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有限的.有些词汇的使用频率更是有限的.

来源: 2011-05-21 10:35:3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咱妈"."咱爸"."咱哥","咱姐".---这么简单的词,其实有的人一次也没机会使用过.在我们和亲人有限的生命里,让我们在有理由使用的时候,尽情的用吧.

这个感慨是源于一件最近的事和一些往事.

不久前.会一个旧友.途中.他说打电话给国内的妹妹.末了,听到他对电话那头的妹妹说:"你到我家去,跟我妈说..."后面的话我不记得了.只记得他对自己妹妹说了个令我很吃惊的词"我妈".我是那种心里藏不住事的.忍了又忍,还是弱弱地小心翼翼问了他:".......那个......你和你妹妹...不是一个妈妈?"

他很随意地笑笑: 是啊.一个亲妈生的!

我晕.我说.

他解释道.我们从小就这么说的.她跟我提起我们的父母时也是我爸我妈.

我彻底晕倒.

 

过了些日子,就是我的五一节那关西之旅了. 也忘了为什么会和同行的一群GGMM提起此事,结果一对儿可爱的情侣的提问更让我震惊:" 咦? 那不是说我爸我妈吗?应该怎么说呀?"

我这次没晕.我立即反应到他们都是80年代的独生子了.自幼没有兄弟姐妹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跟兄弟姐妹们提起父母时应该用什么称呼.

想想我们70年代的孩子多幸福啊.从小类似这样的话每天都在嘴边

"咱妈叫吃饭呢."

"咱爸说今天带我去,不带你!"

"咱家今天没人...爸妈都不在."

"咱妈""咱爸"这样的词,也许在我们一生中只能跟一个人提起,而随着我们的远离家乡.提到的频率越来越低.假如我们一个月给家打一次电话,而两次中只有一次能和兄弟姐妹通上话,那么我们一年中有效使用"咱妈""咱爸"这个词汇的机会只有六次.我承认我六年也没有六次这样的机会...生命是有限的.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珍惜使用这个词的机会吧.

想到这个的时候.顺带就想起个很久很久前的事情.

还是在西安一个人苦苦挣扎的时候. 认识了两个哥们.本来纯属酒肉朋友的那类.是日,三人共饮.已经深夜了.A哥们儿接到家里电话,说老爸急病.情况危急.

我们俩当然立即陪A一起赶到他家.三人连夜送A爹入院.情况很不妙.大家都知道.因为我是首次出现.而且是深夜和A君一起出现.A家人自然而然把我当作了A的女友. 我也不辩解.因为我知道老爷子的日子不多了.A君一直是个很麻木的孩子.让老爹看到他有个小女人在身边.对临去的老人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然后.既然自愿默契地冒充了女友.我只好加倍努力地做个好"女友".为了让老人去的时候没有什么牵挂.于是,我每天都带了老人能吃的饭菜去医院探视.由于病人不能翻身.中国的医院服务也那么不到位.老人在床上持续躺一天下来,身体都麻了.很多照顾病人的经历使我很明白,在炎热的夏季这样容易生疮.于是也每天帮老人翻过身来.按摩腿,腰.包括老人说哪儿疼.我立即就用热毛巾帮他敷.

后来有一日,我知道老人的日子不多了.突然感到人生的无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我还有多少时日可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呢.想着一难受,一个人躲开病房找个角落抹眼泪.不料正好被刚来医院的A君及B君撞见.A就很不明白我的落泪,我知道跟A这样的人也根本解释不明白.A很生气,好象是在说,我爹还没死你就哭.

没几天.老人就去了.从入院到离开不到十天.这十天我是亲眼看着他走去的.

然后.我继续扮演A的女友.去他家帮忙张罗后事.我能记得当时A家里人都很喜欢我.夸我.我却很郁闷.记得有个星期日,我一个人在做小白花.做了整整一个下午.一句话也没说.有时侯偷偷抹掉无法忍住的泪.为谁哭?天知道.不久后.我就离开西安去了上海.

第二年.我记得那个日子.是A父亲的祭日,接到A君电话.他说去上坟时想起我.电话中泣不成声.那一刻,感觉到不懂事的他终于长大了.那一次我才深深地体会了.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哀.虽然,我的父母还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