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鼓励不鼓励?-- “奇葩说”论生死

来源: 燕语千言 2016-05-20 20:47: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808 bytes)

我偶尔有空时会看看“奇葩说”,这档节目很欢快,虽然是辩论节目,但是很少火药味,既不严肃也不庄重,大家愉快地打嘴仗,还有“马晓康”三位重量级人物镇场,往往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节目最后还画龙点睛。

但是奇葩说第3季20160514这期节目却画风突变,很安静,几乎每个发言的人都控制不住,泪水涟涟。这期的辩论题目是:“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

正方第一个发言的选手是李林。他看起来是个高高壮壮的大男人,但是却很感性,现场一直哭到崩溃。他讲述了他的姥姥得了老年痴呆症。他说如果姥姥清醒能有哪怕片刻的清醒,她一定会对亲人们说让我走吧,但是他希望姥姥无论如何活下去,因为,“她在,家就在,爱就在”。我不太同意,我觉得即使亲人不在了,可是爱是永恒的,爱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反方第一个选手是董婧,我认为也是几个选手中讲得最好的,感性与逻辑并存。她提出现代科技勉强留住病人的方式是让病人依靠呼吸机输液等痛苦地“人工地活着”。处于这样痛苦的境地中的病人其实并不想撑下去,亲人不能因为自己自私的爱增加他的负担。我们更需要成熟地学会怎么好好的告别,让他走的安心没有牵挂。

正方的胡渐彪说,有些病人是怕拖累亲人,所以亲人的鼓励是一种表态,让他们安心。

反方的邱晨说,绝症的康复奇迹是小得象中彩票,你的鼓励更像是种诅咒。他引用龙应台在《目送》里写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一生的背影告诉你:不用追。”当我听到“不用追”时,眼泪顿时滚落下来。

高晓松支持正方,但是他也说这个题目没有必要争输赢。他现场作了首诗:“你是那颗星星,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的。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它变成了暗物质,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无论你在哪里。”能在现场作出这样一首诗,高晓松还是很有才华的。但是我读了这首诗,却觉得表面的浪漫透着理性的冰冷。暗物质什么的,尽显清华理工男的本色。我小时候,很天真地相信“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的传说,以为人死了以后,就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逝去的亲人会在天上注视着我们。长大了,虽然也学理工科,但是内心仍然保有那么一点天真。有一年冬天,我们几家朋友一起去科罗拉多滑雪。一位朋友的12岁的女儿得了癌症,刚从ICU出来,就兴致勃勃地和我们同行。朋友是个业余摄影家。夜晚,高山上,群星璀璨,我们看他扑捉拍摄星空的美丽。回来后,他们做了本影集,不久,小姑娘就去世了。我想在她的父母心里,女儿永远是天空中美丽灿烂的一颗小星星。

蔡康永把这个题目延伸到我们要练习告别。他提到前不久他安乐死了《康熙来了》。他最开心的是观众告诉他“过去那12年过得很开心”。如果大家都舍不得这个节目,他会感到压力很大。他的一个舞蹈家朋友得了脑癌,很豁达地对朋友们说,要把生命当成party, 但我先告辞,你们不要因为我放下酒杯,停下音乐,你们要继续好好玩。他帮她主持了一个欢快的葬礼,葬礼最后舞蹈家的视频里,她完美地鞠躬谢幕,“老娘先走了。”非常潇洒的谢幕!

