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珍藏的报纸

来源: 云游方丈 2005-01-24 06:30:3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000 bytes)
过年了,这篇文章差一点让我流泪------杨恒均:母亲珍藏的报纸
送交者: tiedaoke 01/09/05, 22:38 发表于 情回中国主题社区http://www.*****.com/
--------------------------------------------------------------------------------

杨恒均:母亲珍藏的报纸
——谨以此文献给像我一样流浪在海外的儿女们

游荡了这么多年,从东到西,又从北到南,一年又一年,我在长大,知识在增加,世界在变小,家乡的母亲在变老。
二十一年前母亲把我送上了火车,从那以后,我一刻也没有停止探索这个世界,二十年里,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香港,从纽约到华盛顿,从南美到南非,从伦敦到雪梨,我游荡过五十多个国家,在十几个城市生活和工作过。每到一个地方,从里到外,就得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而唯一不变的是心中对母亲的思念。IP电话卡出现后,我才有能力常常从国外给母亲打电话,电话中母亲兴奋不已的声音总能让我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和挑战。然而也有让我不安的地方,那就是我感觉到母亲的声音一次比一次苍老。过去两年里,母亲每次电话中总是反复叮嘱:好好再外面生活,不要担心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想着回来,回来很花钱,又对你的工作和事业不好,不要想着我……说得越来越罗嗦,罗嗦得让我心疼,我知道,母亲想我了。
母亲今年七十五岁。
我毅然决定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搁下心里的一切计划,扣下脑袋里的一切想法,回国回家去陪伴母亲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只是陪伴母亲。
从我打电话告诉母亲的那一天开始到我回到家,有两个月零八天,后来我知道,母亲放下电话后,就拿出一个小本本,然后给自己拟定了一个计划,她要为我回家做准备。那两个月里母亲把我喜欢吃的菜都准备好,把我小时候喜欢盖的被子“筒” 好,还要为我准备在家里穿的衣服……这一切对于一个行动不方便的,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的75岁的母亲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你肯定无法体会。直到我回去的前一天,母亲才自豪地告诉邻居:总算准备好了。
我回到了家。在飞机上,我很想见到母亲的时候拥抱她一下,但见面后我并没有这样做。母亲站在那里,像一只风干的劈柴,脸上的皱纹让我怎么也想不起以前母亲的样子。
母亲花了整个整个的小时准备菜,她准备的都是我以前最喜欢的。但是我知道,我早就不再喜欢我以前喜欢的菜。而且母亲由于眼睛看不清,味觉的变化,做的菜都是咸一碗,淡一碗的。母亲为我准备的被子是新棉花垫的,厚厚的像席梦思,我一点也不习惯,我早就用空调被子和羊毛被了。但我都没有说出来。我是回来陪伴母亲的。
开始两天母亲忙找张罗来张罗去,没有时间坐下来,后来有时间坐下来了,母亲就开始罗嗦了。母亲开始给我讲人生的大道理,只是这些大道理是几十年前母亲反复讲过的。后来母亲还讲,而且开始对照这些道理来检讨我的生活和工作。于是我开始耐心地告诉妈妈,那些道理过时了。于是母亲就会痴呆呆地坐在那里。
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我发现母亲由于身体特别是眼睛不好,做饭时不讲卫生,饭菜里经常混进虫子苍蝇,饭菜掉在灶台上,她又会捡进碗里,于是我婉转地告诉母亲,我们到外面吃一点。母亲马上告诉我,外面吃不干净,假东西多。我又告诉母亲,想为她请一个保姆,母亲生气地一拐一拐在房间里噼啪噼啪地走,说她自己还可以去给人家当保姆。我无话可说。我要去逛街,母亲一定要去,结果我们一个上午都没有走到商场。
每当我们讨论一些事情的时候,母亲总以为儿子已经误入歧途,而我也开始不客气地告诉母亲,时代进步了,不要再用老眼光看东西。
和母亲在一起的下半个月,我越来越多地打断母亲的话,越来越多的感到不耐烦,但我们从来没有争吵,因为每当我提高声音或者打断母亲的话,她都一下子停下来,沉默不语,眼睛里有迷茫——母亲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了。
我要走前,母亲从床底下吃力地拉出一个小纸箱,打开来,取出厚厚的一叠剪报。原来我出国后,母亲开始关心国外的事情,为此他还专门订了份《参考消息》,每当她看到国外发生的一些排华辱华事件,又或者出现严重的治安问题,她就会小心地把它们剪下来,放好。她要等我回来,一起交给我。她常常说,出门在外,要小心。几天前邻居告诉我,母亲在家看一曲日本人欺负中国华人的电视剧,在家哭了起来,第二天到处打听怎么样子才能带消息到日本。那时我正在日本讲学。
母亲吃力地把那捆剪报搬出来,好像宝贝一样交到我手里,沉甸甸的,我为难了,我不可能带这些走,何况这些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母亲剪这些资料下来的艰难也只有我知道,母亲看报必须使用放大镜,她一天可以看完两个版面就不错了,要剪这么大一捆资料,可想而知。我正在为难,这时那一捆剪报里飘落下一片纸片。我想去捡起来,没有想到,母亲竟然先捡了起来。只是她并没有放进我手里的这捆剪报里,而是小心地收进了自己的口袋。
“妈妈,那一张剪报是什么?给我看一下。”我问。
母亲犹豫了一下,把那张小剪报放在那一叠剪报上面,转身到厨房准备晚餐去了。
我拿起小剪报,发现是一篇小文章,题目是“当我老了”,旁边的日期是《参考消息》2004年12月6日(正是我开始越来越多打断母亲的话,对母亲不耐烦的时候)。文章择选自墨西哥《数字家庭》十一月号。我一口气读完这篇短文:

