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姚贝娜事件的另类肤浅解读
中国人的传统,人死为大,说死人坏话是要遭报应的。我虽然非常害怕遭到报应,却忍不住表达一下我对这件事的感慨。
13年看好声音的时候,虽然对姚贝娜的歌声没什么感觉,但却仍能听出她高超的演唱技巧,佩服她的稳定发挥。令我对她印象深刻的是在知道她是乳癌康复者后。我虽对癌症康复者恢复正常人生活举双手赞成,却绝不赞同他们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而参加选秀比赛,加入娱乐圈是无法避免经常熬夜,坐飞机,错过用餐时间这些对身体有害的生活方式的。相信姚贝娜在比赛前是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情况的,可是她毅然选择走上这条路。和其他选秀选手一样,姚贝娜参加好声音的理由也是唱自己喜欢的歌给所有人听。这个说法看似单纯简单,可仔细分析其实不然。在中国,只有出了名的歌手才能得到优先选歌权,也就是所谓的唱到自己喜欢的歌;而要想让“所有人”听到自己唱歌,那就必须是家喻户晓的歌星,唱片要有白金销量,通告要天天跑,娱乐新闻要经常上。一句话,姚贝娜的参赛以及后续的签约等一系列行为如果不是为了夺利,那至少是奔着争名去的。
去年6月,姚贝娜就已经查出癌细胞多处转移。医生建议化疗,她却以工作太多,放不下为由,拒绝治疗。就这样一直工作到11月排练时咳血才入院治疗。这种拼搏精神如今正在被各大媒体以及广大网友们盛赞着。而我却想说,其实中国并不缺像姚贝娜那样的歌手,她走了,她的“贝壳”们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变“玉米”,变“花生”,变“凉粉”,变“盒饭”。而作为女儿,她的位置才是无法替代的。她的离去只会让她的父母在痛苦中度过余生。对所有其他人而言,任何由她而生的悲伤和惋惜都将是昙花一现。可悲的是姚贝娜可能致死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不可否认,姚贝娜身上具有乐观、坚强、善良等很多优秀的品质。可这些却无法让她逃脱自己的宿命:那就是成长于中国家庭,接受传统中国式教育。在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下,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就是“不成功,便成仁”,而对成功的要求必是收获或名或权或利。姚说她从歌舞团辞职是为了穿着牛仔T-shirt在酒吧唱歌,可是她却穿着这身衣服走上了好声音的舞台,最终赔上一条年轻的性命,过早的离开了她的至亲。
生命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