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中的中美关系 (图)

来源: crn2005 2006-04-21 07:54:4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173 bytes)

  中评社讯╱题:蜕变中的中美关系──透视“终统”后果及对胡锦涛访美的期待 作者:熊玠(美国),纽约大学终身教授   自二OO五年九月布什总统与胡锦涛主席在纽约趁参加联合国大会之便单独密谈后,中美关系之间发生了两项不太为人注意的重要改变。第一,台湾问题,已由以往中方坚持是中国内政、美国不应插手的范畴,变成中美之间的共同课题(亦即美国如不愿被台湾拖下水与中国大陆打一仗的话,就应当有约束台湾不走台独邪路的责任)。第二,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从以往的“中国威胁论”正式转移至认为中国可以在国际事务上扮演一个“负起责任”的角色。知道了这两点,我们对蜕变中的中美关系,才会有适当的瞭解。     从『终统』闹剧看美中关系与美对台政策之未来     由于有以上的布胡二OO五共识,所以对陈水扁继元旦以后的春节谈话特别敏感。早先在阿扁元旦谈话中涉及公投制宪问题,已引起美国的高度不安。美国国务院 (即外交部) 立即反应,称陈水扁在公投制宪之同时,需要谨记他自己前此信誓旦旦的『四不一没有』之承诺。甚至认为,陈应该重申『四不一没有』。并慎重其事地重申美国支持一个中国,以及美国对华政策 (包括台湾) 是根据三个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并说明美国不赞成片面改变现状。按外交表达言词的惯例,这是对台湾作出很严重的警告。但,显然这个警告的严重性,陈总统与他的智囊并没有体会到(或者是故意当它耳边风)。故在阿扁春节 (一月二十九日) 谈话中,除了重复元旦的公投制宪以外,还宣称将废除国统会与国统纲领;并宣称要以『台湾』名义进入联合国。因此,美国国务院的代理发言人厄立 (Adam Ereli) 立即对媒体宣称美国不支持台湾进入联合国,尤其是以台湾名义出面申请。然后再一次重申美国反对片面改变现状的对华 (台)政策。   布什震怒 美国反应特异   这次美国的反应,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发言人在发布书面声明外并主动发言表示“严重关切”。这与往常被动回答记者问的习惯相比,诚属是破例之举。另外一位国务院资深官员,在回答记者问为什么美国对此事认为如此棘手时,拉高嗓门说,『我们不希望别人被他刺激(spur up) ,我们不要中国被他刺激』。这句话更证明了美国的确对北京作了要约束台湾不挑衅的承诺。   第二,美国对台湾要重返国际社会的问题,一向模糊反应。甚至在克林顿的对台三不政策,也只不过是美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为主权国家而设的国际组织;但仍接受台湾在非正式国际组织中有其声音。并没有这一次如此尖锐地、直截了当地说美国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显然这是针对阿扁要以台湾名义参加联合国而发。并说这是改变现状。   第三,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书面声明中,有一令人瞩目的新变数。即美国除了继续敦促台北与北京双方直接对话外,还特别强调应增加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之交流。说白了,就是美国不希望台湾与大陆之间搞对抗。此点不仅是影射大陆瞄准台湾有多少枚飞弹而已,也同样是针对台湾发出对大陆轰炸三峡的恐吓;以及在文化教育上搞『去中国化』等等而言。相反地,美国鼓励两岸之间在各个领域中更密切增加合作,譬如包机直航、熊猫来台、甚至于三通等项目,均应在考虑之列。显然的,这是针对台湾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政策的有的放矢。   这次美国国务院反应之剧烈,纯属少见。但,据我所知,这与布什总统的震怒有关。