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的文章像重读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轻描淡写却字字深刻,所以想你是不是也受过垮掉的一代那一代人的影响。能够被人读懂的东西似乎不多,却又似乎有很多人一个劲儿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精神空间里到处漂泊,却又显示出一种寻找的渴望。就比如这个多多的最后一曲:
“最后一曲通常是一支缓慢的、深情的、很长很长的曲子。还不单如此,其实这支曲子是这个夜晚相识的人们感情上的一个总结。只要是一块儿跳最后一曲的舞伴,他们就是一对了。可以把自己贴得紧而又紧,合上眼睛,低声倾诉,象得救了一样。一个人如果在最后一曲开始后依旧是一个人,这个夜晚的全部黑暗就会全部倒到他一个人头上。因为,这支曲子是人们的期待感所编织成的某种共同的情绪,它意味着,我到舞会干什么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舞会有如某种残忍的游戏,它淘汰孤独的人,或判谁为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