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上将的军事能力和战功

来源: thathe 2012-07-09 14:02:1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981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thathe ] 在 2012-07-10 09:24:4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沉重的话题讨论的太多,给大家来点轻松的,权当个下酒的短篇。

 

许世友上将的军事能力和战功

 

传奇上将许世友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70后小时候大都不清楚粟裕,但没有不知道这位和尚将军的,他的传奇故事在杂志小报故事会上随处可见。在年幼的我心目中,许乃侠客加猛将,是毛主席手下的张飞。

 

时至今日,他也是网友们热评的对象之一,而且是争议很大的人物。捧他的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针对其独特性格魅力的描画,以他的小故事为主,或真实或传奇;另一类则抬他的军事能力,说他力挽狂澜为华东营造出胜利之势类似林彪在东北,并无边夸大其战功,这类人大多是贬粟的。贬他的,骂他是许四姓大奸似忠,军事上则是冲锋队长水准,比较蛮干。当然还有很多网友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不才这些年也读了不少军史,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也形成了一些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晒给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许世友35年主力军军长资历在华野里是出类拔萃的,比之同年粟裕在做诱饵的小小红7军团里当管不了事参谋长,似乎更硬气不少。山东的胶东军区,创建于抗日中期,后来成为磐石般的老根据地,可以说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长期身为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从这里带出了9纵(27军)这样作风硬朗的旋风王牌。27军打起仗来前仆后继绝对不要命,从基本没有红军骨血的草根硬是打成了拱卫京畿的王牌,用《亮剑》里话说,它的首任主官许世友铸造了它的军魂。

 

许世友看似莽撞,实则粗中有细很有见地富于机变,勇武中不乏精明甚至些许狡诈,而且很会用人。其实,我倒觉得许世友和李云龙很有几分相似之处,只不过和尚资历更老一些。就军事造诣而言,许和李都是有胆量有眼光有大局感会用人,能打恶战,绝对不是有勇无谋之徒,是农民出身将领中的出类拔萃者。

 

许和尚性格直率,为人也比较仗义,尤其是对下属和投脾气的人,在四方面军将领中,很有口碑。他性情勇悍有时暴躁,但从不恶毒,本身虽然缺文少墨,且时常瞧着耍嘴皮子的知识分子不顺眼,也干过扒花圃改菜园的事,但从其文革时保护南京文物古迹的行为,可以看出他还是非常尊重文化和传统的。可以说许世友和李云龙一样是个很有性格魅力的人,他的朋友遍布全军内外。即便在其大权在握的时候,其生活和行事从不改军人和农民朴素的本色。加上他少年时在中国传奇之地少林寺的8年科班经历,可以说他是深得下属、市井百姓甚至很多文化人喜爱的虎将。

 

我们先来看看许的军事造诣,我先下结论,再来说明。

 

许世友的军事造诣和林粟这类不谙人间乐事(喝酒打牌跳舞等)的战神级人物比,那确实不在一个档次上的。林粟那族人生性孤僻,可以整日整夜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沉迷于研究战争,对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艺术,可以说出神入化,高不见顶。如果说林粟是优秀的方面军统帅,许可以说是优秀的兵团司令。

 

如果非要在华野的几个兵团司令级别里比出个高低,我个人认为王建安的军事造诣可能更强一些。当然这几个兵团级的各有擅长和特色,孰强孰弱,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本人也就是一己之见,未必十分准妥,大家见谅。

 

王建安早年其实是政委出身,虽然当上兵团司令更晚,也没那么传奇,但他确实比较踏实而且在战役指挥上很有悟性,综合来看打仗应是最强的。王谭指挥下的兵团在淮海里功劳是最大的,老王无论在纵队司令还是兵团司令位置上,鲜有败绩。而且可以说济南的大功是在主席的授意下老王让给了老许,以弥补自己当年在延安揭发老许出走的“不义”之举。在华东,饶漱石最信任的将领就是粟裕和王建安,陈毅也说过山东战事要问王建安。老王的8纵(26军)虽不像9纵那么耀眼,但稳健可靠,一直是攻坚主力,不可小觑。老王吃亏在城府不深,有看不惯的一定要说出来,朝中也无人,因此和平年代没有被重用,宣传上吃了亏。

 