据华盛顿内圈人消息,以上国务院评语之反常粗鲁,跟总统及高阶层间对此事的用词火爆相比,已经温和了不知多少倍。   『废统』变『终统』谁赢了   布什总统特使韦德宁、夏千福去台湾与阿扁经六小时会谈居然无功而返。对此,美国高阶层对阿扁印象之恶劣,更可想而知。虽然在二月二十七日陈水扁正式宣布『终止』国统会与国统纲领,表面是听了美国人劝告没有『废除』,但美国人深深知道陈水扁除了没有诚信(违背了自己『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以外,另一个特点即绝不屈服美国善意的忠告。见诸此,已有内圈人说如果这样顽强是代表民进党一般心态的话,那么美国应该知道将来如何对待民进党统治下的台湾。白宫与国务院的反应,特别强调陈水扁政府给了美方“没有废除” (did not abolish) 的保证。意即不管你中文如何文字游戏,美方将仍以“没有废除”唯你是问。所以对阿扁二二八宣告所用『终止』 (cease) 一词并未激烈反应。不过美国不会就此屈服。他们对付台湾已换了一个方式。请注意,国务院的两种做法:第一,由一位资深官员于三月六日再度宣称,不管『美国之音』报导是否正确,美国要台湾当局公开说明国统会依然存在一节,仍然属实。第二,美国不再指名要陈水扁作出这样的说明。只要任何台湾官员具有国际法上所谓『明显权威』( apparent authority ;譬如外交部长)出面说明,即可对台湾官方起得约束力。陈水扁以为他自己不出面而由外交部长黄志芳对美国保证说台湾“没有任何官员说国统会终止运作 (cease to function)就是废除(abolish) ”即可暂时瞒混过去。其实,从国际法上来看,外交部长对外的说明即可拘束台湾。所以,其效力,形同陈水扁对美国说了国统会没有被废完全一样(这点在国际法院一九三三丹麦与挪威有关《东格林岛法律地位》的判例已有证明。)   既然事实已证明美国对台湾政府无法好言劝导、使其不走不归的邪路,那么以后将更难以说服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可以找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所以,一方面美国体会到已证明它无法对台湾善言理喻;更遑论约束。而另一方面它已知难能说服大陆不可用武。所以,美国对台政策,将导致布什总统原先『三个如果』的微妙修改。布什在他二OO一年第一次当选总统后不到一个月即应台湾联合报系在美国的世界日报书面访问阐明了他的对台政策是:第一, 如果台湾海峡发生战争,而且是因为台湾搞台独而引发的,美国将不介入;第二,如果大陆对台湾在没有挑衅情况下无端用武,则美国不会袖手旁观;第三,如果台海两岸难达成协议,则美国有义务根据台湾关系法提供武器保护台湾安全(见世界日报二OOO年十二月十五日,页二) 。这就是布什总统对台政策『三个如果』的宣示。现在,经过了陈水扁『废统』到『终统』的闹剧后,这第一个『如果』势必将修改成『如果台湾拒绝美国善意的劝阻而导致台海局面失去和平解决之希望,美国也将不再置喙』。   这样的修改,符合三个需要:一个是逻辑上的。第二是由于以上所言布胡有关台湾问题的共识(即美国如果不愿被台湾拖下水与中国大陆打一仗的话就应有责任约束台湾不走台独的不归路)。第三是符合美国自身利益,因为布什总统这一次之所以震怒,是他认为陈水扁总是以为无论他闯出任何纰漏 , 美国决不可能放弃台湾不管。果然,连布什派了亲信到台湾好言相劝,都毫无结果。所以对他自己原先的第一个如果非如此修改不可。由于这次闹剧,美国已明显表明台湾像陈水扁这样乱来下去,别想要美国为其撑腰。   这个原则的修改,已经在政策上显现出来。美军太平洋总司令法隆 (William J. Fallon) 在三月七日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政时已正式表示如果台海发生武力冲突,美国不希望卷入另一场『主要战争』。意即美国不会被台湾拖下水。参院军委会主席华纳参议员 (John Warner,共和党 ),曾任海军部长, 一直很关心台湾。可是听到法隆意见,立刻附和地说『我不确定美国在此情况会驰援台湾』。他所谓“在此情况”即指如果因为类似这次陈水扁『终统』闹剧而引发台海一场战争的话。   总而言之,美国政府已将陈水扁看“扁”了。