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小镇求学女

来源: 2010-01-28 10:07:5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启蒙求学年代,父母都上班,家里姐弟3个,并没有觉得生活有什么艰难。当然,小镇上的物价消费也真的有限。最早关于学费的印象,是5年纪时候要交11元钱,我妈妈说,怎么一下子超过10元?!
初中时候还一直很糊涂,跟一帮哥们姐们一天到晚的玩。他们在早恋,我是什么也不懂,跟在后面瞎混。学习中等偏下,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如果你肯放一点心思到学习上,成绩肯定比陶文娟好。那女子是我们班上第一名。老师还搞体罚,有次把我和另外一个女同学关在她家里面壁,我在傻傻思过,那女生掏出一把瓜子,欢快的吃起来,呵呵,壳都丢在老师床底下拉…………
高中时代换了邻居,他们家有个读大学的大姐姐。我突然觉得,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的。从此发奋读书。据说,一个人内在的动力是改变的主导因素。我发觉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有求学的需求。
镇上的高中学生,很多都是从农村来的。他们真的过的很艰苦。有的同学每星期吃的都是咸菜。读书只能用一个词语,拼命。我从读高中开始,就习惯晚10点30睡觉,早6点30起床。班主任李老师还嫌我不够刻苦。因为其他的同学,学习到2点,起床比我还早。甚至为这个还家访我父母。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那个年代,回想起来真令人恐惧。每个学生面前都堆满了书,各种各样的书。有时候为了借一本参考书,还闹些意见出来…
我也不知道怎么混过来的高中时代。那时候,我很喜欢一句诗“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谨的,贴在笔盒里。语文老师无意看到了,后来我考上大学,去学校拿通知书,他跟其他老师说,这丫头,我早看出来了,将来肯定有出息,然后就说我的笔盒铭……天气热,可我因着这句话,又流了一头汗。
高考,我们班考了10个重点本科。我的成绩是全校文科第7名。很多的同学没有考上,农村的都回去了。城镇的当兵的当兵,在父母单位就业的就业。几个比较谈的来的朋友,四分五裂了。读大学后,几个哥们开始变的暧昧起来,写了好多情谊绵绵的信。据说,高中时候他们就喜欢我了,可是我一点都没有感觉哦。我的情商总是很低,别人喜欢我,我最后才知道,别人不喜欢我,我也是最后才知道。
去年回国,陪妈妈出门,总有很多人跟我打招呼,当然我是礼貌应答,可是,却忘了他们的名字。老妈总在提醒我,你的同学,初中的,高中的,姓什么什么的。有时候,名字真的很熟悉,可是却无法和眼前的这个人联系起来。
岁月匆匆,如白马过隙。难忘的,还是自己青春年少时候那些闪亮的日子。如果可以回到从前,我会好好学习,呵呵,顺便早恋一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