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人:不同的角度

凡事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
就拿这网络沟通而言,快捷是不错,天南海北的、认识不认识的、俊的丑的高的矮的都能通过它自由沟通,但沟通的效果却未免大大打了折扣,由于其沟通的隐蔽性、间接性导致了会错意、表错情的“乌龙”事件层出不穷。
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应该能够认识到这些多面性,从而合理利用各个属性,不是么?
比如我向来面对女性说话总是磕磕巴巴言不及义的,更何况面对四美之一的沉鱼,但网络沟通的隐蔽性此时起到了作用,可以让我专心于理解美女的话而不是貌。:-)
老师也好,母亲也罢,尽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自然是职责所在,他们甚至完全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威在课堂和家庭里对那些总是指责和嘲笑别人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从而为孩子们建立起一个完美的象牙塔。
不过,孩子终归要长大,要走出课堂和家庭,那会儿他们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就远非一个老师或者母亲所能够控制的了。面对受伤的孩子和朋友,痛心疾首之下对社会进行呼吁,要求大家更宽容,要求社会更和谐,这也是非常合理的,甚至完全符合我们的国策: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至此,或许就是沉鱼女士想要表达的意思吧!如果不差,我可以说我是双手双脚地赞成。。。
下面要说的是另外的角度,是孩子的角度,或者说是弱者的角度。
还记得那个聪明的一休么?他小的时候走路摔倒了大哭,他的母亲却毫不理睬,自顾自往前走,小一休发现哭不顶用,于是自己爬起来接着走。当时我想:这个母亲心真狠。。。
羚羊母亲教导孩子说:要跑过最快的豹子;豹子母亲教导孩子说:要跑过最慢的羚羊。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是这样,不适应环境,就意味着死亡。
诚然,人不是动物,总是保留最强壮婴儿的斯巴达人早已绝迹,目前正常情况下弱者自然不会有死亡之虞,但当面临职位竞争、商业竞争、甚至是爱情竞争时,还是去诉求一个宽松环境,不期望得到失败和屈辱,这可能么?弱者应该得到同情,但永远得不到尊敬。
“求菩萨不如求自己”,“自助即天助”。。。在尽量给自己的孩子以舒适环境的同时,或许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告诉他如何面对困境。否则,狼来了,光哭是没用的。
具体到上课来说,高明的老师自然能做到保护后进和鼓励发言,但万一碰到一个不好的老师,在指责老师的同时,你是否还应该教育你的孩子要有更坚强的神经,更健全的心态呢?联想到现在法坛置顶的关于北京高校自杀者众多的帖子,溺爱才是害人的结论不也是自杀原因之一么?
就事论事,信马由缰,言语不妥之处,万请见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