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为证——闲谈《The window》

来源: 2015-11-18 06:20:4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The window》表达的是一份真挚的情感,这浅而易见、毋庸置疑。可是这情感是对人、还是对物而发的?若是对人,对谁?若是对物、对的什么事物?…这要细究起来可就滔滔不绝了~俺却觉得无关紧要。

张爱玲说,一部作品,之于读者,更胜于之于作者本人。俺话糙理不糙滴翻译过来,掌门是在哼哼教导:爱啥啥、爱咋理解咋理解哈~~~~

不无不可。一部好的作品大可以放在不同的意境、心境之下,如同一粒顽强的种子,总能长成婆娑的树。《守羊人》中有一句,“世上没有两棵平行的树”。你的树,一定不同与他的树,这不是挺好?不同才自然。

苏东坡和佛印对面打坐的典故,大概也适用于文学作品的赏读上。尤其是读诗。

 

我最初倾向把《The window》解读成对生命中挚爱的事物的表白。因为,物,这个范畴忒大了,包罗万象,咋说咋有理,理解上不费脑子,读来轻松,同时也不差阅读的美感,何乐而不为呢?~~

这会儿,我想把它读成一首俏皮的情诗。

因为,惨淡的季节、残酷的事件。。。我希望能说服自己和别人,世间尚存真心、人与人之间还有无怨无悔、无私无惧的爱…有诗为证!

 

1。you are my bread 你是我的面包

一位欧洲王后告诉她的饥饿的子民,没有面包,你们吃蛋糕啊!

Diane Di Prima远没有王后的智慧,她本分木讷滴认为,面包是不二之选,没有面包不成,会饿、会不舒服、会痛苦、会死去。。。

她直接了当地告诉爱人,你是我的面包、营养的来源、生存的依赖,俺不能木有你啊!嘻嘻。。。

面包不是啥高档的食物,大概也品不出啥太浓烈香艳的味道。这第一句简洁地奠定了基调:这是一份朴素无华,然而生命不可承受之无的爱。

 

2。and the hairline noise/of my bones 来自骨骼的/悄声细语

noise 一词用得绝妙,与下一段的sound相呼应,其中的好处放在后头一块详说。

单说noise,尤其是发丝般细微的noise,若是不想听,本可以充耳不闻的。可是作者偏要听,不但宁受纷扰,还听得细腻入微滴。。。一副左唇角苦笑、右唇角莞尔的小女人态!恩,爱人给的爱折磨人啊,可是谁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滴甜蜜呢?~八顿大龙虾也拦不住为伊消得人憔悴、奏要人家乐意!~~~

中文中有“刻骨铭心”、“入骨”等词汇。这里of my bones, 是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因为口语化的缘故,读着更清新亲切。

 

3。you are almost/the sea 你几乎就是/整片海洋

海的意象,在现代诗中太普及了,这里不啰嗦了。

是almost一词,让俺“噗哧的轻笑了一下。把普通的意象处理得如此鲜亮,不得不把佩服作者对语言拈重若轻的拿捏功力。

 

。。。。。

第一段写“你”是啥,很自然地,第二段,就要写“你”不是啥了,almost一词总得给个交代不是?

可是乱世的哲学是,大块时间睡觉,零星时间假装思考。。。打住先,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