我觉得老许和陈士榘及叶飞这三人的军事造诣大致在一个层次上,许擅长攻坚攻城,叶更精于野战穿插,陈则更全面一些。许更善于独挡一面掌控全局,叶的前线指挥和协同堪称一绝,陈则又是处于两者之间。

 

老许指挥的内线兵团在山东站稳了脚还攻了出来,这是一份大功劳,说明其对自己的大局有相当不错的掌控能力。叶飞几次独挡一面,战绩都太不理想,还摊上金门这样惨事,可见其谋虑不够缜密。老陈指挥的陈唐兵团掩护配合刘邓大军,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为刘邓挡子弹,但经常狼狈还背黑锅,只能说是一份大苦劳。

 

从战略和胆识角度而言,许强于陈,陈强于叶。如果要从三人中选一个独挡一面的指挥员,许可能更合适一些。

 

但叶飞经常担任粟裕的前敌指挥,并且无往不胜,其作为王牌纵队(1纵)主官出身,而且长期跟随粟裕,战术能力协同能力等基本功还是非常出色的。一般来说,没有正规军校经历的农家将领刚猛有余却在战术上先天性的略显粗涩,老许也未能幸免,虽然老许的胜率很高,但所部伤亡也不小。就华野序列十几个纵队而言,我敢百分之百的断定战功卓著的9纵一定是累积伤亡最多的。就济南而言,9纵能力压3纵(其8师在华野里攻坚作业首屈一指)取得济南第一功,其伤亡是3纵的三倍还多,部队的风格还真是不太一样,这就是内线和外线的区别,内线兵员补充容易,外线除了俘虏无人可补。叶飞是菲国华侨出生,文化程度应该不低,主要的是皖南事变之后他就一直跟随粟裕在新四军1师,所处环境战术素养文化氛围较浓;陈士榘高小的文化程度也远高于许世友,而且毕竟出身军人世家,绝对的老兵油子,打起仗来鬼点子不少。

 

再说攻坚攻城是硬战呆战,几乎无巧可使,有重武器最好,否则只能拿命来垫。而野战穿插则十分考验指挥员和部队的战术能力和应变,在缺乏重武器的时代,穿插包围是致完胜的不二法宝。从战术能力来说,我觉得叶强于陈,陈强于许。

 

另外,老许还有个非常要命的缺点,善于指挥别人却不善于被别人指挥,很迷信自己的一套。他不到30岁就当上了军长,手底下有近两万人;在山东抗日期间,各小军区联合作战并不多,都是各自发展和反扫荡,因此主官的独立性非常大。所以老许自视甚高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认为我在贬他,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人随处可见,老许不是神,自然也有常人的性格弱点。战场上缺乏协同精神是致命的,我觉得这也是老许最终被请出华野的根本原因。

 

所以,如果要从许陈叶三人中选一个前敌指挥员或者局部指挥员,叶飞可能更合适一些,其次是陈。

这三人以下是宋时轮,宋也是黄埔毕业,统御能力大局感都不错,可以担负的起恶战。宋是军内的阻击专家,大家都知道邱清泉的名言“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能把5军阻伤心了,说明宋的阻击战术真不是盖的。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宋是打防守、打阻击的阵地战出名的,沉稳可靠很刚烈,但应变不足,运动战攻坚战不是其强项。他的历史战绩也是胜败参半,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胜率才高起来,淮海的表现是其军事生涯最大亮点,可是长津湖这样的野战可以说他的指挥还是乏善可陈。

剩下的苏北兵团韦国清本身部队就要弱一些,而且大多时间都是打阻击跑龙套,最后转政委的干活,自然只能排在后面。

 

以上就是我对华野兵团司令级别战将的看法。我倒是觉得许世友的军事风格和彭帅有很多相似之处,讲究布局,出刀果断,大局拿捏的很好,过程稳健不爱行险。不足之处就是战术略显粗涩,应变调整不强,指挥条理不算清晰。相比之下,许世友谋虑更周全一些,蛮干少一些,有时甚至会打滑头战;而彭帅的决心更坚定,出刀更准,气魄更大。就稳准狠三项而言,老彭略胜于狠和准,而许则略胜于稳。总体来说,我感觉可能还是总能支撑恶战险战的彭帅略高那么一点。

 

我还觉得许和尚是个煽动性极强的人,他带出的队伍,都被他煽得邪乎,因此常常有超常的发挥。这种能力似乎有点先天性的,想要当领导,尤其是大领导,这种能力很重要。

 