知道如何跟他玩文字游戏;更知道如何对付他的倔强。难怪有美国高级官员私底下曾将阿扁比作美谚中的『落跑新娘』。亦即新郎不一定要将她追回,可任其自生自灭。如这样想法属实,那可怜的岂不是台湾的老百姓(新娘的家人)?也许是无巧不成书,正当此时,美国CATO智囊组织的专家卡蓬特 (Ted Galen Carpenter) 新书发表, 书名《台湾海峡战争风云:美国卷入无法避免的冲突》(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The U.S. Role in the Inevitable Conflict)。赤裸裸地指出台海战争终不可避免, 而美国如因台湾而介入,将是与中国的一场核战争。所以作者认为美国犯不着因台湾而被卷入旋涡 。他认为,美国应该急流勇退。不让台湾有恃无恐。让台湾保护其自己,也许才有台海和平安宁之生机。此即符合『新娘落跑』之寓言,让其自生自灭之意也。发行于纽约的『世界日报』于三月一日发表一篇社论,标题是“陈水扁‘赢’一步;台湾可能‘输’了全局”,虽然该社论内容是另有所指,但用同样的标题,也可以将美台关系如此的演变描写得淋漓尽致。   『终统』事件给了外间什么启示   (1)美国与世界各地的媒体对此次『废统』到『终统』的闹剧均大量报导,让世人均知道台湾对美国好言相劝无动于衷;也让各国与美国同样认识到,对中国大陆恐已难能推销和平达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说法。   (2)阿扁对美国解释他为什么放弃『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原因,是因中共制定了他所谓的『战争授权法』(指反分裂法);因而他当初作『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大前提全盘改变了。其实美国人岂不知道如果台湾不搞『分裂』,则大陆的反分裂法形同虚设。所以台湾如担心大陆反分裂法将导致对台用武,即表示担心的人心怀叵测。因此美国人有理由认为是见到了形同扒手先叫捉贼的闹剧。     (3)由于这场闹剧,美国与全世界均对台湾境内的民意调查予以高度的注意。譬如台湾联合报的民意调查,发现不但台湾民众有百分之六十三不相信阿扁无意改变现状(就是不相信他对美国的保证)之外,竟然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赞成维持“两岸目前的”现状 (其中包括百分之十三认为现在维持现状、将来再统一; 其他百分之四十七认为永远维持现状 )。对陈水扁『终止』国统会及国统纲领表达不支持的,竟达百分之四十六之多。支持因『终止』国统会而应该罢免其总统职务的,也有百分之三十六。所以也使大家对台独是否是台湾大众的『选项』更进一步地有了明确的认识。   (4)面对这次闹剧,首先发难的是美国。北京反应甚为理智与持平。美国与其他各地媒体对于以上所言布胡共识,可说找到了证实。而对美国官方而言,更认识到两岸之间,北京比较冷静与理智。而对美国期望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上扮演更有份量的角色,益增信心。这全是由于阿扁所赐。   美对中国崛起思维蜕变   美国对中国崛起改观,由以往视之为威胁而逐渐转为休戚相关的共同参与者 , 并非全由布什总统的行政部门开始。首先,在一向有反华大本营之称的国会,有态度上的松动。譬如美国国会与中国的人大建立了交流机制。二OO五年五月二十六日民主党参议员利伯曼与共和党参议员亚历山大携手提出『美中文化交流促进』议案。六月十四日,美国『国会中国小组』正式成立。堪与成立已久的国会『台湾联线』媲美。由傅比士与史凯顿发起并任共同主席。成员已达二十人,还在继续增加中。小组宣称美国须要正确因应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影响;既不亲华亦不反华。成员中也有若干是『台湾联线』的成员。   另外,中美之间还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也正常融洽进行。例如,两国军事交流。中国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四月底访美,举行了第七次副部长级防务磋商。