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进行虚假宣传教育部不能一怒了之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05-01-02 19:24:0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65 bytes)
西安翻译学院进行虚假宣传教育部不能一怒了之

2005年01月03日北京青年报

  西安翻译学院在美国《洛杉矶时报》自费刊登了一条虚假广告,声称“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评选该校为中国大学排行榜第十名,此后,又以偷梁换柱的手法把该广告内容“翻新”为新闻报导,在国内许多大型网站上加以传播,迷惑了不少求学心切的人。该校涉及虚假宣传的劣迹并非只有这一桩,经过本报记者向教育部求证,西安翻译学院自诩的“教育部首家民办高校样本学校”也完全是子虚乌有,这所所谓“最值得研究的民办大学”的确很值得研究,他们自我包装的技巧在目前看来堪称无出其右,甚至已经超越了公众社会的忍耐限度。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教育部作为中国教育的行政主管机构对此并没有睁一眼闭一眼,而是亮出了鲜明的官方态度,该部新闻发言人不无愤怒地说,“教育关系到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我们谴责一切丧失良知、道德沦丧的宣传。”应该说,在我们这个权威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教育部的这种愤怒还是有一定警示作用的,它的效用往往会超出民间舆论甚至新闻媒体的批评。

  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一个敏感而且关键的时期,义务教育的义务性质不够明显,而高等教育的收费又趋于昂贵,公立学校的资源分布不够合理、总量不能满足国民需要,私立和民办学校的运作又很不规范。毋庸讳言,这些年来关于教育的负面新闻是屡有耳闻的,其中最令人不安的莫过于农村地区不少家庭因为孩子受教育而致贫、返贫。在这样的时期,教育主管部门尤其要加大管理和服务的力度,要致力于建立良好有序、诚信无欺的教育秩序,对于教育的各个敏感环节,如招生、收费、宣传、文凭发放等更是要严防死守,以避免加大教育的无效成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负担,这个任务是相当艰钜且无法回避的。

  教育管理的艰钜性首先在于信息的泛滥与耗散,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教育部门很难及时对错误的资讯进行甄别,很难及时谴责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西安翻译学院的虚假宣传就是钻了这个空子。如果不是新闻媒体表现出职业敏感和责任意识,该学院的虚假信息就会欺骗更多的受教育者和他们的家长。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西安翻译学院的虚假宣传已经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也不是虚构荣誉的问题,其背后是有着牟利动机的,其做法也涉嫌违反教育法规。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26条就规定,“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须经审批机关审查后,方可发布”。该学院发布虚假信息的目的在于招徕生源,那么,这一行为是否涉及欺诈,也值得执法与管理部门予以鉴别。

  总而言之,愤怒尽管有效,但并不足以打击少数行为不端者的牟利冲动。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对待证据确凿的虚假教育宣传应该予以行政和司法追究。如果姑息养奸,就难免养痈成患。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