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谢一尘妹妹,并注解窝窝由来--
豆渣拌米糊调制成浆,倒混浆入铁勺, 进油锅煎炸,掌大米饼浮游锅中,中带小孔,炸至两面金黄, 起锅手抓,烫极!入口微咸浓香, 软嫩柔滑为主,中部焦脆爽口为辅-- 窝窝童年早点之精品, 5分一个,不得常食之。及至青春年少呼朋引伴之际, 友常于路边等候之时,奉面窝一枚,博窝窝一笑, 终至心宽体胖风崩离析之结局。
今面窝依旧贱为路边小吃一族,不登高档饭店大堂,却令窝窝离家万里而不能忘---托家姐越重洋带窝勺一把,自购有机黄豆数斤,蓬头垢面烟雾缭绕之中,屡败屡试自制面窝,成品羞于曝光私房,更略逊记忆一筹, 为解思乡之苦,嘴角之馋,自命面窝窝。
此面窝窝自爬行于文学城以来,潜私房, 冒家坛,自绝于流行时尚,自诩为花痴一枚, 自命为鸡官一个, 自称为常减常肥,自谦为流氓无作为。及至随舞女坠入城中仙境70坛,忽有面窝入油锅之臆想, 上下翻腾之际, 盼左右逢源,望斑竹垂青,真有身心俱焦娇二字。 某日自省其身,虽不圆不滑,面窝窝之名有欲盖弥彰之嫌疑, 有损70阳春白雪之坛宗。恰逢人到中年之危机,改故头换面,走高尚SNOBBISH 路线, 与平民百姓面窝窝划清界限, 吐口水,和梨花, 翻出精品燕窝窝一个。
终究狗改不了吃屎。颜面顿失,燕面皆窝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