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才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抱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一口气读完,我差一点忍不住流下眼泪,这时母亲走出来,我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母亲原本是要我带走后回到海外自己再看到这片剪报的。我随手把那篇文章放在这一捆剪报里。然后把我的箱子打开,我留下了一套昂贵的西装,才把剪报塞进去。我看到母亲特别高兴,仿佛那些剪报是护身符,又仿佛我接受了母亲的剪报,就又变成了一个好孩子。母亲一直把我送上出租车。
那捆剪报真的没有什么用处,但那篇“当我老了”的小纸片从此以后会伴随我……
现在这张小纸片就在我的书桌前,我把它镶在了镜框里。现在我把这文章打印出来,与像我一样的海外游子共享。在新的一年将要到来的时候,给母亲打个电话,告诉她你一直想吃她老人家做的小菜……

杨恒均于2004年12月28日

旁观中国学生在美国结婚记(作者:东张西望)

送交者: 水影儿 01/19/05, 14:37 发表于 情回中国主题社区http://www.*****.com/
--------------------------------------------------------------------------------

我不知道大多数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是怎样结婚的,也许在大城市的会往中国使领馆跑,但在小地方,到美国政府登记也是一个办法。

前一阵,我的两个同学突然芳心大动,毅然决定要把熟饭进一步做成合法的饭。第一步先是跑到市政府打听,人家让交了几十块钱后,给了个收据,说是凭这个在半年之内可以在本市任一家教堂或法庭领证。两人想想也不信教,忙再打听法庭的情况,回答是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统统开放。美滋滋地回来立马叫上我们几个作证婚人,按着地址浩浩荡荡杀奔法庭。

到那一看,才知道怪不得人家二十四小时开放呢,原来旁边就是一个看守所,法官们轮流值班随时等着审犯人。都到这份上了,当然也顾不上这些了。进去时正好没人,法官是个老头,一看来活了,精神抖擞全套打扮齐全就出来了。本来我们想着,这里又没有婚检,签个字就可以搞定了。可法官说按制度应该有个正规的仪式,制度上可没说中国人可以豁免。想想也对,结婚这样的大事,有个正规的仪式以后也可以有点东西回忆回忆。这么想着,我们在后面一溜排开,把新郎新娘烘托在当中,老头正要开始,门外一阵躁动,回头看,四个警察押着四个带着手拷的黑大个进来了,看见法官正忙着,就在后面的长凳上一字排开坐下等着。我吓了一大跳(旁边几位估计都一样),脑子里噌噌闪过几个看过的警匪片,想想后面这几位如果要逃跑的话,一定是先把我们逮起来当人质啊。

