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名著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奴性色彩(1,2)

来源: 2010-05-18 09:52:4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奴性,其实在世界各民族的骨子里都有。从人开始为个人利益所左右,并有权贵存在时起,奴性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只不过中华文化里的奴性最为深刻,最为完备而已。中国的奴性,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的奴性。尤其是其奴性的色调,是世界上最浓郁,最独特的。有时,可以用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来形容我们的奴性魅力。这一特点在《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里,展现得最清晰,最动人。四大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之所以伟大,也许就在于完美地展示了这一民族的悲哀,使每一个深受其苦的人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在心底产生共鸣和叹息。


(一)
翻开《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扑眼而来的是令人窒息的忧郁的色调。这带有死亡味道的色调,我称之为奴性的色调。

在四大名著里,特别是在《红楼梦》里,几乎处处都飘荡着主子和奴才的论调。正如芳官和赵姨娘吵架时说的那样:梅香拜把儿,都是奴呢。猪八戒在万寿山庄说福禄寿星,你等真是奴才。翠缕在拣到金麒麟时,听史湘云论阴阳时,都忘不了主子和奴才区别。翠缕说,人家说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么。从这些迹象可以看出,《红楼梦》等确实是为奴性画像的经典杰作。

曹雪芹并没有将人与人的关系只停留在主子和奴才的绝对关系上。他通过主子和奴才的相对关系,推断出所有人最后都沦为奴才的结论。因为,在奴性心理作用下,天下不可能有真正主子存在的。《红楼梦》里一个很明确的观点是,主子上面有主子,奴才下面有奴才。这样,一个人在做主子的同时,又做着奴才,其心理自然就矛盾并扭曲着。这一点,就连最开明的怡红院都是如此,别的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奴性的入侵,是人类遭受的最致命最持久的侵略。奴性成了人类的一场浩劫。在奴性的扫荡下,人类心灵里的平等、真诚等情感变得十分脆弱和模糊起来。人与人的关系里,不再有平等的尊严和真诚,有的只是相互的揣测、算计。正如《红楼梦》里说王熙凤那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奴性要求的最高品德是忠诚,可在奴性里,最缺少的就是忠诚了。任何时代,最需要最推崇的东西,都是最缺少的东西。这是中国的普遍规律。那么,我们这时代最需要最推崇的是什么呢?

奴性的唯一营养在于个人的私心和私利。有奴性的人,往往将大忠大义留给自己,将小忠小义献给主子。奴性的群落,人们在奴性的驱使下,很容易狂热多情,也很容易冷漠无情。奴性的国度,最适宜制造偶像崇拜,但也最容易抛弃毁灭偶像。所以,奴性里的主子,也常常有朝不保夕的忧虑和恐惧。而且,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时对偶像崇拜得最狂热的人,在偶像倒塌后,也是糟蹋偶像最疯狂最冷酷的人。主子尚且如此,更何况奴才呢。

奴性的人,是非常矛盾的人,表面对上崇拜巴结时,骨子里却保留着嫉妒和怨毒;对下炫耀施威时,又时刻保留着提防和蔑视。所以,奴性的人,时时处于一种极度的紧张焦虑和猜忌恐惧之中。奴性成了人类通往和谐幸福路上的拦路虎。

四大名著里,对奴性人的恐惧焦虑做了极其形象生动的表述。贾宝玉见到贾政,是吓得心惊肉跳;贾政见皇上时,同样吓得浑身冒汗。皇上呢,就谁也不怕么?未必。你看《三国演义》里的皇上,见了那些得势的臣子,更是胆战心惊,连恶梦都不敢做了。林黛玉则觉得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薛宝钗也是如此。就连呼风唤雨的王熙凤也不得不时刻提防,知道只要一步不慎,就会被人整倒。这些忧虑恐惧不是心里想像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者一步一步地在书里验证着这现实。

可见,奴性的心理是何等的阴暗凶险,奴性间的关系何等恐怖。这哪里还是人可以生存的环境呢。

(二)
奴性社会强调的是忠,奴才对主子的忠,奴性的忠的最高境界是盲目地、不分是非对错的忠。四大名著里对奴性的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作者认为,正因为奴性里最缺乏忠诚,所以就最需要忠诚,也就极力提倡宣扬忠诚了。奴性的本质决定了人们会将真的忠诚留给自己,把虚伪的忠诚献给别人,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凶险阴暗。

奴才用虚伪的小忠来巴结讨好主子,并以此来胡弄控制主子。《水浒传》里,高俅等将皇上控制起来,让宋江等忠义之士根本无法接近。宋江为了向皇上表忠心,想尽一切办法,最后还是在妓女李师师的卧室里才见到嫖娼的皇上。而《三国演义》里,皇上就成了重臣控制的囚犯,根本就没有和外界接触的自由,连和人写封信,都得缝在衣带里,成为有名的衣带诏。

在《红楼梦》里,奴才控制主子的方式,可谓是一套极其严密科学的体系了。作者在书中非常强调的一点很有意思,那就是奴才的忠诚只能对直接的主子,绝对不可以越级表达忠诚的。我们不看别的地方,只看看极富人情味的怡红院就清楚了。里面的奴才是分等划级的,必须一层一层地效忠,半点也含糊不得。一次,几个贴身大丫头有事不在,宝玉要喝茶,一个叫小红的小丫头进去给宝玉送茶,结果被麝月等狠狠地骂了一顿。

因为主子的恩宠就是奴才的利益和幸福。越级邀宠是对其他奴才利益和幸福的侵害,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所以是绝对行不通的。《水浒传》里的粱山好汉就因不懂这些奴性规矩,想绕开皇上身边的大奴才,直接向皇上效忠,就感到困难重重。虽然,他们经历艰苦的斗争,让皇上了解到他们的忠心,最后也难逃一死的厄运。

奴才利用讨好来控制主子,不是为了主子的利益,纯粹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红楼梦》里,袭人是忠实奴婢的典型了。表面看,只有她最爱贾宝玉,最为贾宝玉着想。而实际上,她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贾宝玉的心里感受,不惜牺牲贾宝玉的利益而成全自己的愿望。袭人明明知道,贾宝玉在世上最心疼的是身边的那些女孩,她不是帮着保护她们,而是想法利用王夫人的手,一个接一个地除掉她们。除掉这些女孩,无异除掉了贾宝玉的幸福。晴雯为爱而死,芳官为爱出家。她们无愧于宝玉对她们的爱。只有最忠诚的袭人,在宝玉出走后,嫁给了别人,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是有其深刻的道理的。



(转)自朋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