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子尘报:下海和家产
凸子尘报:下海和家产
I’ve got some good time on two Chinese series this weekend. Down2Sea tells a success story a migrant family in Guang Dong. HomeProduce details the hates and loves among family members in Beijing. Both have 30+ episodes.
两部我都是跳着看,每次跳5-10分钟的剧情,遇到关键细看几分钟。保证大意,不重细节。对于演员水平没有发言权了。
《下海》选题很好但编剧尴尬。这是一个北方家庭的三兄妹及起配偶们,在80-90年代的下海大潮中的创业故事。职工下岗,政客下海,投机倒把,第三产业,五金小厂,非法集资,歌厅驻唱,承包工程,品牌加盟等等都是人们熟悉的故事。编剧把这些故事集中到这个故事里来,可以唤起观众很多当年回忆。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今改革开放30年周期一到,股市房市都萧条,大家也有点时间可以驻足回忆过去了。对于这些,无论是经历过还是听说过,这个剧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这个。
不过编剧把这些剧情安排在人物身上的时候,好像只是为了解释剧情,并不在意内在联系。男主角的经历有个明显尴尬。这个一向保守的男人,辗转下海的第一个职业是承包工程,因为自己以前曾经作过工程,但是这么一个重要的细节,前戏没有任何表述,但前戏里还花了大量细节描述主角带领一干子人养猪。结果养猪成功带来的良好群众关系在主角下海之后就再没有什么下文了。女主角身上也有尴尬。她下海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按剧情来看是一个跟她关系铁磁的农民倒爷旷总。她对旷总这种非男女关系的意气很好,但这种意气落到最后成了旷总被时代无情淘汰和女主角于老公旧情重温的对比。
除了主角,让一个北体学西洋拳的人从办个体拳击班开始倒不失好的起点,但是他到广东后做厂长,开摩的,最后死在跑运输的事故上等等就显得没有什么厘头。这些事情放在一个人身上看不出什么现实性来。难道为了让这个人物最后悲剧的死去,就需要这么一个纠结的创业路线吗?
《家产》是一个北京大家庭在老爷子去世之后的分产之争,自私、欺骗、反目、危机,最后重归于好。这个剧选题极好。编剧也还行,把家人之间为了利益撕破脸皮的现实表现的很到位。最后选择用一个成员的生命危机来把大家再次团结起来的剧情,也是比较合理。
一个集团成员之间的合作状态靠什么来维持?可以靠权威。比如这家在老爷子活着的时候。也可以靠道德。比如这家的大姐大姐夫就多次提出来都是亲兄弟的观念来。可惜道德的力量不及权威,权威的力量也不能持久。最后是危机的出现,危机让大家良心发现,或者说危机给家人之间带来的是一种恐惧,恐惧把大家又拉回到亲情中来。
除了分产之外,这个剧反映的家产之争以外的一个社会现实。竞争是现在中国社会的主旋律,而不是合作。竞争作为主旋律很久了,甚至家人之间也是如此。改革开放30年正是竞争逐渐在中国社会扶正的过程。如今又要找回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感觉,光用道德倡导的方式根本不够。和谐是一种状态,不是过程。合作才是过程。倡导和谐,就是在竞争多年的中国人中间用道德力量让他们合作起来,这其实是以道德压制分歧。
倡导和谐之外,还需要在教育中加入多一些practical的合作训练,从小开始训练。比如compromise。除了让人们学会怎样让步,主要是让人们更习惯于用让步解决分歧,而不是互相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