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中国首次评奖,不是针对1985年的成果评奖,而是对建国以来的26年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评奖。很多奖项是世界级先进水平,比如两弹一星,核潜艇,大庆石油稳产,杂交水稻等等。中国农科院育种所小麦研究室主任张锦熙研究员一辈子研究小麦育种,所以小麦育种项目获奖是对他的成果的肯定。可惜在申报获奖的过程中,于获奖前一年的1984年5月31日张研究员去世,没能看到自己获奖 。又不能对过世的人授奖,所以该项目获奖就成了课题组的其他人的奖。作为刚工作2年(1984年申报时)的阎润涛也成了获奖人之一。涉及到生物的研究周期都很长,是以几年为周期的,小麦课题的研究是张锦熙几十年研究成果的累积为基础的,而不是跃进一下子就出来的。
阎润涛运气!
我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则是1991年了, 因为已经正常化了。除了1986年停评一年,1987年更多是对首次评奖的补充以外,1988, 1989, 1990每年都正常评奖,这份量远远不能和1985年获奖相比较。1985年获奖项目很多都是世界级的。
我们的项目是于1989年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在几十年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在1985年干了10年的项目通过鉴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里面的2个人加入了我们项目,还有一项装置获得198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我们的项目是基于这些以上的。
我就是个打酱油的,即具体干活干了8-9年的人。
几坛就有一个造假的人。77级高考落榜,然后石油部系统内部招生上了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1985年毕业。此时早已过了申报奖项的时间。
但是他竟然公开撒谎造谣说自己获得1985年首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毕业一个月就获奖?
那申报的过程是多么复杂繁琐的。对全国26年来的所有重大项目进行梳理,由各单位初步申报到主管部门,再报到部和省进行筛选,筛选然后上报国家科委,再由全国各行各业顶级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再评。验证检验。因为年代久远,各种文档文献整理收集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都是手工处理,不是计算机处理。这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各单位初报是提前一年开始的。
就不算报名的问题,他毕业一个月就出了这么大的成果?1985年获奖成果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逐渐取得的,是科学院学部委员,大学著名教授,全国各行业学术领军人物等获得的。
此人也算是闹了个大笑话,看到我的相关贴就总在我的帖子里捣乱说自己获奖,说我获奖是假的。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干对了项目,跟对了人。他嫉妒一个不认识的网人我,唉,一个快70岁的人了,说什么好呢?
(29/4023 reads)2020-08-27 15:03:27
(7/4134 reads)2016-03-29 15: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