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月明时

来源: 2012-09-16 13:11:5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记忆的长河在安静地流淌,两岸风光或旖丽或荒凉,星云璀璨间,似乎永远没有静止的时候。而只是在你一低眉,一俯身的瞬间,你会发现,有些记忆凝成了一块鹅卵石,静谧安详地躺在宽阔坦荡的深流里,寂寞,却又安然自得。。。。。。孩子眼中的中秋和大人眼里的中秋是界限分明的:孩子的中秋是个童话,大人的中秋就只是个日子。所以,你若问我,我的中秋在记忆里被定格到了哪个位置,我眼前就分明地闪现出一个画面:一块高地,一滩芦苇,一片柳林,一川江水,还有那江面上的一链金灿灿的月碎。

高地是属于大人们的,但是由我们这些无所事事的孩童在太阳尚未落山的时候就率先占领的。一只只竹板凳象征着各家的领地,最好的地盘是最靠前最开阔的一片水泥高台,底下是一道人工的沟渠,各色野生的植物葱茏地掩映着,只能听到些潺潺水声。而占领这座高台是颇需要些胆气和谨慎的。高台因为年代久远亦被废弃的缘故,几成断垣残痕,只有最前端的平台是完好的,其他就只剩下大约两掌宽,一高一低的框架,离地面最高处大概有三,四米。我们就是要抱着小竹板凳,努力如杂技演员一般保持住平衡,小心翼翼如强渡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一般赶在其他孩子们的前头到达前端的平台,摆上自己的小马扎,就意味着插上了自家的军旗。抢到了最好的位置的孩子们志得意满地在自家领地周围逡巡,颇有些炫耀的意思。其他的孩子亦不气馁,把精力都耗费在了走独木桥般的框架的比赛上,争取明年能力拔头筹。

等到夜色浓烈了些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大老爷们们就拉拉杂杂地出动了,脖子上随意搭着条毛巾,一把搪瓷的茶缸是人手必备的,和平时合意的哥们邻居三三两两,或坐或立地闲聊,自家的孩子们都是不大管的,除非是出了纷争起了战祸,才听见哪家当家的大声吼一句:欠揍!基本上就能维持一小会儿和平。再晚些,等各家的婆姨娘亲们收拾好了家里的繁琐事务,提着大小不等的竹篮,里头装满了各色月饼茶水,袅袅娜娜地行到高台边上的时候,也正是一轮明月正当空的时候,当晚的高潮戏此刻才正告上演。

女人们找回自家的男人,招呼着野地里疯玩的孩子,也不需要费什么大的气力,只喊一声小名,加一句:吃月饼了。。。。。。刚才还在拿芦苇竿子骑马打仗的孩童们,霎时间做鸟兽散,往自家的领地飞奔。高台上一片闲适的风景,男人们应景地拿一小块月饼灌茶,默默不语。女人们隔壁左右地扯着闲话,间或交换一下自家月饼出自哪间铺子,抱怨一下时事艰难,备下几个月饼如何地劳心费力,实际是炫耀一下自己如何地能力超群,竟然拿到了非常难得的花色。孩子们嘴是最幸福的,一刻不得闲地输送着那些:甜的,咸的,甜中带咸的各色口味的月饼,犒劳着不知疲倦的辛勤的小肚皮,抽空还很给女人们争气地咂嘴,大叹自家月饼如何好吃。。。。。。

等到一切渐渐沉静下来的时候,心满意足的孩子趴在爹娘的膝前,略带着惊异的神情端详着眼前这轮明艳得出格的月亮。平时爹妈爷姥讲过的那些故事突然活了起来,孩子们指点着哪里的月斑该是桂树,哪里又是吴刚,连那只白兔也被指认了个现形儿,甚至连嫦娥吃的桂花馅的月饼的香甜都随着月色喧染了开来。这无与伦比的月,悬在墨蓝的苍穹间,有好看的温暖的光晕裹挟着,把朦胧的夜色镀上了一层淡金,近处如烟似笼的柳林更是妖娆得风情万种。这光似乎是会动的,你看它此刻不正在芦苇尖上流淌吗?一直流淌到了波光迤逦的水面,一江大河波澜不惊地守护着纠缠不休的月影,任她拆散了,揉碎了想渗进大河的心里,却不得门而入,娇嗔地留下一串笑声般的碎影,晃晕了孩童们的心和眼睛。。。剩下的就只记得爹宽厚的肩膀,或是娘温暖的怀抱,呢哝地软语,只是自己心满意足地困顿,绝不愿意睁眼。。。。。。

是的,在我记忆里的那个定格的中秋夜,它就是这样温润和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