闲扯了这么多,该晒晒许世友的战功了。我的观点时是许的功绩,不能无边的夸大也不应抹杀

 

许一生也是身经数百战,9次当敢死队长,数次负伤。我觉得这倒没什么可吹的,没有挂掉和自身能力关系不大,只有两个可能:命好或者光喊不冲。其实他们这个级别的战将,哪个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就说看着比较文气一些的粟裕,不也是6次负伤,到死脑袋里还有弹片,连一向谨慎惜命的林总也不止一次当过冲锋队长。只不过宣传力度和角度不一样而已,许和尚是因为要突出其“厚重少文”,被着重宣传了敢死队长经历。

 

红四时期,老许经常被徐帅派去打硬战,比如死守或是必攻之地,与其说青睐其军事能力,不如说更看重其强硬的意志品质和不寻常的煽动能力。老许可以说是基本不负重望,再加上红四的清洗也是异常凶猛,老许愣是从班长做到主力红4军军长,时年不满30,同期的王建安任红4军政委。

 

抗战时期,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鬼子在山东的兵力非常有限,这也给了八路军在山东壮大发展的好时机。日本人除了一两次集中兵力对根据地进行拉网式扫荡,大多时间是龟缩在大型城镇里。八路就在农村发展,打战就是反扫荡,破袭敌人交通和后勤,找机会拔掉敌人小型据点及炮楼,再多就打个伏击,主要还是游击战形式。手里没有硬家伙,没有能力攻击大型城镇,也不具备和日军硬碰硬的实力,在罗帅保存实力的大方针下,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和伪军硬碰硬,八路还是不蹙的。身为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其战功主要还是从赵保原、吴化文之类亦伪亦顽那里取得的,尤其是干掉赵保原,使得山东几个根据地在抗战后期连成一片,态势非常好。

 

老许最拉风的是在华野内线兵团的时期,从479月到488月这一年是许世友相对比较独立兵团级指挥的一年,479月至12月的胶东保卫战,以及483月开始的内线大反攻,是许除了济南攻城之外另外两个得意之作。

 

南麻临眗之后鲁中失陷,华野8月再次分兵,外线兵团重聚鲁西南,972纵依次退守鲁东。鲁东地区一开始指挥也比较混乱,野战军各纵队之间以及和地方部队的协同都很糟糕。10月初军委统一指挥权,成立内线兵团,任命许世友和谭震林为内线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军事指挥自然是许下决心,名义上许谭要向华东局的饶书记报告,但由于饶书记军事不是强项,内线兵团军事上实际是由军委在直接指挥。还有一种说法饶的军事能力也不错,许谭在54年之后抢了饶在山东的战功,不过我是不倾向这种说法。内线兵团的任务除了保卫胶东,还要配合外线兵团作战。

 

打仗打得是精锐,杂牌部队很多时候只能给对方凭添战果。479月范汉杰率五个半整编师进攻胶东,其中25(黄伯韬)、8(李弥)、54(阙汉赛)、64(刘镇湘)都是比较能打得国军主力部队,那时黎玉谭震林许世友的日子不好过,手底下虽有4个纵队加上一些地方部队,但13纵是刚从地方部队转编来的,79纵在南麻临眗有不小的损失,在总体实力上显然和进攻的国军是有差距的。加上开始指挥比较混乱,头几战打得不好,烟台也丢了,胶东根据地压得越来越小,甚至都有准备撤向大连。这时粟裕在外线打了沙土集战役,苏北两个纵队也到鲁南来袭扰敌后,策应内线。老蒋意识到主席的目标是中原,于是将这几支国军精锐先后从胶东撤了出来往中原方向以及东北(54去了东北)调。胶东的力量对比发生了转换,许谭开始占据优势,先恢复了一些失地,基本将国军赶出胶东,但也损失不小。胶东保卫战的结果是国军控制了大城市和重要出海口,但也无力对许谭进一步围剿,双方开始对峙。胶东保卫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失了胶东根据地和所有出海口,华野的补给、士气和持续力将大打折扣,陈粟很可能会过上刘邓在大别山的日子。老蒋确实是缺少壮士扼腕的气魄,鲁西南有点损失鲁南有点动静,就从胶东撤出了几个主力,把范汉杰气得不行。许粉们一直力捧胶东保卫战,但应注意其胜利主要不是因为老许有超强的军事能力,而是外线兵团沙土集的胜利及苏北纵队的袭扰,加上老蒋的昏招,调出了国军进攻胶东的主要兵力。许谭经过两三个月的休整养势之后,面对剩下的国军卫戍部队打了几个漂亮仗,歼敌不少也收复很多失地,号称内线大反攻。其实一直到华野合兵,许谭并没有碰上过什么国军战力较强的部队,因此战绩确实不错,歼敌甚至略多于外线。

