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報挺﹐南方快報貶 - 綠與深綠評扁不同調

来源: 仲下一 2005-05-03 17:11:5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136 bytes)
新聞分析】扁轉硬直取兩岸政策主導權◎郭碧純。
2005-05-04

陳總統和媒體茶敘上真情流露,對於連宋中國行以及新的兩岸情勢侃侃而談,雖然扁將連戰的五點新聞公報定位為「新聞稿」,刻意淡化處理。不過他昨天對連戰的中國行卻也流露出不滿,用詞相當尖銳直接,如大敗筆、白去等等。不過這些就像扁說的,紅線底線都劃好,「對事不對人」是為了取得兩岸政策主導權。

扁最近幾天釋放出來的訊息,大架構似乎並沒有太大調整,不過他對扁胡會一事也充分表露了他坦率的一面,就是因為中國對台灣情勢不了解,包括一中原則、92共識、一國兩制、反分裂法,以及過了五年遲遲不肯和扁政府對話等等,才會對台政策一再誤判,遠離台灣民心。扁邀胡錦濤到海基會查資料,直接否定92共識,打了連戰一巴掌。

扁對邀請胡錦濤有興趣,但對到北京訪問則態度保留,據了解,扁到北京訪問,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卡在中國對台灣主權的問題,台灣承認中國是一個國家,但中國要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嗎?這才是重點,如果中國一再堅持一中原則的話,扁根本沒有立場出訪。至於是否在第三地見面問題,如果只是作態,意義也不大。目前都不是扁的選項。

陳總統還提到說,美國希望中國和台灣領導人對談,這是首次最明確的立場表達。也因此,扁立場趨於強硬,就像前天他和辜寬敏深談時提到,任何人、任何方式,目前都不會談出對台有利的發展,也因此他可以不擔心被邊緣化,或是被孤立,直接否認連宋的中國行。國際情勢變化對台有利,重要的是,台灣政黨領導人有沒有這樣的共識和胸襟。

辜寬敏和陳總統之間似乎已達到某種默契,不要過分配合連宋的演出,連戰無法為台灣發聲,淪為中國統戰的樣板戲,至於宋楚瑜雖然還沒有發生,但中國統戰手法差不多,宋楚瑜也難有實質的進展,他可以贏過連的地方,就是為中華民國主權多爭取一點尊嚴,如果宋還堅持憲法一中、92共識,也是自取其辱,下場可能和連戰差不多。 .....2005-05-04【台灣日報】

======================


<<南方快報>>


 政治修理站 首頁

令人生氣的民進黨政府

/魚夫


 中國清朝,紀曉嵐的筆記書,《閱微草堂筆記》曰:「仁民愛物無窮事,自有周公孔聖人。」這話我從年輕時代喜歡至今,可是喜歡歸喜歡,卻也從沒真正自掃門前雪過,何以致之?曰:「南國台灣,大概不曾下過雪吧?」

 阿扁執政了,還取得連任,我反正不做官,閒雲野鶴,樂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然而冷眼看民進黨執政,越來越發現,賈在是個沒有信心執政的政黨,這話或許言之過重了,但第二任仍然是那個討人厭的樣子,連戰訪中,民進黨表現得民主無量、獨裁無膽,看了就生氣,這一切,我覺得,這最主要的是應對風險的處理,由於沒有信心,乃逐漸失去反面思考的能力。

 最近一期的哈佛商業評論刊出管理學界極具影響力的斯萊塢斯基(Adrian J.Slywotzky)和可齊克(John Drzik)的文章,提出了面對所有風險的相對思考方法。

 現在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瞬息萬變,競爭越來越不按照過去的經驗法則行事,對於最近十年來的劇變,兩位專家呼之為「策略性風險」。

 所謂「策略性風險」包含了七個課題:一是「產業的邊際利潤縮水」(Industry Margin Squeeze),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產出過剩和產品商品化。這點不難理解,台灣高科技產業,不管是北晶圓,南光電,兩兆雙星中的兩兆,規模驚人,利潤卻相對微薄,幾近一般商品,如今即使有品牌,也賣得很辛苦。

