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一个有关诗人猜字的故事。林花著雨胭脂?
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情趣相投,经常唱和酬答,结伴游玩。传说有一次,四人游一寺院,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诗,因年代久远,其中有“林花著雨胭脂□”一句,但最后一字的字迹模糊,看不清楚。
四人便商议要为这个字补缺。
苏轼才思敏捷,稍加思索,率先吟道:“林花著雨胭脂润。”
黄庭坚则吟:“林花著雨胭脂老。”
秦观紧接着说道:“还是‘林花著雨胭脂嫩’为妙。”
佛印修行到家,缓缓念出“林花著雨胭脂落”的诗句。
所补四字,孰优孰劣,四人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寺院老方丈见状,找到原诗查对,原来最后一字为,“湿”,四人面面相觑。
仔细玩味,觉得还是“湿”字更好。一个“湿”字,将“润”的形表、“老”的衰情、“嫩”的色质、“落”的姿态都包容了,融形、情、色、态于一炉,将“林花著雨”的意境准确、生动、形象、鲜明地表达了出来。四人无不叹服杜甫观察事物的细致,遣词炼字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