 

许粉们鼓吹林彪和许世友的养势论,却忽略了关内其他兄弟部队连续不断的苦战牵制了多少国军精锐,使得东北和山东有了充分养势的时机。到了48年中期,林彪壮的利害,许世友也不差。

 

48年六七月,粟裕率华野外线西兵团及中野11纵组织豫东战役,请求中野和华野内线兵团配合,粟裕是希望许世友可以拖住黄伯韬的整25军甚至74军,中野可以拖住胡琏的整18军,这样粟部可以从容收拾区兵团和5军。为别人做嫁衣的事老许就不够诚意,他选择了攻打兖州以求牵制敌主力,74军本就隶属整5军,根本不理这个茬就过去了,整25军原本要驰援兖州,也被老蒋下决心调去豫东。许世友只能顺势拿下没有国军主力的兖州,可惜许谭韦手下7个纵队19个师旅,既没有完成配合粟裕的任务,就连济南来援的吴化文也没有打成,吴一看势头不对还未接战就缩回济南。不过打下兖州,确实将胶东、鲁中南和鲁西的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对济南的合围之势。

 

兖州之役,粟裕自然对老许不满意,国军主力全都放过来了;主席也狠狠批了老许一顿,甚至有过激言辞。豫东之役粟部实力应该说超不过许部多少,单说人数可能还不及许部,可粟打的是什么战,许打的又是什么战,许要是有粟的能耐就直接把黄伯韬干掉了。许在山东确实没有出大错也很稳当,可我真的觉得许要是能把握住机会,干掉国军一两支主力部队,那么许应该会当上华野的副司令,55年大将也跑不了。

 

7月军委建议老许打济南,老许还在生气也可能是信心不足(他较少会考虑西兵团的配合),进度不大。8月粟裕建议华野全军一起来个攻济打援,军委同意。毫无疑问,合并后全军由粟统一指挥。

 

关于战场上军队的指挥问题,一向要清楚明了,否则会出乱子的。距离较远的不同战场方向的两支或以上部队配合时,专业的术语是战略协同,即使是隶属同一建制的部队,各战场指挥官一般不会互相直接指挥对方,而是各司其职,但会根据战略目的分主次,谁为主谁配合。同一战场或者同一个战役的很近的两个战场,两支或以上部队共同协同作战,其专业的术语是战役协同,即使是不同建制的部队,也一定会明确谁是总指挥,总指挥可以直接指挥其它的局部指挥和不属于他的部队,而不是仅仅要求他们配合。比如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会合破击陇海线时,粟裕曾短暂指挥过陈谢大军;再比如苏北兵团在苏北时,韦国清是配合山东兵团和西兵团,但其一撤回山东,许谭就直接指挥山东苏北两个兵团。如果说华野合兵后,粟裕指挥不了东兵团,东兵团还是独立指挥只是配合对外号称华野的西兵团首领粟裕,这完全是不顾事实曲解我军的指挥制度,济南战役显然是战役协同而非战略协同

 

再多说一句淮海,之前的豫东战役各兵团只是战略协同而没有采取战役协同,最终没有取得更大的战果,主席和粟裕对此都深有体会。如今要打淮海这么大的仗,主席正为两军战役协同统一指挥的问题头疼,粟裕要是摒到最后我估计毛会让其担任战役总指挥,最多让粟再多立一道军令状,毕竟胜利是第一位的。粟是考虑为了两军更好的协同,主动让出指挥权,实际两军主力并没有真正的汇合,刘陈邓也并没有对华野有过实际意义上的军事指挥,相反经常被粟裕建议。不过即使是名义上的指挥权,也让中野拿出家底来拼命协同。

 