 對應於邊際利潤縮水的現象,便是移動產業中廠家競爭與合作的比例。遠的不說,近的來看,台灣五家無線電視台,在面臨廣告商下單,有線/無線,八五/一五比例分的決策下,生存日益困難,於是取代過去五台相互競爭的情況,聯合營運平台,便顯得相對重要了。

 而如今的綠橘合作,究竟算不算移動產業的競爭與合作的比例,還是被鬼抓了去,還有待觀察。

 其次是技術移動,這就是所謂的「創造性破壞」了。這個世界現在什麼都在變,政黨輪替、國共和談,乃至於基因解碼、十二吋晶圓量產,到林志玲取代第一名模蕭薔……等等,企業界的做法是兩邊押,近年來,Nokia手機的策略是改走高階消費,結果卻造成了高低兼做的韓國三星手機的崛起。

 押兩邊的兩手策略表現在企業界的政治獻金最是明顯,藍綠兩邊都捐,免得選後算帳。不過兩邊押的原因是因為技術的變動太過劇烈,和民進黨那種舉棋不定,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是不同的,開放是有啦,偷跑也可以,如曹興誠支助中國和艦廠,對台灣聯電投資人算是背信,案子辦是辦了,一旦被統派媒體吐槽,又龜縮回去,何來有效管理?

 第三種是品牌崩壞。品牌這東西,得來不易,一不小心,也不免砸了招牌,避險之道,是重新定義投資品牌的規模和調整品牌形象。

 扁宋會談後,民進黨似乎在調整品牌了,不過看統媒《中國時報》的評論,沾沾得意於「扁宋共識」是逼阿扁「就範」,我真不知這種品牌調整的意義何在?最有可能的是,綠色變藍色,而台聯反成了最大的獲益者。

 第四種是業界「獨一無二」的競爭者,如最大的通路商Wal-Mart在美國算是無敵鐵金剛了,遭逢這種對手,當然就是修正路線,避開勁敵,另覓他途,做出市場區隔來。

 毛澤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天下最無可奈何的事,看來,連戰要訪中,民進黨表現得忍他、讓他、不管他,頂多,要求通個電話,戰哥,0204……,等你哦!連江丙坤簽個什麼協議回來,也辦得手輕腳軟,毫無迴避風險的區隔手法,那叫投降,可不算什麼因應策略。

 第五種是客戶優先選擇的改變。現在的客戶口味或品味變化多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建立企業獨有的分析資訊,與藉由快速和便宜的小型實驗,隨時測試市場反應,便相對重要。

 這點民進黨倒是做得很好的,從研考會到黨內民調,根據民調,快速調整政策,但也因此好像連續劇《龍捲風》的編劇,變臉不斷,翻雲覆雨,搞政治有沒必要做到這樣?避險是避險啦,但立場何在?

 第六種是新計畫失敗,這就比較麻煩了。推到市場的新產品被消費者否決,商場上的因應之道,是打「同花順」牌,搞類型,從較容易被理解,較能控制的產品先開發起;其次是開發多種專案,做過度投資,最後才來選擇最佳方案;第三是「踏腳石」策略,如軟體業界的一版(錯誤百出),二版(大為改善),三版(市場成功)。二、三方案,比的自然是口袋深。

 這迴避新計畫失敗風險的途徑,不管採什麼方法,就是要有自信,心頭放乎定最為重要,民進黨執政以來,統獨立場,搖擺不定,這是不是避險之道,大家心裡有數。

 最後一種是市場蕭條,這只有一招,研發「需求創新」。

 民進黨執政了,我的老友們都成了大官,有位朋友要去做官了,就教於我,央我出些鬼點子,區區我,又沒做過官,倒是企業經營有些心得,不過從前做過施明德的國會主任,想起一則笑話,提供吾友參考:有位立委剛進立院,他說前三個月,心想自己何德何能?竟能來國會殿堂和群賢論政;再三個月,他覺得這些國會議員也不過爾爾;最後再過三個月,他覺得給這些人論政,國家怎麼辦?

 管理學大師克里斯汀生來台灣,人家問一家企業怎麼看能預測它的成功?大師說,看那個執行長有沒理論,有一套經營理論的執行長,企業才能成功。

 不過到底還是先要有信心才會有理論,而執行長的理論,從國家領導人來看,就是治國理念了,只是我看通了企業經營,卻越來越看不懂民進黨的治國理念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04.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