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城里讲故事_11(兼讨论)

来源: 2013-01-26 12:34:3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故事讲完了。虫虫可就不高兴了。他说:这么把我写成坏人啦?我说:你根本就没懂。虫虫不是坏人。这是关于忏悔与救赎。而且那个虫虫和你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你可比不上虫虫呢。这时离离向我们示意,我们一看,只见阿宽坐在那,眼睛都红了。我们赶忙问,阿宽你这是怎么了?阿宽就说:我想起了我的那些爱情故事。我就想哭。虫虫就说:你不至于吧。我连忙说:阿宽,想哭就哭吧。阿宽就可真哭了,哇哇的痛哭。转眼就用了我一大把手纸,我这个心疼啊。过去在家里可没那么多的纸,什么餐巾纸啊,洗手纸啊的。擦嘴用布,擦鼻涕用袖子,上厕所拿张报纸。直到挺大了,我看报纸上说,英国的管家,每天早上要用烙铁为主人熨报纸。这才发现,这报纸蹭在手上,会弄得一手油污。唉!来到城里却发现,这城里到处都是手纸,什么都用手纸擦。太奢侈了,人简直就成了包在在手纸里的东西了。我可还是舍不得,一张手纸我要撕成两半用,大的厨房用纸还要分四份用。所以这时看着阿宽一张一张的抽出来,鼻涕一张,眼一张的,我在一旁真着急。这么能让阿宽停止哭泣呢?正这当儿,离离轻轻拍着阿宽的背,说:阿宽,别哭了,讲一讲吧,讲出来就好了。我一听,连忙在旁边盯着我的手纸,说:是啊,是啊。讲吧,快讲,别哭了。阿宽又抽出一张,擦着眼说:我也想讲一讲,憋在心里太难受了。可我的故事特别长,你们可不许听到中间就不想听了。我连忙说:不会的,不会的,别哭了,快讲吧。阿宽又抽出一张,擤了擤鼻涕说:你们可不许笑话我。我都快哭了,说:不笑话,不笑话。你就别哭了,快讲吧。可阿宽又说:也不许乱传,要保密。离离就一巴掌拍过去:你烦不烦啊,快讲吧。于是阿宽就开始讲起了他的漫长的爱情故事。



阿宽漫长的爱情故事



阿宽的爱情故事真的非常长。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着。由于把痛苦长期憋在肚子里,不像很多浅薄之士,把自己的经历,到处反反复复地讲来讲去,最后讲得条分缕析栩栩如生,而阿宽的故事讲得相当的混乱,时空交错,偶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但这却成了一种十分当代的叙事方式。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令阿宽如此的悲伤,甚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伤心和很多非理性的情感一样,是一种可以相互感染的集体活动,就像蹦迪,只要人一多,不管会不会,大家就都能跟着瞎动。所以,开始时,阿宽伤心,离离就跟着伤心,然后一传二,二传三的,大家就都伤心了。但是,渐渐的这种叙事的魅力就显现出来了,当我们逐步了解了故事的构架,就能走进了阿宽的内心世界。阿宽讲到后来心情也平静了,由于这种叙述,我们便在时空中来回穿梭,心同着阿宽一起起起伏伏地重新走在往昔的那些光阴之路上。



当阿宽终于讲完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大家也过瘾了,也累了,于是二话没说,站起来,一哄而散。



我们穿好衣服,走出门。一出来,觉得怎么这么热啊?是啊,都中午了。华兄就说: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这环境问题可真是个大问题了!



我们正在点头的时候,沃克兄从那边急匆匆地走过来。他看到我们挺吃惊的,也没打招呼,张口就说:你们这是要去哪啊?这大夏天的,怎么都穿着羽绒服啊?



我们连忙抬头一看:可不是嘛!树都绿了,知了正在上面叫呢。



这阿宽的爱情故事可真够漫长的!


