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上未婚女性竟被称“败犬”:失败的狗? (图)

来源: 2009-08-20 09:50:4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用“败犬”来形容、歧视大龄未婚女性并不是古代封建社会的落后文化垃圾,而是一个流行于21世纪的文明社会(日本)的一个性别歧视现象。可见,今日的“文明”在许多社会里仍是相对的、极其有限的。 广辞苑(日本最有名的日文辞典之一)中记载败犬一词含意为:“斗争中失败,夹着尾巴逃跑的狗。引申为在竞争中失败退场的输家”(けんかに负けて、しっぽを巻いて逃げる犬。竞争に败れてすごすごと引き下がる人にたとえる。) 2003年,日本作家酒井顺子出版了《负け犬の远吠え》(败犬远吠)一书,内容提到:“美丽又能干的女人,只要过了30岁还是单身而且没有子嗣,就是一只败犬”,书中作者以“负け犬”(翻成中文即“败犬”)自嘲,认为自己(未婚妇女)好像是丧家之犬一样,遭人排挤。由于此书出版后热卖,使得这个词汇大大曝光,成为2004年日本流行语大赏。[百科文摘] “败犬”,或“失败的狗”,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刺耳的、歧视性的肆意贬低他人的粗话。使用汉字的中国人和所有海外的华人只有在骂人的时候才用“狗急跳墙、狗改不了吃屎、狗仗人势、狼心狗肺、丧家之犬”等等来泄愤。“狗仔队”听起来也比“败犬”温和顽皮得多! 日本的汉字尽管与中国所使用的汉字在意义上区别很大,如“龟”字在日文中有“长寿”之意;而中文的“龟”和“王八”是近义词。但是,“狗”在中国和日本仍然是比喻中的“贬”或“蔑视”之词。正如在侵略中国期间,日本在上海租界公园所悬挂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就是在暴力之下歧视华人的最可耻的例子。 台湾同胞对于日本文化和大陆人民对日本文化的接受和理解有着很大的区别。日本文化对台湾的影响相当大,最明显的就是文字。在亚洲,由于历史的原因,似乎只有台湾人喜欢回收日本的文化垃圾。当然,台湾同胞也借鉴了很多日本社会中的优良方面。 台湾的电视连续剧《败犬女王》就是一个例子。这个肥皂剧将日文汉字“负け犬”(败犬)“引进”并“回收”,好像是在为大龄未婚女性抱不平,“做败犬也要做出个女王的样子!”这其实是间接地接受了这个“名词”的“存在权利”,说明台湾的大龄未婚女性和日本女人一样难以独身自由。 中国大陆也不是没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传统观念里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仍在束缚着职业女性。尽管经济独立自在逍遥的独身女性越来越多,但在很多男人和女人眼里“婚姻”与“生孩子”仍是每个女性的“使命”。即使这样,我也难以想像中国人会用“狗”字来对独身和大龄女性如此蔑视与歧视。而且,中国大陆更不会轻易“逆引进”日文的汉字名词、名称等,尤其是像“败犬”这样“糟蹋”汉字的修辞。 尽管文字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使用它的文化,但,文字是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份。人们使用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是那个文化和社会意识。当任何一个“新名词”流行起来的时候,说明这个新的“概念”或现象在那个文化中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思维(我从未碰到过一个不用文字思考的人)。使用汉字的人应该抵制和谴责“败犬”这样的词语与歧视。 -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