法官见多识广,丝毫不为所动,清清喉咙就开了腔。顺便说一句,我们这个小地方在美国南部,当地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人)说话口音严重,与以前托福磁带里的截然不同。记得刚来的时候,到学校一个部门办手续,接待的那位老太太不仅有严重的口音,而且还缺了两颗门牙,说话漏风,可把我给弄惨了,一个忑简单的单词“now”, 我怎么听都是“鸟----niao” 的音,以至于听了五遍还是不懂,老太太急了,心想你这个家伙是哪里混进来的,冲我大喝一声:“right niao” 。这一声真是唤醒梦中人,愣是把我给震明白了,至今想起来还余音绕梁。

言归正传,老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验明正声,照着表格上名字的拼音念,问新郎新娘是不是本人。可我们这么多人,都没弄明白老头念的是谁的名字,到了第三遍,新郎大着胆子,战战兢兢地回了声yes。想想也是,甭管发音多怪,当然还得是他的名字,他不应谁应啊。满以为难关已过,没想到后面还麻烦着呢。老美结婚,牧师或法官要问一堆废话,象什么“无论以后碰到……的情况,仍然……,终身不渝” 。这些话,有些简单地回答yes或I do就行了,但开始那些得跟着复述一遍。新娘英语挺好,估计以前这类电影看得也多,没什么问题。新郎就惨了,本来听力比我也好不了多少,这种话在课堂上又从来没听人说过,勉强听懂就不容易了,更别提复述了。我们几个拼命憋住不敢笑。老头开始还挺有耐心,后来看看实在不行,后面还等着审那几个犯人呢,随便你支支吾吾说什么,紧接着就是下一句,这样速度就快多了。

终于熬过这一关,老头说接下来交换戒指。两人又傻了眼,事先根本没有准备,新娘手上倒是戴着一个,只能摘下来装模作样由新郎帮着又带上去。这时候我听到身后有粗重的喘气声,回头看是那拷住的几位都在笑,警察们还都保持严肃。最后就是kiss了,老头一声令下,新郎新娘扭捏半天,万般无奈来个hug了事。我听到后面喘气声加重,偷偷再次回头看去,原来这回连警察们都憋不住了。

出门走向停车场的路上,新娘突然大有感触,抒发了一通情怀,大意是经过了这么个仪式,突然感觉身轻如燕,醍醐灌顶,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云云。我对新娘佩服之余,偷眼向新郎看去,发现这家伙这时的表现倒是很正常----不停的在抹汗。仔细看,衣服都湿了一片。



到了日本才知道死不认帐还会很有礼貌;
到了泰国才知道见了美女先别忙拥抱;
到了印度才知道人不得不给牛让道;
到了巴西才知道衣服穿得很少也不会害臊;
到了德国才知道死板还一套一套;
到了法国才知道“性骚扰”也会很有情调;
到了荷兰才知道男人和男人当街拥吻也那么火爆;
到了瑞士才知道开银行帐户没有10万美元会被嘲笑;
到了丹麦才知道写个童话可以不打草稿;
到了希腊才知道迷人的地方其实都是破庙;
到了冰岛才知道太阳也会睡懒觉;
到了埃及才知道一座塔也能有那么多奥妙;
到了非洲才知道人吃人有时候也是一种需要;
到了加拿大才知道比中国大的地方人口比北京还少;
到了巴拿马才知道一条运河也能代表主权的重要;
到了阿根廷才知道不懂足球会让人晕倒;
到了西班牙才知道被牛拱到天上还能哈哈大笑;
到了奥地利才知道连乞丐都可以弹小调;
到了俄罗斯才知道这么大块地也会有人吃不饱;
到了撒哈拉才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
到了梵蒂冈才知道从其镜内任何一个地方开抢都会打到意大利的鸟;
到了这里才知道等字看的滋味差点让人疯掉

所有跟帖: 

鼎鼎鼎鼎....... -帅康- 给 帅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4/2005 postreply 06:32:45

字节数很整啊 -100000- 给 10000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4/2005 postreply 06:37:42

人世中比爱情更珍贵的更值得珍惜的正是这个 -当唇恋上烟- 给 当唇恋上烟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6/2005 postreply 20:00: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