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
春秋美人故事里提到的晋国公子重耳,因为小妈骊姬的排挤,被迫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国外过着流浪的生活。流浪途中,大家饥寒交迫。
重耳手下有一名臣子叫介子推。有一次介子推为了给重耳补充营养,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做好了给他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初始,对臣子们大加封赏。介子推平素为人低调,以致晋文公把他给忘了。终于后来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可是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带人上绵山搜索却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个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从计,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再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俩已然抱着大树死去。此时正值清明节气的前一天。
文公葬介子推于此。如今那里成为山西省介休县。介休的意思就是介子推生命结束之地。晋文公还下令从此晋国在该日禁止烟火,一律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清明本是24农业节气之一。清明之后,种瓜种豆。因为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后人逐渐将二者相合,成为清明节。有说法是因寒食无需开火,人们也就在家闲赋,于是有了外出踏青的习俗。因为每年文公祭祀介子推,推广以后,普通百姓就在寒食节祭祖。直到今天,韩国仍然保持着单独于清明的寒食节春祭。
晋文公还砍下介子推死时所抱大树,做了木履穿在脚下,平时总是看着脚下的木履说:“悲乎,足下!”这便是足下这个称谓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