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邓小平在批粟运动和粟裕平反中-邓也霸占了粟的一些军功

来源: 蓑笠翁 2005-03-02 09:02:3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65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蓑笠翁 ] 在 2005-03-03 18:23:4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原创】邓小平在批粟运动和粟裕平反中-邓也霸占了粟的一些军功(上)

更多文章请见“蓑翁网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开始着手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邓小平明确讲:要了结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这桩公案。“反党集团”(指萧克等)要专门平反;另一种情况(指没有戴“反党”帽子的)也要平,情况不一样也要平。后一种情况明显指的是粟裕一事。



在1979年夏天,得知这一情况的粟裕在烟台看望叶帅时,向叶报告了他要求平反的强烈愿望。叶当面对他讲:这件事应该解决一下,你写个报告给中央,我回京后同小平同志也说一下。以后从叶副主席处得知,叶已同小平同志谈过,小平同志同意。但是叶仅是传达了邓的同意,确没有什么具体的文件下达或具体的批示,例如由谁去负责,怎么解决等等。那么邓到底有没有决心彻底为粟裕平反呢?这么从头说起。



前文中提过,那就是邓小平被老毛任命为中央反教条主义的组长,全权负责这次运动。所以,一些重要的指示老毛都是通过邓传达的。邓在建国后经历了三此很重要的考验,一个是高饶事件,然后是58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再次是反右运动。在三次政治风波中,老邓充份表现了一个政客的本性,得到了老毛的信任,从而赢得了政治资本。



在6月7日的上午,老邓老毛的委托下,召集彭德怀、林彪、罗荣桓、叶剑英、黄克诚等开了个座谈会,传达了老毛的指示,重点是两个问题:一、对前几天会议的估计。小平同志认为,会议的"温度"不够。意思大体上是说,只有35度,没有37 、38度,更没有40度。暴露问题不够,......,应当鼓励大家摆开。二、今后会议的开法,决定采取机关整风的办法,不再开小型会,只开小组会和大会。 出大字报、小字报,配合大会、小会的发言,争取在一周内造成鸣放的紧张气氛。



当黄克诚把此座谈会的精神传到到会上时,批粟的火力一下子猛增,大字报满天飞。这创造也一个很不好的先例,那就是没有任何经过严格组织的审查,大小字报就成为批判和定性的材料。把对个人的斗争会当作一个机构来对待,明显是对人性的一种抹杀。



当中共中央决定撤销粟裕总参谋长职调离总参时,邓代表中央同粟裕谈话明确讲,今后你就到军事科学院去工作,在那里搞学术研究,不必到部队去跑了。可以看出,粟裕连接触部队的权利都没有了,后来还是因为林彪的照顾,粟裕才能够又一次接触到军队。



时光飞速,我们回到邓小平本人对粟裕平反的真实态度上。先看下这个事实,按照陈丕显的指示,杨尚昆传达了粟裕平反的中央精神:我同张爱萍、余秋里商量了一下,研究出一个方案,即宜粗不宜细,发一个文件,把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全部收回、销毁。收文件时可以派人去收。文件上可以写销毁也可以不写,待收回后再由办公会议作出决定销毁。另外,同粟裕同志谈一下,明确说这件事已经不存在了。要谈就是我去谈。楚青汇报说:据我了解,粟裕本人没有设想过要逐项地甄别他的问题,这已是历史问题了,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但是我觉得如发文件收回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以注明“撤销”“销毁”为好,否则将弄不清楚。

粟裕知道后,要求楚青记录下他自己的意见,转陈杨尚昆:

1、要求文件明确撤销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不要使用“收回”字样。因为这次处理是政治上作出处理,如果使用“收回”,容易理解为是就文书档案作出的技术性处理,若干年后还会产生歧义。



2、撤销的范围,应包括文件、发言、简报、记录等全部会议材料,存放在个人那里的,由组织上收缴。



3、请求由中央军委办公厅派人负责收回全部文件、材料,并负责销毁。



后边的事情我们就知道了,粟裕平反的事情就耽搁下来了。要平反的话,那么一定要销毁,否则中央就不会平反。 所谓“销毁”,就是说不要较真了,不必深究了,为什么怕深究?因为深究就会究到邓大人的头上,而且中央要求在注名文件上的处理上坚持用“收回”的字眼,更说明了中央毫无平反诚意,因为粟裕的要求明显是合理的。虽然杨本人没有透露出邓的真实看法,我们可以从一些侧证来推测一下。

【原创】邓小平在批粟运动和粟裕平反中邓也霸占了粟的一些军功(下)



《粟裕传》里面提到,粟裕正在写回忆录时,上级把帮助粟裕整理材料的人调走了!为什么?中央高层对于粟裕写回忆录的真实态度由此可见一般。 为什么《粟裕战争回忆录》中没有淮海战役,而后来楚青根据粟裕的零散言论,整理出一份《粟裕谈淮海战役》,却又不录入回忆录中?因为邓小平曾对粟裕说,有的人写回忆录,我从来不写。 而且一向维护粟裕的叶剑英也说,淮海战役是元帅指挥的。因此,粟裕干脆没写这一章。



针对于此,邓小平说过:“我多次拒绝外国要我写自传。如果自传只讲功不讲过,本身就变成了歌功颂德,吹嘘自己,那有什么必要?至于一些同志回忆自己的历史,写一些东西,即很有益处。聂荣臻同志写的那一段亲自经历的事,很真实。有人也写了自己的错误,比如李维汉同志,但有些自传还是宣扬自己的多,这种事情值不得赞扬。”



这仅是个小插曲而已。在邓粟之间最大的裂痕在于淮海战役上的看法,当然除此之外,也有聂荣臻的捣鬼。



邓小平89年11月21日曾对写战史的人说(对二野历史的回顾) “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叁个人是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渡江作战,部队突破江防后,我的指挥部在叁野司令部,张震是参谋长。渡江战役也就是京沪杭战役的实施纲要是我起草的。…”



想想粟裕怎么看待淮海战役,邓认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总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也是他指挥的,而且叁野的张震居然成了“他的参谋长”, 粟裕会认同这个看法嘛?就是那个《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也是张震草拟之后邓小平修改审定而已。在邓小平的晚年,在提到淮海战役时,极少提到三野的事情,更是罕有提到粟裕的战功。



淮海战役名义上为中野和华野两大军团参战,刘邓为总指挥,事实上中野实力较弱,只歼灭了一个黄维兵团,而且是华野支援了4个纵队之后才搞定的,而粟裕指挥的华野歼敌占总数80%,伤亡确只占67%,淮海战役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80万,在三大战役中是唯一兵力不占优势的,在兵力、武器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果打成击溃战已经相当不错了, 但是淮海战役确打成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歼灭战,粟裕的指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才是历史的真面貌。

更多文章请见“蓑翁网谈”

所有跟帖: 

好文 -BroadBen- 给 BroadBe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2/2005 postreply 10:19:04

老邓恐怕不需要什么战役来提高自己的历史地位拉吧 -我的一张大字报- 给 我的一张大字报 发送悄悄话 (33 bytes) () 03/03/2005 postreply 13:29:50

你太幼稚,不了解人性 -看问题简单化- 给 看问题简单化 发送悄悄话 (26 bytes) () 03/03/2005 postreply 22:27: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