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巧合吧。因为鲁迅的文章在我们中小学的课本里,所以对鲁迅还是有所了解。W总说他小时候对鲁迅没什么好感。我和W总相反。我喜欢鲁迅的文章。虽然非常刻薄,但总是一针见血写出了我们民族的弱点。我算是个相对我的同学非常早熟的孩子,早熟是指政治上。因为家族的原因,我对GCD那套是深恶痛绝的。也从来没有相信过入团,入党的那套说法,我是我们高中班里少数没有写过入团申请书的,到了大学,是班里唯一两个不是团员的同学,班主任觉得太难看,请求我写个申请,她批一下就入了团。虽然我从来成绩就是班里前几名。也算是个好学生。除了应付那点功课,我在图书馆里看了大量当时能看到的伤痕文学,我一直想知道文革这种灾难是怎么发生的,不过这个一直到出了国才彻底搞清楚。鲁迅文章里很多时候写了民族性,比如阿Q,见了比他弱的他就要欺负一把,比如孔乙己的读书人偷不算偷(联想今天中国学术界遍布的剽窃,呵呵),比如让我感慨的人血馒头现象,等等等等。到今天鲁迅的文章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弱点。所以鲁迅的文章被从课本里抹掉了。我应该说鲁迅的杂文纵观中国近代现代文学史,无人可出其右,论杂文,鲁迅应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共革命和建国初期彻底的利用了鲁迅,现在鲁迅文章里说的那些东西太刺眼了,所以从课本里给去除了。可鲁迅在蒋时代可是个高薪的教授,一人工作养活全家,估计到了毛时代死无葬身之地。老毛自己也说过,鲁迅要活着得给关起来。所以鲁迅早逝也算是他的福分。在纪念6.4的今天,我也怀念一下鲁迅先生,先生的文笔太好了,入目三分。为先生喝彩。
昨天看了邱震海的节目,讲中国人才依然大量流失海外。并拿美国做参照来比较。我很奇怪中国老喜欢和美国比,能比的只是人口和国土面积,其他没什么可比性啊。文革是对中国人才摧残最严重的年代,而习近平说不能否定文革。中国从来不是个珍惜人才的国度,人才从来就是种工具。为统治阶级添砖加瓦的工具。看不清楚这点,才是糊涂。我去年回国和我父亲有番争论。我父亲算是那一辈人里面优秀的科学家,因为政治,人际关系等等职业生涯里没少受挫折。我父亲就坚持说中国人非常聪明,按他的意思估计世界上就中国人聪明,我说那近100年中国人有何发明创造造富人类了,我老爸马上说中国的四大发明难道不伟大。我的妈,四大发明敢情吃一辈子了。呵呵。老头老了,我也不想刺激他。我说:爸爸,你搞科研搞了一辈子了,你看看你的研究所,多数人是凭能力吃饭吗?像你这样真凭自己能力的中间受了多少的委屈和磨难啊,这是个善待人才的社会和国家吗? 讲到这,我父亲沉默了,说是的。我老爸本来是可以以最高职称退休的,就因为一片论文的署名问题得罪了他的科室主任,给穿了小鞋,连名都不给他报上去。这是老头职业生涯里最大的挫折。我是觉得没啥了不起,就退休金估计少了2,3千吧。但对他来说是荣誉吧,耿耿于怀了多年。虽然在我和母亲的劝慰下平和了点,估计也是不太想起而已。最后我们都同意中国的体制是扼杀人才的。
讲着讲着就跑题了。再次燃起蜡烛,纪念6.4亡魂。不用说太多,就看当局禁止说这事,高层谁也不愿意揽责任上身,就知道镇压学生百姓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无论哪个社会都还是讲道义的。学生群众无论多么行为偏激都不是动用野战军和螳克的理由啊,这笔账是肯定要算的,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而已。愿6.4亡魂RIP。人民永远不会遗忘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