马东讲了他和父亲马季的故事。马季突然离世,给马东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很长时间他都走不出悲伤的情绪。直到三年后的某一天,他梦见了父亲,梦里父亲对他说,“我今天才真正走了,很高兴和你做一世父子,有缘再聚。”但是他又说,“我不相信那是父亲对我说的,我觉得他去世当天就已经走了,一呼一吸之间,他就不在了。我觉得那是我自己跟自己说的,我自己的一个潜意识,放掉了我自己。”

我也在心里说,爸爸,我也很高兴和你做一世父女,有缘再聚。

值得注意的是,讨论生死这么严肃的命题,全场没有一个人提到宗教,从主持人到辩论选手,没有一个。这使个人面对与死神的抗争时,显得更加渺小,脆弱,无助,虚空。中国文化里避讳谈及生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想孔子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不让人们去思考死,而是希望人们先搞清楚生命的意义,才能坦然通透地面对死亡。但是很多中国人干脆理解为不必去想身后事,连讨论都种种避讳,又怎么能勇敢而理性地面对呢?而另一方面,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长大的,崇尚科学和理性,好象对死亡有很科学很明确的认识。所以在高晓松的诗歌意象中,星星都会熄灭,永远地成为暗物质;所以马东在极度悲伤中,依然清醒地明白父亲在一呼一吸中就走了,梦醒以后也非常理智地知道那些话不是父亲说的,是自己跟自己说的。实在是理性得对自己都太残忍了。太理性了,或太感性了,“练习告别”都会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功课。

正如有位选手说的,“我要去的世界不需要勇气,你们才需要。”大多数人是普通人,软弱而缺乏勇气的。“奇葩说”启发观众能够有勇气思考这个问题,面对和练习生命中的种种告别,很有意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马东最后那段话说得我泪奔。。。 -氢气球- 给 氢气球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0/2016 postreply 21:02:28

我的泪点比较低,到处泪奔…… -燕语千言- 给 燕语千言 发送悄悄话 燕语千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0/2016 postreply 21:10:52

这一期有很多点都讲得好,发人深省 -无处可寄- 给 无处可寄 发送悄悄话 无处可寄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0:12:14

中国人无法面对死亡就是因为没有宗教信仰。只有到了这个层次,人才知道为何而生,因何而死 -唠唠叨叨- 给 唠唠叨叨 发送悄悄话 唠唠叨叨 的博客首页 (316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4:33:04

WOW! 这是怎么看出来高晓松这首诗是写给蔡康永的?蔡对他谈不上影响一生的轨迹吧 -燕语千言- 给 燕语千言 发送悄悄话 燕语千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6:44:49

应该说在奇葩说里撞出了火花,就此改变了两个人的生命轨迹 -唠唠叨叨- 给 唠唠叨叨 发送悄悄话 唠唠叨叨 的博客首页 (92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9:42:32

LOL,我每期都看,怎么就没看出这俩人的火花呢。 -Qiufengchui- 给 Qiufengchu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16:53:16

写的好!这是L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BvB8dpSYMM -雨丝丝- 给 雨丝丝 发送悄悄话 雨丝丝 的博客首页 (38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6:34:28

其实,好几个辩题都涉及到宗教,但大家都避而不谈,不知是天朝限制还是都是无神论者,知道晓松是无神论者 -youzhuang- 给 youzhua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7:05:01

我没看过几期,没看见有涉及宗教,我觉得是长期受限制的环境里形成了思维定式,即使在不受限制的时候也很难往那个方向思考。 -燕语千言- 给 燕语千言 发送悄悄话 燕语千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8:58:59

数学是建立在公设下的对物质世界的一系列理论和应用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宗教是建立在某些公设下的对心灵世界的理论学说, -似水骄阳- 给 似水骄阳 发送悄悄话 (305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8:41:35

是的,“一个只信肉体不信灵魂的人是很难靠近宗教的”所以我说人们好象科学地认识了死亡,其实并没有。 -燕语千言- 给 燕语千言 发送悄悄话 燕语千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9:08:37

此期是本季的最高峰。晓松的诗是最高峰里的华彩乐段。写的好,超赞! -sihuanian- 给 sihuani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08:45:03

说到生死,若撇“宗教”不谈,每个人说的都太有才!但在信仰里说生死,这些讨论都是隔靴搔痒,把靴子脱掉才发现捞的地方根本不对。为什么 -右边- 给 右边 发送悄悄话 右边 的博客首页 (871 bytes) () 05/21/2016 postreply 12:07:5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