 


关于这篇小说



 


 



 



想分析一下这篇小说。



有些就不解释了。只探讨一件事情,就是有朋友说小说不够丰厚。先定义一下,丰厚可以指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也可以指描写是否细致周全。对于后者,这个小说追求极简,所以的确不丰厚,但颜筋柳骨,各有妙处。文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要细腻就没有粗旷,要简洁就没有繁复。所以我只谈前者。



简单分析几句:



首先就三个小孩内心性格而言,是丰富和复杂的。三人各有不相同,三种类型。立,处在迷糊的十二岁,学习一般,胸无大志,了无城府,胆怯,而且由于家庭,性意识启蒙中的问题,导致深深的自卑,但另一面,他讲义气,有担当。虫虫则完全不同,由于家庭,他早熟,野心勃勃,报复心极强,他自以为是大人,但其实上还是孩子,这从一些细节中都有反映,比如担心一夜头发全白,在发现立死了之后手足无措,他已具有心狠手辣的一些苗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比如对离离的心态,他又有犹豫畏缩的一面。立对离离的感情完全是模糊的,朦朦胧胧有一点爱意,但更多的是亲情,友情。虫虫,则已经比较明确是一种爱,而且相当理想化。本来这种单相思,爱但不敢表达,在默默中煎熬是人生一种非常美好和浪漫的经历,如果没有后面的悲剧。



一个悖论是立平庸,想保护离离但没有那个能力,而虫虫精于计算,使离离摆脱了大兵。但如果长大成人,虫虫过于精明,计算,自负,未必能走很远,而立,讲义气,有担当,知分寸,(从他和离离的那段对话就知道他其实始终明白,现实加之他们之间的沟)立也是自尊的,(把自己称为青蛙,而不是癞蛤蟆,这个细节很重要)从这点可以预测立今后不可小看。(长大成事的往往不是从小透着机灵的人)两人性格的复杂性在一个重要的细节体现,即两人应对突然变故的不同表现,当离离突然说出要做人流时,立头脑相当冷静反应迅速,反之虫虫写信时,就犯下致命错误,而看到立被打死时,竟不知所措。



在这么短的篇幅里包含这些复杂而矛盾的内容,应该是丰厚的,只不过限于篇幅和文风的极简追求,没有展开而已 。



再简单谈谈离离:



立说“其实离离也是孤单的”这是不明就里的单纯。离离应该是“无助的”。



她完全是无辜的,她与别人反着劲其实是一种反抗,但悲剧在于这种反抗没有用。离离的死有双重意义,即是最后绝望的反抗,也是主动选择的一种勇敢的追求,因为促使离离赴死的原因是双重的,一方面是不堪侮辱,另一方面是她在那年的夏天的顶楼上发现了一些美好的东西。尤其,在这个短篇中离离的内心是在变化的,这一点从一开始她喜欢看着雪被踏脏(这是一种绝望的放纵)到不再想看见洁白的雪又一次被践踏,所以最后她选择向前迈一步,飞了,自由了。



同时这也回答了12岁的问题,12岁是太小,但离离没有办法,她是无助的,那个强暴她的人不可能等她到16岁再发泄兽欲。这更加加重了离离的悲哀。



在这个小说里,离离是一个聪明美丽,有个性的小女孩,但她无法摆脱命运加之的厄运,她是纯洁的,她身上的污迹都是外面世界加之的。



由于她的经历,使她在三个人中对于爱情是最清晰的,最早熟的,但从自始至终她只是很紧张地轻吻过立一次,可见她仍然非常清纯,如果没有和立的这段经历,那她可能就最终自暴自弃了,而从她最后的信中我们又看到了她内心的自卑与凄苦,两个孩子,相依在一起却各自因为不同的原因自卑着。