华野东西兵团合军后你可以说粟裕吃掉了实力不俗的东兵团,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老许要说不委屈是不现实的。我还是那个观点,豫东的时候老许要是真心实意为粟裕挡住黄伯韬和邱维达(74军),不要说歼灭,哪怕就是认真实在的去阻击,以山东兵团的实力,许世友完全有可能升华野第二副司令,即使是个虚职。

 

许一委屈一生气养伤去了,粟即令陈唐兵团的王建安任山东兵团副司令,代行许职。这里粟很讲究,为啥不派自己亲信如王必成陶勇张震,主要是考虑王建安在山东也很有威信,资历也与老许相当,可以镇的住山东兵团,还有王的协同精神也很好。

 

主席觉得之前对许批的有点过了,毕竟许在山东站住了脚养出了势还反攻了出来,功劳不小,而且明摆着老蒋宁可放弃兖州也要逐鹿中原,许提出打兖州的方案军委也是批准的。因此他还是想给老许机会,指明让老许来当济南的攻城总指挥,王建安副之,但是也很清楚地指明济南战役由粟裕总负责。这样粟裕为总指挥并负责打援集团,许世友负责攻城集团。许上任时粟和王已经做好了攻城部署,西集团10纵主攻并统领313和鲁纵,东集团9纵统领渤纵为辅攻。粟本不想让宋时轮10纵担任主攻,宋强烈要求并闹了情绪,粟考虑经常让宋部打阻击确实有亏欠,最终同意宋的请求。许因为与宋有很深的交情,也没有反对。

 

王耀武虽有10万之众,但实在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精锐部队,重建的74军给他这个老军长空运了7个连,就把他激动得涕泪横流。多插一句,精锐就是精锐,这7个连用于据守外城的第二绥靖区司令部,给攻击的3纵带来不小的麻烦,还干掉了8师(攻坚老虎)的师长。另外,加上吴化文部两万人的投诚,济南战役的胜负是毫无悬念的,不过8天就解决了济南,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许世友应该说大功一件,并取得巨大荣誉。

 

可是济南之后,粟裕却狠批了许一顿,许一委屈又提出去养病,粟准了。最终在济南取得了巨大荣誉的许世友被调离了华野,到山东军区屈就副司令。虽说许世友后来指挥军区部队和借来的一个师野战军解放了青岛和一江山,但毕竟错过了波澜壮阔的淮海、渡江和京沪杭,不能说不是许以及喜欢许的人的一大遗憾。

 

说说粟为何又批济南的功臣,我分析有以下原因。

 

首先,粟安排城西主攻城东辅攻肯定是有道理的,肯定是与王建安一起考察了地形和王耀武的部署才做的决定。聂凤智擅自变辅攻为主攻,许至少是默许。且不说辅攻变主攻的对错,这是变相违命,是阵前指挥的大忌。别说粟不爽,换了林彭刘,可能反弹会更激烈。

 

其次,济南战役期间,注意老许的电报,抬头是写给军委、华东局最后才并报粟陈唐张,落款是许谭王。如果是一个月以前,这样报没有问题,但时至今日,越级不说,谁看不出来许心里那点小九九。粟裕纵是大度,也难免没有看法。在打内城的时候,粟罕见的对许发飚:“济南好打,军委派你来干什么?”

 

最重要一点,在部队攻打内城三次不克的时候,许世友看见伤亡很大,犯了和孟良崮时一样的毛病,对于是否继续攻犹豫起来,他跟粟裕建议要把部队撤下来休整几天再打。这回没有陈毅撑腰的粟裕还是一样坚决,绝对不同意老许的建议。两人电话里具体怎样言辞现已没有记录,可以想象应该非常激烈。最终老许服从了,咬咬牙命令部队继续猛攻。部队在休息了几个小时之后,战术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一口气终于攻进内城。

 

其实粟裕的强硬是有道理的,王耀武是多能打的一个人,之前对外围和外城的攻击并没有给王部造成太大的伤亡,王部在内城里攒了五六万人,攻城部队要是一撤,王很可能来一个反击,部队很可能形成不能攻也撤不出被敌机白白轰炸的局面,不仅会有大损失还可能被赶出外城,之前做出的努力就白费了。我估计守军方面一开始也没有想到华野会在一夜之内连续做第四次攻击,多少有点松懈,而后看到华野这么凶悍,多少有些泄气挺不住了,王耀武手下毕竟少了一支真正意义的王牌。最后五分钟的道理,大家都不难明白,可是做起来却着实不容易。