两国的海事磋商也按照惯例如期举行。有一般咸认超级鹰派名声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亦于去年年底访问中国。两国公安部门也合作无间。当然,中美贸易美方赤字上升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面临国会有少数议员(譬如来自纽约的舒默参议员) 酝酿要立法制裁中国,布什的行政部门不但没有附和,还数度疏通;导致该法案推迟表决。最新消息,舒默和跟他联手的格拉哈姆参议员将于三月访问北京。美国国防部在今年二月七日公布的『四年一度国防检讨报告』,对中国的军力扩张虽是作了新的评估,但并没有在下一年的国防预算加列为防范中国而设的任何项目与资金。尽管间或有人再提『中国威胁论』以及须要笼络印度以制衡中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情报总管奈彭泰 (John Negroponte) 最近在国会作证,持与军方及中央情报局恰恰相反之意见;表示中国威胁论并不成立。无独有偶,这同样的立场,已为澳大利亚总理在另一个场合表达。约翰.霍华德总理在担任总理十周年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不同意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他说『我们一向对美国阐明,我们(指澳洲)的对华政策,有很强的务实特点』 (三月一日金融时报 )。   美国国务院方面,也有类似本质上的态度转变。譬如刚刚与中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谈的副国务卿佐利克把中国称之为『利益相关的参与者』(stakeholder)。他举例说,譬如在处理伊朗问题上,北京“跟华盛顿所走的是同一路线”。在谈到能源安全问题时,他认为美中两国在增加能源供应来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控制需求采取节能措施、处理战略储备与确保海上安全等问题上,想法俱一致。他说『良好的能源关系是美中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国务卿赖斯对于中国也有类似的言词。赖斯在一月二十六日通过视频电视向参加达沃斯年会的各国代表指出:“现在,中国的崛起并不是只引起我们关注;而是我们确信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都有义务去鼓励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参与者(stakeholder) 。中国也应该看到自己在国际体系中有义务促进乃至保卫和平与安全”。她然后解释“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议中进行的合作如此重要的原因”。她再说,同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如何处理伊朗核扩散问题和中国进行的讨论如此重要的原因”。   由赖斯口中所提的两个例子(朝鲜与伊朗的核武问题),可以看出相当端倪:为什么美国在看待中国问题上有如此大的蜕变。中国在这两件重大国际事务上的表现与其所发生的作用,的确可圈可点。中国与朝鲜及伊朗的各自双边关系,接近到可以起得相当影响。而在处理核扩散的威胁时,中国却一直与美国配合无间;与俄罗斯袒护伊朗完全不一样。证明中美之间的关系,与国际关系史上两个强国间倾轧争夺之通病有异。难怪美国逐渐体会到中国的崛起,不一定是给美国带来挑衅;而且中国已证明在国际事务上对美国能起到护航与配合的积极作用。   美国学界教研国际政治的知名学者中,在对中国之崛起当以何种心情期待,很多人也有类似的大幅度转变。五年前,芝加哥大学名教授约翰.密尔显墨,在他出版的一本《世界大国政治之悲剧》巨着,还认为美国未来的威胁与挑衅将来自中国的崛起。所以他主张在中国崛起尚未完成以前,美国应先下手为强把它打下去。后来他又在《国际事务学刊》发表宏文,作出同样论调。一时起得相当回响。