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美国教育,谁更忧虑?

来源: 北京数学 本文已被阅读:

中国: 尽管制造业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但却一直徘徊在经济金字塔的最底层。问题?中国出不了乔布斯这样的创造性天才。原因?当然是“归功”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压制,单一选拔,题海战术,灌输填鸭等等。


美国:“虎妈”蔡美儿的一本《虎妈战歌》不但在美国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而且更引发了美国社会更深层次的文化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做好准备,无法在越来越全球化的竞争中生存和取胜。从现在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来看,这种忧虑不无道理。



中国:留学生低龄化的问题一波强似一波,这种用脚投票传递了对中国教育的反感和不信任。有调查显示,六成家长和学生对中国教育表示不满非常不满;超九成家长有意愿送孩子去香港或国外接受教育,其中18%的人表示有意愿,也有实力


美国:学生在国际测评中表现不佳(在有34个国家参加的PISA中,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排在第25)。美国的教育界非常担忧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程的低层次重复。尽管采取了包括把很多表现不好的学校校长老师一次性全被裁掉的措施,但是教育问题仍然很突出,尤其在数学和科学教育上,现在高科技领域几乎被外来移民统治。



那么中国美国谁更应该忧虑呢?


不少人宁愿批评中国教育扼杀创造性,其实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 一个专制不民主的社会根本就没有产生创造性的土壤。

  • 洗脑:当全民都总是在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的所谓“思想”的指导下行为时,创造和想象力无从谈起。

  • 生存环境:亿万小民辛辛苦苦的讨生活,“争夺” 一点点有限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还要供养庞大的政府来管理自己。对他们来说,生存第一,创造和想象是一种奢侈。

  • 应试教育扼杀创造性?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寒门子弟想要有一个科举呢。他们没办法拼爹拚钱,至少还有个成绩拼一下。


所以缺少创造性不能单单“归罪”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方法。


 


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缩影,也是被谈论最多的。做题,不做题也经常被拿来说事,被上升到教育理念的层面。新近推出的数学习题网站北京数学(Beijingmath.com 也被不少机构作为一个讨论的焦点,成了中美教育理念之争。其实这个网站就是要呈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定数量的练习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做题是一种练习,是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消化。在练习中学习,学习效果可以达到只听不做的 10-15倍。 That’s it,多少自便。  这也是北京数学的原则。


 


北京数学(Beijingmath.com)根据人教教程出题,美国测试标准,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精练的习题来提高自己。为节省时间、保障学习效果,该网站的后台有一个择题算法,使每个学生的习题难度螺旋上升,达到标准后自动提示。


北京数学(Beijingmath.com)还为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从练习情况、得分情况和正确率三个角度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并给出错题报告。通过学习档案,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最重要的是很多使用过的家长都反应:互动的形式,精美活泼的设计,使孩子大大加强了练习数学的兴趣。孩子说:“我喜欢!”。   这才是关键!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