 

主席和饶书记应该说是明察秋毫的,战争时期一切以达到胜利为准则,连老大陈毅都能被调走,别说许和尚。缺乏协同精神,不能被领导的确实不适合留在这个团队。没了许和尚可以说华野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指挥管道更顺畅了,只是许和尚自己确实有不小的损失和遗憾。同样在济南取得巨大荣誉的9纵被调出山东兵团编制,与西兵团的10纵对调,华野展开了整本位主义的风。

 

其实我细想,和尚这一辈子除了感谢那些大佬们的提携和信任,还应该感谢两个人。他最应感谢的是王建安,要是没有王当年在延安的揭发,和尚真的出走了,哪里会有他此生上将军和一方诸侯的功业。还有一个就是粟裕,没有粟在孟良崮和济南的喝止,没有粟的沙土集和外线积极动作牵制了大量国军精锐,怎能成就老许的赫赫战功。偏偏和尚因为被揭发和被请出华野与这两人交恶了二三十年,五十年代这两人遭遇政治风波时老许也曾落井下石。一直到文革时期和尚成了老家伙才回过味来,也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和老王又成了鄂豫皖时的老伙计,和粟裕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许一生军事上最大的败笔是79年对越战争东线总指挥。现代作战的复杂程度远非当年可比,仅靠当年那点本事集中兵力打穿插歼灭还有什么十杀令,似乎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因此东线虽战果不小,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部队都急得搞“三光”来报复对手。许世友在指挥上是有很大责任的,因此在此战之后他选择淡出军界。对比于林粟41岁打辽沈淮海,时年74岁高龄的许世友显然不是指挥对越作战的最好人选。

 

纵然如此,许在战争中对越南的强硬,使得越北一度返回“原始”状态,带给越南人不可磨灭的惨痛记忆,也极大地安慰和鼓舞了参战官兵的士气。

 

所有跟帖: 

好故事,就是文章太长些。另外,如果没那两道士,许司令在东线恐怕更惨。 见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203 bytes) () 07/09/2012 postreply 16:59:01

老哥说得是。估计听说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之说,所以请了道士而非方丈。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11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06:25:12

老秦高见,真是英雄所见都一样!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06:42:32

此蛇非彼蛇,文中有描述。估计确是老君蛇,百无禁忌。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06:28:09

原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是无神论者?那不是撒谎吗? -antisb- 给 antisb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10:11:38

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不信神,其他人就不淸楚了。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14:57:25

回复:许世友上将的武功能力 -hfhfndt- 给 hfhfndt 发送悄悄话 (461 bytes) () 07/09/2012 postreply 17:26:29

不是真的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9/2012 postreply 18:34:56

那个说的是被共军击毙的“民国功臣”张灵甫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9/2012 postreply 21:32:34

老共对他不错补发了抗日勋章。老秦把故事移花接木到老共头上就不太够意思了。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9/2012 postreply 21:36:55

是啊,共军节节败退,国军乘胜追击!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9/2012 postreply 21:40:36

老秦啊,谢谢啦;看了头几行就清楚了。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9/2012 postreply 21:48:13

像咱文学城著名的阎大仙,人称“阎老师”的玩的货,看着玩玩就是了。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9/2012 postreply 21:50:02

他们不知道70年代流传的,还很自大。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08:03:33

有故事,为什么要在柿子而不是苹果树下搂女人?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12:16:35

许只会些初级拳,初级棍。那些传说都没有事实基础。 -吴人知- 给 吴人知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08:07:55

不但用大刀砍人, 还砍大炮,一不小心跳起来。。。 -滚子刀肉- 给 滚子刀肉 发送悄悄话 (282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13:59:05

极有可能。旧社会里头的飞机爬不高,飞行员坐舱是敞开的,就象敞蓬汽车。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14:55:06

有关武功“游墙壁虎功”, 本人曾看到一段录像,就在网上。 -hfhfndt- 给 hfhfndt 发送悄悄话 (226 bytes) () 07/09/2012 postreply 22:42:34

功夫之人,不可貌像。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06:32:55

许世友土匪 -Nick32- 给 Nick32 发送悄悄话 (171 bytes) () 07/10/2012 postreply 20:39: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