可是,跟他持相反观点的学者,亦逐渐露面。原先在美国丹佛大学任教而被澳洲国立大学重金礼聘挖去的彼得.樊纳思教授,在《亚太国际关系学刊》(二OO一年第二期)发表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如日本一样)并未抗衡美国的霸权;认为基于这个事实,西方国际政治学所奉为圭臬的『实力』与『权力均衡』理论,均证实无法解释。言下之意,即中国崛起,并不一定会走西方新秀争霸之旧途。   亦有更多其他学者观察中国之兴起,发觉其在国际上表现,确实与西方国际关系史上新兴强权的表现不一样。所以引发有很多文章出现,质疑传统争霸理论;还提出应如何修正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期待与思维。譬如在加州大学圣地耶哥校园任教的大卫.雷克教授,就在一篇学理文章提出一个新理论。认为美国不须处处用权力斗争来提防中国之崛起。如果美国作为世界的霸主,能同时注意建立其道德权威(authority) 的话,当可赢得崛起后中国之附和;而不须处处担心中国之兴起将不利于己。另外,当年曾与『权力过渡理论』 (PowerTransition Theory) 大师欧甘思基教授合作过的现任加州科雷笀研究院大学教授的桔色.库革勒 (Jacek Kugler),在今年初发表一篇权威文章。认为中国之崛起,不应该被视为一定是国际冲突之新源头。相反地,如果 (美国) 对国际权力之转移,妥为处理与应付,未尝不可促成与其他强权大国(指崛起的中国)相互合作并共同缔造世界大同之盛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主流学者逐渐已有人公开认为台独运动已在消沉中。譬如在今年三月期的外交事务学刊,就载有波士顿学院Robert S. Ross教授的一篇文章阐述这个观点。列举民进党在台湾一连串选举败北,连陈水扁二OO四赢得第二任都是靠两颗子弹帮的忙。 同时也提起美国国务院二OO五年九月的对华政策检讨报告,其中仅轻描淡写地提到台湾三句话。足证美国对民进党领导下的台湾已无何痴想。   胡布会主要议题分析   这些学者的阐述,为美国鼓励中国扮演一个『负责任』大国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四月底胡锦涛国事访美之举,是在这种美政府与学界对中国思维蜕变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也应该以这样的背景来期待及分析胡主席访美之意义与可能的成果。   目前所知,胡锦涛四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之行,行程仍仿去年因为美国卡特里纳巨风灾害而取消的原安排给胡主席访美的路线。即洛杉矶、华盛顿 、纽黑汶(耶鲁大学) 三个大点。在白宫与布什总统磋商的题目大概有四。最主要是美中两国间的战略关系,其次是贸易、人权、以及核扩散问题(指朝鲜与伊朗;特别是伊朗)。为利于讨论计,第四点可以归纳于第一点。故得三点。兹简析如下:   (甲) 美中两国的战略关系。既是美国官方与学界对中国的看法有如此之蜕变,这次的峰会可以预料不会有剑拔弩张的抗衡气氛。何况美国在约束陈水扁『废统』上失败后,难免有腼腆之情所以会益加通融客气。至于台湾问题,除了对共同制约陈水扁一点将重申共识以外,大概不会占太多时间。另外,据知美国很多人已看好马英九会在二OO八年台湾总统大选中当选。所以,甚至在制约陈水扁(注意: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已不用『陈总统』而直呼其名曰『陈水扁』)问题上,也无须着墨太多。所以美中战略关系的课题,会占很多成份。除了如何导使朝鲜回到六国会议桌上、以及逼使伊朗放弃其将恢复提炼高级核料的恫吓 ( 如果美国将伊朗问题带到联合国安理会并促使安理会作出制裁的话 )以外,还有在中日冲突上美国该扮演如何的角色;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中亚成员要将美国驱赶出中亚的空军基地究竟持什么立场;以及中国在世界扶贫努力上能产生何等作用与贡献;再加对东南亚及东亚在海运上愈来愈重要的海运通道,能起多少护卫作用等等。