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空间:关于一句诗:此头须向国门悬

来源: 湘西山民 2012-06-06 14:02:3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4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湘西山民 ] 在 2012-06-07 07:00: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关于一句诗:此头须向国门悬

梅岭三章(选一)  陈毅

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狱中杂感  汪精卫

煤山云树总凄然,荆棘铜驼几变迁。
行去已无干净土,忧来徒唤奈何天。
瞻乌不尽林宗恨,赋鵩知伤贾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此 头须向国门悬”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 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 “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汪诗作于1910年,陈诗作于1936年。两首诗中竟然出现同一名句,却是何因?

兴山一中原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周世安先生曾撰长文从各个方面论证此事,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诗人,同样的处境,同样的心情。导致笔下写出相同的诗句。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引用,比如毛主席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引用李贺的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汪精卫在今天,已经很少被人提起,尽管他的诗词,在现代文坛,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若论诗词水平及成就,汪精卫要比毛泽东高出许多,但由于他们二人的历史地位,导致他们的诗词也爱到了不同的待遇。

所以也就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诗中的句子是从汪精卫那里得来的。

对于此事,不知道坛中哪位高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是陈引用汪诗,还是纯属巧合!

 

http://hi.baidu.com/%C8%CF%CA%B6%CD%F4%BE%AB%CE%C0/blog/item/f33dc426261c2517908f9d75.html

所有跟帖: 

汪成名之时陈还是孩子,可能年轻时听到过一耳朵,但是借用时并不知道原作者。 -a7a8- 给 a7a8 发送悄悄话 (35 bytes) () 06/06/2012 postreply 14:07:4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