‘国际上的事,大局已定,问题不大。国内的事,要注意。’当时,主席说话已讲不清楚了,华国锋同志听不明白,我把上面的话重复一遍。随后,主席又讲了一句话,我听不清楚。主席要纸和笔,我扶着,他在纸上写道:‘慢慢来,不要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当时主席写这三句话是答复华国锋同志汇报的几个问题的意见。后来传说‘照过去方针办’是临终嘱咐,‘你办事,我放心’是指定接班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