在一个短篇里能把这种变化与纠结写出来,这应该是丰厚的。



注意,三个小孩心中都有仇恨,都有反社会的倾向,但原因各异。这时就把人们的思索带到了他们的家庭,和社会,这个远非美好的成人世界,不多说了,想想小说中下岗,城管,酗酒,坐牢,尔虞我诈,以及兽性,如此短的篇幅还不丰厚吗?这里只谈一点,虫虫的爸爸的朋友在生意场上坑了虫虫爸,最终导致的家破,虫虫内心扭曲,而又间接引发立,离离爸,立妈之死,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联系啊,人的一个活动可能导致一串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且从虫虫的自述中可知他爸对于他的教育中很多是成人的勾心斗角,这也相当矛盾,这是成人世界的真实的东西,他爸的教育即是想对他保护,免于今后在成人世界被伤害,又使他的过早的进入这个成人的世界,从而内心受到影响。这是一个悖论,而原因在于社会,因为这个社会单纯正直诚实是很难生存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实际上充满危险与艰辛的,这些来自于身心的发育家庭和社会,你可能一生没有意识的到,那你就是立的班里的其他同学,以为立谁了离离,害死了她。而立其实也是偶然地进入了故事,而成为了牺牲品。这种偶然性也是一种危险,一生都存在,对于任何人。)



虫虫在花园上的忏悔又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成年人的反省忏悔和自我救赎,它在这里为这篇小说引出希望之光。



最后分析一下这个疯狂游戏的象征意义。



这个游戏对于两个孩子和一个成人来说含义各不相同。



对立,这反映了立平庸,懦弱,自卑内心深处隐藏的一种疯狂的东西,这多少让人为之成长产生一丝担心,这种疯狂的潜质,正确发展可促使成功,但也可能使人走向另一极(还记得立在花园上说需要一颗原子弹杀了所有人)。



对离离,这是一条反抗命运,摆脱命运的自由之路。



对虫虫,这预示着一种自我救赎。(注意,并不是说真要虫虫去跳楼,小说最后这个形象已经变成一个单纯象征性的符号)



实话实说,想想《阳光灿烂的日子》和《万物生长》,那都是长篇,可不过就写了成长中的混乱迷茫与躁动而已,就人性内心的复杂矛盾与转变,社会成人与孩子成长的深刻关系而言,又怎样?



其实还有很多想和大家聊的,比如自残比如青少年的冒险经历比如乱伦,小说中都涉及了,但写到这里又不想多谈了。还是像开篇说的我写这个主要想练习一下各种风格题材,因为从《巴尔的摩》之后想试着写下去。还是欢迎批评。



啰嗦一句,如果您还是觉得故事不真实,那我要说您是太不了解这个世界了。(当然大家对于真实的定义可能不同。)



 



几个朋友提到最后有些过快,谢谢。我考虑在虫虫的叙述中用一两次次虫虫成年后的内心独白放慢节奏,用一些舒缓的优美的长句,但这很纠结,因为这个小说的一个特色就是极简(个别段落甚至没有字以表现一种心境)而且我控制虫虫的部分在1/3,以求平衡。因为我只在两三处优美或伤感的地方放慢速度,其他地方追求的就是速度感。另外一种可能是让立的妈活下来,显示出女性在灾难面前坚韧的一面,以给人希望,但挺犹豫,怕显得假了(尽管实际上女人在灾难面前有时非常坚韧),再考虑考虑吧。这个小说要扩展,应该可以成为长篇,但结构的特色可能就没了。最后有朋友认为我谈死亡太随意了。我觉得这是小说的冲击力比较大,使他一时不能接受。怎么说呢?说句大话吧:



我认为伟大的作品都是沉重的,而不是轻松的。最终都是关乎生死和情感的。



这个讨论我手写了两稿,又在电脑上该了六遍,最终把所有开玩笑的话、段子都删了。



以后的故事没有伤痛这么的了,大部分是幽默的。下个底月发第二章《虎王的故事》,幽默有些寓意。我每个个月最后一个周末的三四天里发一章,就当休息了。我这都成了例假了。赫赫!写完这些突然想加上一篇《巴尔的摩下午530分》里面的一首诗歌。



 



遥远的诗歌



 



汽车、飞机、互联网



世界,这么小



一张机票



一次搜索



我们就拥有了所有



 



但,哪里还有



遥远



遥远的山川



遥远的城堡



一条遥远的路



通向遥远的战场



 



但我们,已不需要



战场,没有



理由



去死



世界是这么的好



 



科学消灭了距离



我们消费着所有



还有什么会



更好



 



但哪里还有遥远



 



汽车、飞机、互联网



世界,这么小



光阴,这么长



或者



这么短



你我,这么近



或者



无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