除此之外,美国进来在东南亚“东协”(大陆译作“东盟”)各成员国间,似乎甚不得人缘。最近在该地区召开的“东亚高峰会议”美国也被排除其外。但有中国的积极参加。布胡相会,美方亦可能提出自己怀疑此次东亚高峰会议背后所代表的,是否有将美国势力踢出东亚地区之意图,以及中国的立场何如,提出真诚的咨询。当然布什总统也会趁机就美国与印度关系异常的发展作相当解释。美中的战略关系,也涉及对全球能源供应问题的共同立场与对策。另外,继续两国间在反恐问题上(包括在东南亚反恐与反海盗之奋斗)共同步伐协调,也将是战略合作的部份。当然还有其他战略合作项目,但以上各点,堪称其荧荧大者。   (乙) 贸易问题。由于『废统』闹剧已令美国对台湾态度转变(已如上述)。至少从美国来看,台湾相形之下已不是往日的中美间的绊脚石。而最近美国统计其去年的外贸,发现其总赤字为七千二百六十亿美元,其中近四分之一 (二千零二十亿)是和中国贸易的赤字。国会又在大声嚷嚷,指控布什总统没有克尽全力以对付。为了应付新一轮的国会压力,布什政府也招架不住。最近公布了一篇长达二十九页对美中贸易『从头至脚』彻底检讨的报告。美国贸易代表(相当于贸易部长) 波德曼已在其属下成立了一个『对华贸易执行工作小组』。所以,这次布胡峰会最大的困难,恐怕将由以往棘手的台湾问题转为贸易平衡的烦恼。最尖端的恐怕当推智慧产权的问题。除了中国对民间各种侵犯美国智慧产权管制不力之问题,还有就是这点给了人家钻空中国疏于执行世贸组织义务之口实。美国会再次翻人民币应升值的老账。不过,对于人民币是否由中方故意压低百分之四十的指控,中国很可以指出:如果中美贸易中美方的庞大赤字仅是由于人民币价值偏低的话,既然人民币是与美金挂钩,那么,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人民币也应该有同样过低百分之四十的优势;那么中国和所有国家的贸易均岂不应有同样的顺差?可是,事实上中国跟很多国家的贸易是中国的逆差。这又将何以解释呢?但是,至于中国对美国智识产权侵权的问题,没有这么容易解释过去。   (丙) 人权问题。虽然人权是个历久不休的老问题,也不是中国释放一两个异议份子就能满足美国的。但今年的重点,恐怕要牵涉到宗教自由。第一,共和党的美国总统,与共和党的国会多数,幕后均是宗教右派(Religious Right)的大力支持。再加,有宵小份子故意歪曲夸大中国压迫基督教,还有的要藉故买圣经送往中国之理由到处募捐,因而不惜罗织中国迫害基督教之故事。再加新近罗马教皇,钦点香港陈日君主教升等为负责中国地区的红衣主教。中国警告以宗教不得干涉内政,引起了美国天主教的高度不满,认为中国太过敏感。所以,今年的布胡峰会,人权问题的焦点将集中在宗教自由问题上。   对胡锦涛访美的期待   美国一般人对来访的中国领导人,总觉有过于拘束不够接近美国群众之感。所以,故有友华人士希望除了到耶鲁大学演讲外,还能有机会上美国电视接受一次记者招待会方式的访问,即席回答记者问题。虽是有可能遭遇敏感问题,但这样作可以朔造胡主席『亲民』与『清明』的形像,起得促进中美关系、开创新天地与新境界之功。这和只去耶鲁大学演讲不同。耶鲁大学的听众毕竟仍是美国的少数精英,并非群众。中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胡四点』 其中一点是要寄望台湾大众。那么对美关系,似乎也可以广为寄望美国大众。别低估了美国大众,因为他们可以影响他们的国会议员。   这些友华人士指出美国人并不希望胡主席将中国说成十全十美。只要胡主席出现在美国媒体的荧幕上,已经赢了。即使谈吐间胡主席表达中国的苦衷,也将会赢得大多数美国人的同情与赞扬。因为美国人要见到的是一个真的活的中国领导人与他们见面,纵使是只限于荧幕上。如能这样塑造一个『亲民』的中国国家主席的形像,比什么均更能起得粉碎『中国威胁论』的效果。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观念与思维正在蜕变,已如上述。胡主席如能再加以『亲民』的元首外交出现,那对两国关系幸甚;对世界和平幸甚。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6年4月号,总第100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